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他無論見到任何人,都會熱情地向對方問一聲“早安”。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反應冷漠。每天早上,傳教士都會向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米勒先生!”終于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了一聲:“早安。”
? 幾年過去, 納粹黨上臺執政。這一天, 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猶太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要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傳教士習慣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 米勒雖然沒有過多的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最后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代表生還者的右邊。如今重讀這個故事,我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還沒有將恭敬之心融入生活、形成習慣。所以還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 (據今晚網 張建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