曹桂英,向巧君,夏 友,謝建平,劉細鳳,劉 希,羅 勇,劉 婷
長沙市第一醫院,湖南 410000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1],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導致的以全身免疫系統嚴重受損為特征的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病死率均高。聯合國AIDS 規劃署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底,全球存活的HIV/AIDS 病人約為3 800 萬例,新發感染人數為170萬例[2]。AIDS 病人普遍存在負性情緒[3-5],是報復與自殺的高危人群[6-9],其心理健康狀況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10]。與此同時,過大的心理壓力可能增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復制[11],抑制機體免疫反應[12],降低病人抗反轉錄病毒治療依從性[13],干擾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代謝[14]。目前,傳統的心理護理方法對改善病人心理健康環境的效果并不理想[15],急需采取新的護理干預措施,挖掘病人內在力量,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活質量。聚焦解決模式最早是由Shazer 及Berg 在20 世紀70 年代末提出,強調“跳出問題和重視解決問題”,旨在使當事人與助人者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建立高效互助關系,增加當事人改變的動機,提高治療依從性[16-17],其因社會接受度較高[18],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心理干預中[19-21]。正念療法通過影響AIDS 病人的行為模式,增強其依從性,減少負性情緒發生,從而改善病人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22]。本研究基于聚焦解決模式及正念療法理念,結合AIDS 病人實際心理狀況,探索適合AIDS 病人的心理干預方案,評估其對于改善AIDS 病人心理狀況和提升AIDS 病人應對水平的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6 月在湖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AIDS 科收治的AIDS 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取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確診檢測報告單;②年齡18~65 歲;③已簽署受試者知情同意書,能夠堅持治療;④病情穩定,生活自理;⑤有正常的溝通理解能力、能參與問題回答。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該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病人知情同意。最終納入病人17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88 例,對照組82 例。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分別于每日15:00 左右給予常規心理護理服務,每次約15 min,連續干預8 周,對于干預尚未結束而出院者以微信、電話等方式繼續完成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采用以集體教育為主、個別指導為輔的模式,由經過培訓的護士對AIDS 病人進行相關知識講解。講解內容包括住院宣教生活起居指導、AIDS 相關知識、AIDS 病人隱私保護制度、健康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及國家相關政策、制度。
1.2.2 試驗組 查閱聚焦解決模式與正念療法相關文獻,形成初步心理干預方案后,邀請AIDS 領域權威專家及心理學專家予以指導,制定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的心理干預方案。具體干預措施:自住院第2 天開始,由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護士開展心理干預,每次心理干預時間100 min,首先是聚焦解決模式心理干預,時間為20 min;之后是正念療法訓練,時間為80 min,每周1 次,連續8 次。干預時間避開每日治療護理時間,于每日15:00 左右在病房心理咨詢室進行。聚焦解決模式干預方案為描述病人具體問題→制定符合病人內心的可行性目標→探查存在的問題被前期偶然解決的情況→給予病人反饋→評價并制定下一步目標。正念療法方案為第1 周以“認識自動引導”為主題,介紹正念的起源與發展、命名,指導病人進行慈愛練習、正念行走、正念練習;第2 周以“回到當下”為主題,認識正念的4 個基石,指導病人進行正念吃飯、身體掃描、正念練習;第3 周以“覺察的擴展”為主題,指導病人學習和體驗擴展覺察,進行寬恕練習和正念練習;第4 周以“正念趣味化”為主題,幫助病人認識正念的3 個層次,指導病人靜坐,進行正念練習;第5 周以“想法只是想法”為主題,組織病人進行平等心練習、正念練習;第6 周以“將友善化為行動”為主題,幫助病人認識通往幸福的步驟,進行正念練習;第7 周以“正念日”為主題,組織病人進行回顧性練習;第8 周以“現在怎么做”為主題,鼓勵病人將正念運用到生活之中。
1.3 調查工具 對兩組病人基本情況、心理干預前和心理干預8 周后的心理健康狀況、應對方式進行調查。①一般資料:設計病人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情況、宗教信仰、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工作情況、人均月收入情況等。②積極心理資本:采用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張闊等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進行評價,包括4 個維度,共26 個項目,其中,自我效能和韌性因子均為7 個項目,樂觀和希望因子均為6 個項目[23],各項目均采用7 級評分法(1~7 分)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越高。③焦慮:采用由Zung 于1971 年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24]評價病人焦慮主觀感受和治療中的變化,包含20 個能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按癥狀出現頻率分為4 級,包括15 個正向評分和5 個反向評分,20 個項目得分相加得出粗分,再乘以1.25 取整數得到標準分,標準分總分為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25]。④抑郁:采用由Zung 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26]進行評價,包含20 個能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按癥狀出現頻度分為4 級,包括15 個正向評分和5 個反向評分,20 個項目得分相加得出粗分,再乘以1.25 取整數得到標準分,標準分總分為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⑤應對方式:采用解亞寧[27]于1998 年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進行評價,該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2 個維度,共20個項目,采用4 級評分法(0~3 分)評分。積極應對或消極應對維度評分越高,表示越傾向采取積極或消極的應對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由雙人錄入數據。定性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定量資料若服從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單位:例
2.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PPQ 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PPQ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PPQ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82 88干預前100.98±12.22 100.93±11.35 0.02 0.98干預后122.11±3.30 151.94±10.18-26.09<0.001 t 值-15.10-31.36 P<0.001<0.001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DS 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82 88干預前48.15±6.24 48.60±6.56-0.46 0.64干預后43.06±7.12 33.77±6.93 8.61<0.001 t 值4.86 14.56 P<0.001<0.001
2.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82 88干預前39.37±4.46 39.45±4.01-0.13 0.89干預后37.13±4.54 34.01±3.70 4.92<0.001 t 值3.17 9.34 P<0.001<0.001
2.5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CSQ 評分比較(見表5、表6)
表5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CSQ 積極應對維度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5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CSQ 積極應對維度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82 88干預前16.98±2.53 17.12±2.34-1.44 0.66干預后19.32±2.94 21.53±3.40-2.14<0.001 t 值-5.72-6.25 P<0.001<0.001
表6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CSQ 消極應對維度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6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CSQ 消極應對維度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82 88干預前13.23±2.56 12.94±2.13 1.67 0.57干預后9.12±2.02 6.83±1.67 3.11<0.001 t 值4.04 5.53 P<0.001<0.001
目前AIDS 仍然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社會對AIDS病人仍然存在歧視與偏見,AIDS 病人仍然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本研究基于AIDS 病人心理現狀,結合當前用于評估心理健康狀況的系列量表對AIDS 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應對情況進行調查及多維度評估,探討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對提高AIDS 病人心理資本,改善其焦慮和抑郁狀況,提高病人信心與應對方式的價值,以期為臨床改進AIDS 病人心理干預方法,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提供參考。
3.1 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對AIDS 病人心理資本的影響 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及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主要體現在自我效能、希望、韌性、樂觀4 個方面[2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在干預前PPQ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通過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干預,PPQ 評分提高,且與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Luthans 等[29]提到的心理資本可以改變,可以通過一些相對簡單、高度聚焦的干預措施得到提升的觀點一致。
3.2 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對AIDS 病人抑郁情緒的影響 抑郁狀態影響AIDS 病人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質量降低,嚴重者導致自殺。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SDS 評分均高于常模;干預后,對照組SDS 評分高于常模,而試驗組SDS 評分低于常模[30]。劉小平等[31-33]的研究顯示,抑郁是HIV/AIDS 病人普遍存在的負性心理表現之一。有必要對這一特殊人群采取有效措施以減輕其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質量。聚焦解決模式中所蘊含的后現代思維理念具有巨大開放性,通過對傳統大量晤談技術的實踐與整合,可以有效促進當事人積極改變。而正念療法中的正念思維等可有效幫助病人采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打破負性思維循環鎖鏈,從而降低病人抑郁程度。
3.3 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對AIDS 病人焦慮情緒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試驗組SAS評分高于常模;干預后,試驗組SAS 評分低于高模[30]。已有研究顯示,焦慮是AIDS 病人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31]。負面心理狀態可導致病人消極對待疾病,治療依從性差;與此同時,持久的焦慮情緒可降低身體免疫力,直接影響病人抗病能力。聚焦解決模式摒棄了傳統心理干預模式只重視問題本身,忽略對有利因素的分析利用這一缺點,在病人未來目標指向上,更加注重自我,關注希望,有利于加深病人對問題本身的認識,注重利用自身資源,防止問題再度出現。
3.4 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對AIDS 病人應對方式的影響 AIDS 病人面臨嚴重生理、心理壓力,社會適應能力及支持逐步下降[34-36]。本研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前SCSQ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SCSQ 評分均較干預前改善,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的心理干預應用于AIDS 病人,可改善其應對方式,病人更傾向于積極應對。原因可能是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的心理干預方案充分尊重病人個體、相信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這種理念通過使病人不斷實現自己提出的與期望匹配的目標達到正反饋效果,進而充分挖掘個體內在潛能;此外,其也關注病人心理狀態,以病人為中心,有利于積極調動病人主觀能動性,提高病人應對能力。
本研究通過評估兩組病人應用兩種心理干預方式前后的變化,發現采取聚焦解決模式聯合正念療法較傳統心理干預方法能夠更有效改善病人心理資本與問題應對情況,是一種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干預措施。但本研究受時間、量表等條件制約,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需加強對病人結果的追蹤并應用更適合AIDS 病人的心理測量工具以提高研究結果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