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煒
廣西藝術學院
苗族人民對銀飾的熱愛由來已久,銀飾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除了會將銀制品作為裝飾之外,還喜歡將其佩戴在身上,使用銀飾將身體包裹起來。在貴州凱里,苗族人民佩戴銀飾的習慣更為突出。同時,這里聚集了大量的苗族人民,很多苗族銀飾都得以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去[1]。苗族掌握了銀飾的制作工藝,這些工藝經過歷代傳承之后變得越來越成熟。除了技術手段的支持之外,苗族人民對銀飾展現出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同時在文化層面也表現出了較高的需求。在遷徙期間,苗族人民需要抵御各種自然災害,他們通過原始宗教信仰獲得了精神力量。在原始宗教形式中包含著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這種文化形式與中原漢文化不同。在沒有文字的時期,銀飾花紋就成為苗族人民傳承和表現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貴州凱里,銀飾已經成為苗族文化的特殊載體,無論是銀飾的造型樣式還是工藝手段,都打破了單一文化形式的限制,表現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除了苗族自身的圖案和樣式之外,這些銀飾花紋還吸收了其他多個民族的圖案,尤其是漢族文化在其中有著重要的體現。在平面裝飾領域,銀飾花紋應用也與苗族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戰爭有關,體現了苗族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和期盼。同時,銀飾花紋中的“福祿壽喜”等文字也都是來源于中原文化,二龍戲珠浮雕也與漢族文化形象中的浮雕如出一轍,展現出了文化交融的特性。比如圖1貴州苗族銀飾的花紋中就融入了“龍”這一漢族文化元素。

圖1 苗族銀飾
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苗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經歷戰亂,人民為了生存曾經多次遷徙。苗族人民在不同階段的精神需求不同,所產生的文化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不同的文化也體現在了銀飾花紋中。在過去,苗族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文字,人們會將銀飾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寄托他們美好的情感。比如,在貴州凱里地區的苗族銀飾花紋中經常會有馬的圖案,可以看出苗族先民曾經驅趕著馬匹進行遷移。
與工業生產的銀飾不同,貴州凱里苗族銀飾大多屬于手工藝品,其中的銀飾花紋也具有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特征。在當地,正統的銀飾品都是通過手工形式進行制作的,其中蘊含著強烈的人文主義情感,不僅可以使人感受到特殊的親和力,同時還可以將自然的美感體現出來[2]。同時,貴州苗族銀飾的整個制作過程都會表現出隨意性的特征,在佩戴這些銀飾的時候會表現出較強的情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貴州凱里的村莊,很多村民都掌握了手工打造銀飾的技巧,能夠根據生活需要鏨刻出不同的銀飾花紋,這些花紋的線條比較流暢,紋理細膩,表現出了獨特的手工韻味,具有獨一無二的美感。
雖然苗族人民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在與自然做斗爭,但是他們也感受到了自然的強大,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崇尚之情。除了要適應自然之外,他們也在努力地征服自然,在感受到人類渺小的同時,也會對自然的力量和自然的美感形成更為深刻的感知。苗族人民與在自然長期相處的過程中,開始探索自然規律,并將自然的美遷移運用到生活中,將其植入藝術創作中。在貴州苗族銀飾花紋中就可以看到鄉民對自然的特殊情感。在這些花紋中,動植物紋樣占據了較大的比例,體現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然的審美傾向,他們將大自然中存在的事物進行了還原,并以藝術的形式將其表達和再現了出來。在使用簡單的工具對銀飾進行復雜加工的過程中,他們實現了銀飾花紋物質與文化屬性的相互融合,體現出了較強的人文觀照。同時,貴州苗族人民對物我審美關系進行了有效處理,能夠基于材料自身的特性進行藝術加工,將銀飾獨特的色澤、肌理等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在機械化生產的時代,產品大量被生產出來,它們無論是在結構層面還是在形態層面都符合數理邏輯的規范,這表現出了較強的合理化特征。而貴州苗族銀飾屬于手工藝品,打破了“合理化”的格局,在形態方面并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而是表現出了“不拘一格”的隨意性和偶然性,這種自由中透露出了特殊的審美情趣[3]。在苗族銀飾花紋中可以感受到人本來所具有的邏輯和法則,體現了人性的發揮。在貴州凱里的實踐調查中發現,苗族銀飾花紋創作中運用了寫實、夸張、變形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以客觀世界為基礎,但同時突破了客觀性和真實性,表現出了人民群眾的主觀態度。從造型手法的角度來說,這些銀飾花紋中表現出了一種漫不經心和即興發揮的創作態度,給人以淳樸自然、天真可愛的感覺。
1.內容趨于簡單
苗族銀飾花紋中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在經過沉淀之后以獨特的形式被呈現出來。銀飾花紋除了將苗族獨特的遷徙文化體現出來之外,還將銀飾的起源展現了出來,還有一些傳統銀飾花紋的內容是苗族古老的神話傳說。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銀飾花紋的內容變得越來越簡單,傳統文化中復雜的內容被削減,只留下了一些簡單的花紋,這些花紋以生活中常見的花鳥蟲魚為主。這一轉變是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體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銀飾圖案的需求和追求開始由繁縟轉變為簡單。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失傳現象,而是需要基于社會變遷進行深刻理解,同時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來使傳統苗族銀飾花紋傳承下去,使民族審美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2.花草圖案多
對于苗族人民來說,花草是美的象征,花草所代表的是自然。因此,在現代銀飾花紋中經常可以看到花草的圖案。從苗族銀飾花紋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說,花草圖案在各個時期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中,這些圖案的地位正在發生改變。在過去,花草圖案表現的是苗族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崇拜,或者是對故鄉的眷戀。但是在現代,這些花草除了能夠表現出熱愛自然的情感之外,還體現出了民族凝聚力,表達出了獨特的審美情趣。將花草圖案用于銀飾花紋中,實現了苗族獨特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在貴州凱里地區,很多苗族姑娘的鳳冠上也會增添花草裝飾品,這使銀飾花紋的美感被充分地彰顯出來,同時也體現出銀飾花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符合大眾審美。
3.設計重視創新
在貴州凱里,除了手工制作銀飾之外,機械化的批量生產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形式。但無論是哪一種生產方式,在銀飾花紋方面都體現出了創新的特性。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這些新型的銀飾花紋滿足了人們新的審美需求,同時體現出了銀匠的創新意識。在制作銀飾花紋的時候,他們會基于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通過多種花紋相互融合的形式實現創新,并在這個基礎上對銀飾花紋進行改良,使其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消費市場的開拓[4]。
1.生產種類的針對性越來越強
在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貴州的很多苗族聚集區都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游客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苗族銀飾在生產過程中在種類方面表現出了針對性特征。在貴州凱里實地調查中發現,這些銀飾或古樸典雅、或時尚新潮,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多樣化需求[5]。在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苗族銀飾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售賣銀飾的小攤散布在各個區域,其中銀手鐲、銀戒指和銀耳環這三種苗族銀飾是最受游客歡迎的,它們的產量是最大的,銷路也是最廣的,這使苗族銀飾的生產種類變得越來越具有針對性。
2.花紋種類的簡單化越來越強
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苗族銀飾花紋的種類也在發生改變。對于游客來說,購買苗族銀飾大多是出于祈福和祈富的心理,這些花紋大多表現吉祥、幸福等美好祝愿。與此同時,對于戒指、耳環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銀飾來說,由于表面積比較小,銀匠在對花紋進行設計的時候容易受到限制,靈活性是比較差的。對于一些復雜的花紋如雙龍戲珠等,難以在這些銀飾上使用。長此以往,在市場化與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苗族銀飾花紋的種類變得越來越簡單和簡潔。
3.手工作坊的擴大化越來越明顯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苗族銀飾的生產也向著規模化與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過去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已經展現出了不適應性。很多銀匠開始通過投資設廠的方式來擴大生產規模,構建起新的銀飾手工業作坊,對銀飾進行批量化的生產。在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勞動力數量在增加,對生產技術的要求也在提高,吸引的消費者的數量也在增加,拉動了苗族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苗族銀匠提供了更多的創作靈感,在擴大消費市場的同時也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6]。
總的來說,貴州苗族銀飾花紋是文化的體現和象征,同時也是傳承傳統苗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相互融合的特點,其中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和祝福。這些銀飾花紋中所體現的是多元文化和多種宗教,同時表現出了苗族手工藝的情感性。在時代變遷的背景下,貴州苗族銀飾花紋的內容變得越來越簡單,圖案多為花草,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對創新尤為關注。在民族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貴州苗族銀飾花紋將會實現市場化與產業化發展,將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