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忠 趙運娟
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2021年海南省中考英語試題不僅兼顧了對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跨文化意識的綜合考查(教育部 2012),而且加大了對核心素養中諸要素的考查。因此,整個試題的特點是關注學科素養,重視語言能力,突出思維品質,凸顯學科育人。其中,該試題最大的特點是穩中求變。“穩”是延續對核心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變”是通過精心設計不同的題型和設置不同的考點,對核心素養如思維品質等要素的考查。
與2020年的試題相比,有七個方面的變化:
【變化之一】加大了對語言技能之一“看”的考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語言能力素養中提出了“聽、說、讀、看、寫”五種語言技能,其中對“看”的描述是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及視頻等理解語篇的意義(教育部 2020)。對這一語言能力素養的考查,2021年海南省中考英語試題有充分的體現。
例如,在聽力部分,除了第一大題“聽句子選圖畫”外,對話理解第12題的答題要求是“根據問句選擇你所聽到的人物的正確畫像”。這些題要求學生具有“看懂圖片所包含關鍵信息”的素養。
另外,“看有關天氣預報的圖文獲取生活信息”是閱讀理解A篇的進一步創新。從選材角度看,改變了過去的旅游、購物等廣告題材;從核心素養角度看,此題既考查學生看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結合圖文理解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他們的比較、歸納、細心觀察、關聯和推斷的思維品質。
【變化之二】試題站位高,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學生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閱讀理解C篇第63題的考查形式是選出最佳意義的句子補全短文。此題與高考英語閱讀七選五相似,旨在考查學生在語篇的上下文中把握語境中所需要的意義,從而使整篇文章意義連貫。從核心素養角度看,培養學生學會處理整體和局部的邏輯思維品質。
閱讀理解B篇增加了根據故事情節排序的題目(第59題)。此題要求學生讀懂文章的大意,然后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將句子排序,同樣考查其邏輯思維品質。
第75題考查的目標是讀后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高考讀后續寫題型靠近)。此題要求學生用不超過20詞描述巴克(Buck)下一步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學生可根據故事情節想象出不同的內容。此題既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品格,又考查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變化之三】試題更注重對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斷和歸納與構建等思維品質的考查。從閱讀理解的設題技巧來看,一看題就能找到答案的題目在減少,要求學生通過信息的關聯、比較、推理確定答案的題目在增多。
例如,第51題在圖文里“太陽升起的時間是5:56”,選項中沒有該答案,只有找相似和有關聯的答案(6點)。
再如,第60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要求選出故事的最佳題目。雖然此題的幾個選項從意義上講都符合文章內容,但是要選擇文章的最佳題目,就要運用比較和排除的思維。答案A只是文章中的一個事實;答案C表達的意義雖然正確,但是未充分表達出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是褒揚小男孩兒因為具有遇事保持冷靜的頭腦和超強的生存能力,拯救了她的母親的行為,故答案選B。
【變化之四】進一步重視對學習能力素養中的學習策略的考查,即增加了在語境中理解詞匯意義的考查。例如,選擇填空第40題要求學生在上下文中理解“throwing the baby with the bath water”的含義。對話內容:“A:我昨天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了。我將不騎車上學了。B:我認為那不是一個好主意。那恰好是‘因噎廢食’。”
考查學習策略的題目還有閱讀理解C篇第62題(見表1)——猜測詞義,由“原先的猜中文詞義”變為“猜英文釋義”,增加對學生在語篇中“用英語思維”和具有猜詞策略的學習能力的考查。

表1
【變化之五】寫作。此題要求為根據一則志愿者招聘廣告的內容,寫一封自薦信。這種寫作形式存在“信息溝”,學生要先回答提出的問題,再轉換信息、組織語言推薦自己為志愿者,是一種很好的書面交流過程,較好地培養反饋信息的表達能力。同時,寫作在貼近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發生,讓學生把學習到的語言應用于生活,考查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從核心素養有關語言能力的角度看,培養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素養。
【變化之六】加大了對學生文化品格素養的考查。
例如,閱讀理解C篇要求學生理解外國的一些關于考試的文化習俗,考題見表2:

表2
閱讀理解B篇中的第60題(見表3),選材體現了“學會生存”的價值取向,彰顯了學科育人特點。學生在閱讀此篇文章和做題時,不僅了解了5歲男孩是如何成功地救了癲癇病發作的媽媽的故事,還受到應對突發事件的教育。

表3
情景對話(見表4)是一篇關于如何處理廢舊物品的家庭生活的對話,涉及五個方面的功能用語,對話內容折射出鮮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表4
【變化之七】加大了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任務型讀寫(見表5)是一種主要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題型。首先,要求學生能讀懂文章,并獲取問題的關鍵信息;其次,要求學生整合信息,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語篇是由引文和小說《野性的呼喚》前一部分構成。考查內容既有獲取文中信息的內容,又有預測故事發展的情節。涉及的核心素養有“能運用閱讀策略讀懂圖文信息的學習能力”“能讀懂和寫出問題答案的語言能力”和“預測故事情節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涉及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的考查和閱讀經典名著的考查,這也是一種教學導向。

表5

(續表)
建議廣大初中英語教師繼續學習《課程標準》和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建議如下:
第一,落實話題與功能意念為主線的聽說教學。第二,指導學生提高聽力方法。例如,在情景教學中,講好、練好常用話題表示功能的用語及其答語。第三,情景反應題型容易失分,故加強囗、筆頭訓練,同時要講解解題方法(馬黎 2018)。例如,考前瀏覽答語,預測將會聽到什么句型,答語出現在什么場景,或者應怎么問。又如,根據關聯詞、說話人的語氣和態度等,區別有用信息和陪襯信息,讓學生能夠具備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
對于語音基礎知識,建議集中講練,分散強化,讓學生運用拼讀規則讀記單詞。
要求學生加強對語法結構的理解和詞匯意義的記憶與運用,特別要創設情景和語境進行詞匯和語法教學,同時結合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和訓練。
建議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深度閱讀方面進行拓展;建議把“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建構、辨識、評價、創新”等思維品質的內涵分解落實到教學活動和提問中。
讀寫課是兼顧輸入和輸出的課型,重點在寫;讀寫課是各地常用的考題,也是教學的導向,故要加強讀寫教研活動。另外,將所學課文進行縮寫或選擇相似體載的文章,先讀后寫。
農村英語教學現狀比較薄弱,學生基礎較差,因此,建議因地制宜地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
第一輪復習以話題為主線組織教學,上好試卷評講課,有效評析試卷,運用多種策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逐步減少低分人數。
通過大概念下的單元主題式深度學習課例研究,轉變教學觀、學生觀、活動觀和評價觀,讓核心素養在英語教育教學中落地生根。
總之,2021年海南省中考英語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貼近考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試題命制科學、合理,對海南省初中英語教學有明確的教學反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