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學校為主陣地、課堂為主渠道、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深入推進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
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來抓,使之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切實增強各族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強化組織保障。成立市、鄉、村(社區)三級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強化機制保障。圍繞“兩高一評價”(高起點謀劃、高規格推動、納入評價體系),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民族團結示范市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通知》,把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推進,定目標、定任務、定要求、定責任,確保工作落地落實落細。同時強化經費保障,將工作經費納入市級財政預算。
強化實效保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十四五”規劃、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整體布局,把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學校領導班子考核內容,納入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以考核促履職、以成效顯擔當,確保工作扎實、效果真實。
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落實到“三全育人”“五個思政”的全過程,使每一名師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學校為主導,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圍繞“傳承、融合、發展”,將中華優秀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扎實開展“五旗五徽”(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隊旗;國徽、黨徽、軍徽、團徽、隊徽)主題活動,專設民族展覽陳列室,傳承發展“西蘭卡普”等特色民族文化。全市中小學設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欄270 余個,建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文化墻、文化長廊100 余個,各族師生的民族認同感不斷增強。
以教師為主力,與師資培養相結合。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互觀互檢互學”,增強比學趕超意識,實現“示范引領、整體提升”目標。先后組織1300 余名教師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大研修、大討論,打造了一支講政治、能講課、講好課的師資隊伍,有力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民族歌舞進課堂
以學生為主體,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中小學思政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積極開展“我為祖國點贊”“祖國在我心中”“紅心向黨”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征文、民族團結知識競賽、紅歌大合唱、黨團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觸角”由城鎮向鄉村延伸、由中小學向中職延伸、由公立學校向民辦學校延伸,將民族團結創建活動全面融入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
堅持將創新作為提升教育實踐活動質效之魂,強化課堂教育,豐富課間內容,創新課外實踐,推動優秀民族文化與教育教學交流交融發展。
開設特色課堂課程。長效化開展中小學早自習“朝讀經典”“起點閱讀”等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化開設中小學《民族常識》《民族政策常識》課程將10 余種民族文化精編形成“和美課程”,納入中小學課堂。常態化開展民族文化宣講,邀請非遺傳承人進入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興趣,賦能優秀民族文化傳承。
編創特色課間舞蹈。廣泛開展民族舞編創活動,推動課間操內容民族化,全市各中小學共計編創土家擺手舞、連廂舞等作品100 余部,10 余部在恩施電視臺展播,成為中小學課間操主旋律。硒都民族實驗小學、施州民族小學在全省“大家唱、大家跳”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全能金獎”,所編民族歌舞《大山里的土家娃》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播出。
開展特色課外實踐。以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為依托,組織師生開展沉浸式“紅色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以非遺傳習所、博物館為載體,開展體驗式“古色教育”,強化師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認知和認同。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參與式“綠色教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