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是宋慶齡逝世41周年紀念日。回顧與美國援華會(下稱“美援會”)攜手合作的十年,宋慶齡和她領導下的保衛中國同盟(下稱“保盟”)本著“助人自助”和“不歧視”的原則,贏得了美方和國際社會的資金援助;抗戰勝利后,當意識到美方的政治圖謀時,宋慶齡又有理、有利、有節地與美方交涉,在萬般努力未果的情況下,果斷與美援會斷絕聯系,避免了為美國反動勢力所利用。
積極溝通爭取
1937年的下半年,即盧溝橋事變后的幾個月,美援會便開始了對華援助的工作。當時美援會的主要活動包括動員募款、對中國北方游擊區的醫療事業和兒童工作進行資助等。
早在保盟成立前夕,宋慶齡便以發布聲明的形式,希望爭取到美援會的支持。保盟成立后,很快便得到了美援會長期穩定的資金和實物支持,1939年3月到1941年9、10月,美援會基本每月都給予保盟資金援助,數額由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捐贈總額達到32729.68美元。
在此期間,宋慶齡也通過書信等形式將真實的“戰時中國”情況宣傳到美國。美國援華聯合會的英文月刊在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底的宣傳內容中,頻頻出現宋慶齡與美援會就國際援助和具體救濟實施情況互動的電文、信件。正是由于宋慶齡與美援會的這種密切互動,使得國際社會對真實的中國戰況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識破政治圖謀
抗戰的勝利,原本應該使雙方的合作上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然而,宋慶齡此時敏感地意識到,美方對華的態度已經有所轉變。宋慶齡的態度極其明確:“既不愿意成為他們的政治工具,也不能讓我們的工作由于獲得了較大的財力上的支持而受到危害。”為了適應中國和國際形勢的新變化,1945年12月,宋慶齡將保盟改組為“中國福利基金會”。
果不其然,在援助資金的使用上,美援會開始對中國福利基金會提出諸多要求。他們要求中方提交1946年的春季預算,并且撥給的救濟款總是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宋慶齡仍然希望彌合雙方的矛盾。她多次和美援會負責人寫信溝通,甚至還向美援會贈送了五百打圣誕卡片,以供其在美國向公眾銷售,籌募救濟資金。但是在1948年11月底,美援會還是通知中國福利基金會將不再繼續活動了。在這樣的背景下,1949年2月,宋慶齡決定退出美國援華聯合會。
(據澎湃新聞 朱賢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