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思宇 馮蔚然 程 琳 王美馨
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企業創新在經濟發展轉型中的重要性愈發顯著。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整體研發水平、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之發達國家仍存在大而不強、效率較低的問題。研究企業創新驅動力轉換,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探究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主要因素已成為眾多學者和企業實踐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以國內上市創業板公司作為目標對象,基于實證分析角度深入探究,以補充在企業創新驅動領域中對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的理論認識,為企業改革提供借鑒。
根據三重構螺旋理論,影響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政府。
國內外學界對政府補貼與研發投入關系的現有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政府研發補貼填補企業研發活動前期的成本支出,與企業研發投入之間存在正向激勵,提高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積極性,增加研發投入;此外,也有學者提出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提供補貼,企業因此而減少自身研發投入,即政府補貼只激勵了企業提高研發投入總額而在自身研發投入上未發揮積極作用。
國內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企業規模、所有制結構等角度,而從財務狀況著眼分析的較少。黃世偉(2009)從企業財務狀況角度研究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提出財務風險水平低、資產負債率越低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在有充足現金流的情況下,研發投入強度更強。
從總體上看,選擇不同數據、變量、方法得出的針對企業研發投入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本文就選擇2016- 2020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微觀面板數據,從企業規模、政府補貼、財務風險水平等因素著眼進行研究。
國家將政府補貼作為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對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起重要作用。創業板企業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政府補貼往往在降低企業研發成本與風險的同時,釋放積極的社會信號。由此提出第一個假設。
假設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呈正相關關系。
對于創業板企業而言,企業研發投入活動本身伴有高風險,而財務風險水平越高,企業面臨的不穩定性越高,以政府補貼彌補債務、日常經營活動支出而降低研發投入的可能性越高。由此提出第二個假設。
假設2:財務風險水平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有負向調節作用。
為實證分析創業板企業研發投入與政府補貼的關系以及企業財務風險水平的調節作用,本文構建一個具有調節效應的模型如下:

(1)被解釋變量
研發投入強度(RDI):本文使用企業研發投入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表示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以衡量研發投入水平。有部分樣本企業的研發投入為0,可能原因有: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缺少足夠的利潤用于投入研發活動或是報表中沒有填報該指標。
(2)解釋變量
政府補助(PUBS):基于數據可得性,本研究采用的數據為政府對各個創業板企業的總補貼款并進行取對數處理。
企業財務風險水平(ZZ):本文采用Z計分模型的Z值作為反映企業破產風險水平的指標。Z值越小,表示企業違約、破產風險越大。
(3)控制變量
現金流能力(MF):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營業收入之比;
企業規模(SIZE):企業資產總計取對數;
股權集中度(EC):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
資產負債率(DEBTR):期末總負債/期末總資產。
(4)虛擬變量
本文基于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設年份為虛擬變量。

表1 描述性統計結果
(1)Ln(政府補助)的最小值為6.73,最大值為20.85,平均值為15.81,標準差為1.27,中位數為15.86;的兩端值相差較大,數據分布較為分散,可見樣本創業板公司之間獲取的政府補助存在較大差異。
(2)Z值的最小值為- 6.15,最大值為467.55,平均值為9.34,標準差為15.70,可見樣本創業板公司的財務風險水平差異較大。
(3)研發投入強度最小值與最大值相差極大,平均值和中位數接近最小值,而中位數較平均值更小,可見樣本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普遍較低,且分布極為不均衡。
表2為各變量的相關系數檢驗,從表中可以看出,研發投入強度與政府補助呈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091,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企業得到的政府補助越多,其研發投入強度越大;在控制變量中,股權集中度與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現金流能力、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均與研發投入呈負相關關系;除企業規模與政府補助相關性系數大于0.5以外,其余均小于0.5。

表2 各變量的相關系數檢驗
根據檢驗結果顯示,研發投入與政府補助的相關性顯著,初步說明企業得到的政府補助越多,其研發投入強度越大;在控制變量中,股權集中度與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現金流能力、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均與研發投入呈負相關關系。另外,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分析發現,VIF數值全部小于5,說明樣本數據之間并沒有關聯關系。
本研究采用SPSSAU進行實證分析。為消除極端異常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使數據更加平滑,提高模型的穩健性,本研究在對模型進行驗證之前,對變量數據進行縮尾處理及取對數處理等預處理,并構建面板數據模型。
針對在遺漏相關變量的情況下,為避免自變量與因變量產生同期相關性,而導致外生條件不滿足,本研究對各模型進行Hausman檢驗。本研究的實證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第一列所示,PUBS對RID的回歸系數為0.879呈現出在0.01水平上的顯著性,這表明獲得政府補貼對創業板企業研發投入有正向的促進影響,即政府的補貼對我國創業板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強度、增強研發創新能力提供了較好的資金支持與融資支撐。故假設1得到驗證成立。
表3第三列為加入政府補助和Z值的交互項對研發投入強度進行回歸,第三列中PUBS的回歸系數為0.878,在0.01的水平上顯著,PUBS與Z值交互項的回歸系數為0.012,在0.0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Z值對PUBS與RDI之間的關系作用方向為正向調節。

表3 實證分析
隨著Z值的提高,企業風險程度越低,政府補貼對研發投入強度的正向影響得到增強,證得企業財務風險水平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之間的關系存在負向的調節作用。故假設2得到驗證成立。
本研究采用OLS回歸分析法對所有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政府補助(PUBS)對研發投入強度的回歸系數為0.904,并且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意味著政府補助對研發投入強度產生顯著的促進的正向影響關系。同時可知Z值的回歸系數為0.034,在0.01的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性,財務風險水平在其中起負向調節作用。根據穩健性檢驗結果所示,本研究模型成立且是穩健的。

表4 檢驗結果
政府補助是創業板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重要外部來源;包括針對研發項目的直接資金補貼和相關所得稅減免政策,如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等。政府補貼優惠政策可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進而提高利潤,降低技術創新風險。此外,企業財務風險水平起調節作用,當企業風險程度較低時,企業的經營活動得到滿足,獲得政府補貼彌補企業經營活動營業收入,企業會更多投入研發活動,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十四五提出未來五年我國研發水平與研發強度必須大踏步前進,實現創新體系大范圍提升。創業板企業是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文研究結論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政策層面:政府需對企業與項目進行考察,適當采用優惠政策與間接補貼激勵企業提高創新研發投入,實現政府補助與企業需求成功對接,創造高新技術產業公平發展環境。
(2)企業層面:高新技術企業應注重研發投入,充分利用支撐政策,優化企業研發成本,發揮資源存量作用,穩抓技術創新;關注自身面對風險時的應變能力,強化其內部組織穩定力以及風險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