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6月,從法國回國不久的蔡和森,為黨中央起草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并發表在團中央機關刊物《先驅》上。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報刊上公開提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
當時,普通中國人還不知帝國主義為何物,自由主義文人胡適甚至諷刺說,“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很像鄉下人談海外奇聞,幾乎全無事實上的根據”。針對胡適的言論,蔡和森、陳獨秀等人都撰文進行了駁斥。李立三曾回憶,正是“打倒帝國主義”這一口號,“推動了中國千百萬群眾起來進行革命斗爭”。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蔡和森出席會議并當選為中央委員。
據張國燾回憶:“起草一個政治宣言確是這次大會唯一重要的任務。”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大會推舉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組成宣言起草委員會。在多次討論的過程中,蔡和森提出了許多補充和修正意見。宣言最終在“二大”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
蔡和森之所以被推選為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是因為他對中國國情有著深刻的認識。1922年5月,中共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蔡和森為這次大會做了大量的宣傳和籌備工作。他在《中國勞動運動應取的方針》一文中指出:“在中國現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無論哪派軍閥財閥得勢所形成的資本主義,總不外是恐怖的資本主義。”蔡和森是最早用“半封建”一詞形容中國社會的人。同年9月,在《中國國際問題與承認蘇維埃俄羅斯》一文中,蔡和森又明確提出“半殖民地”的概念,認為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已被國際帝國主義夷為半殖民地”。
蔡和森對于中國社會本質的精辟分析,與當時中共黨內對此問題的認識是一致的,甚至是超前的。
(摘自《環球人物》 尹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