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姿

畬鳳冠 楊清姿/作
福建傳統銀器工藝是福建重要的特色歷史文化,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與發展的重要內容。福建傳統銀器呈現出了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及社會風貌。福建傳統銀器不僅是匠心藝韻的高峰,而且隨著歲月流逝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美學內涵。
福建傳統銀器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它的制作技藝是我國傳統工藝的典范。對福建傳統銀器技藝的保護既弘揚了福建地方文化,也推動了非遺技藝的新發展。
福建銀器文化的民俗性和設計的傳承性,所體現的設計功能和文化意識深刻地呈現出地域族群的歷史與社會的文化記憶??v觀歷史發展,福建銀飾的產生源于民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吸收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特質。伴隨著近年來的國潮復興,福建銀器必將煥發新的光彩。下面從品牌、產品創新、互聯網營銷、人才儲備等方面來談談福建銀器的發展。
福建銀器要想發展得更好,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同時也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品牌效應。在不斷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品牌銀器是最重要的,它承載了企業的品牌、品質、知名度等,打造自身的品牌銀器至關重要。
優秀的品牌設計,能讓人看到商標、文字、圖片等信息時就能第一時間聯想到相關的品牌,如看到紅藍色的商標,就聯想到可口可樂;看到小狗和小貓圖標,就想到京東和天貓等。例如頭冠銀器作品,在風格設計上最有特色的要數畬族鳳凰冠了,它是畬族姑娘出嫁時才能佩戴的,且是采用傳統的銀鳳冠頭飾,鳳凰是畬族人最為崇拜的圖騰,其中銀器上刻畫的鳳凰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銀飾品的精致展現得淋漓盡致。銀鳳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畬族的祖先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了他的大將,在婚禮上皇后給女兒戴上銀鳳冠,祝福她要像鳳凰一樣幸福。從此銀鳳冠與畬族兒女結下了不解之緣,畬族女兒在結婚的時候必戴鳳冠,以表吉祥如意。銀鳳冠的制作以鳳凰為主體進行雕刻,展翅的鳳凰口中含著牡丹,并搭配了幾十件小銀飾品,有蝴蝶、花草、樹木、魚蟲等不同意義的圖案,再通過串聯、鏤空等雕刻技藝,使得銀器相互組合、相互搭配,寓意“鳳凰帶子又帶孫”。銀鳳冠作品由銀鉗欄、頭面、銀絲、編絲、銀金、國錚、奇喜牌、奇喜載、銀鏈等組成鳳凰翹首的形態,整個頭飾圖案寓意福、祿、壽、辟邪。作品用頭發絲一樣的銀絲,在預先制作好的木制模型上編出縱橫交錯的花紋;并采用鏨刻技藝,通過敲片、沖模、洗模、雕刻、鏤空、拉絲、掐絲、炸珠、焊接等幾十道純手工技藝制作。整冠絲毫不露外接痕跡,鳳凰造型栩栩如生,款式設計新穎大氣,寓意高貴吉祥,成為婚慶禮儀頭冠的首選,堪稱畬族銀飾精品。打造品牌文化,一定要讓自己產品的外觀設計、文字圖標設計等形成一種固定風格,從而達到強化消費者認知的目的。
另外,可以把文化旅游作為重點,把具有紅色文化、百家姓氏文化等的銀飾銀器作品作為新的市場切入點,把文化植入作品中,把作品融入生活里,樹立有中華文化影響力、有故事的品牌。

畬族鳳凰冠 楊清姿/作
雖然一直以來我們將銀飾消費市場歸類于珠寶行業的低端消費市場,但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銀飾消費也正在逐步轉變為中高端消費。一方面,國民經濟收入的大幅增長以及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攀高使得消費者的眼光和品位水漲船高,中高收入消費群體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銀飾品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眾多國際高端銀飾品牌搶占國內市場,民眾眼界漸開,所消費的銀飾也越來越貼近國際流行趨勢。面對銀飾銀器市場更高的消費熱潮,市場對多元化銀飾銀器產品的需求增加,創作出更多“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時尚元素”的銀飾銀器,能為銀飾銀器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更多時尚、個性、多元化的產品。例如,在銀器方面,富裕起來的國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增加了對銀制酒具、餐具的需求。銀制工藝品,包括藝術品擺件等,愈來愈受到普通人的歡迎。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的十字路口,銀飾銀器行業要考慮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冗余的環節、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擴展線上更大的市場空間、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范圍、獲取更多的用戶資源等,而電商平臺建設是銀器銀飾行業轉型“互聯網+”的最優選擇。
由于網店與實體店銷售渠道存在區別,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將是一種必然趨勢。傳統的銀器匠人多有自己的工作室,客戶群體輻射范圍并不大,往往做的是“熟人生意”。而選擇網絡直播,不僅營銷成本低,更能最大限度地突破空間的限制,與更多喜愛手工藝品的網友實時交流、互動,進而讓企業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互聯網+直播帶貨+傳統產業”的垂直電商業態。
隨著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許多傳統手工藝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學習并熟練掌握一門傳統手工技藝,至少需要3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去學,一是覺得累,二是覺得掙錢少。傳統手工藝面臨的問題十分嚴峻。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企業愿意堅守初心,傾盡所能守護和發揚傳統手工藝,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讓手工藝得以傳承和復興。
要想把手工藝傳承下去,需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傳統手工藝的價值,并加入這個行業,同時還要讓他們實現個人價值,得到足以支撐個人理想的薪酬。傳承傳統手工藝所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是普通人很難想象的。
目前通常通過兩種渠道引進匠人,一是從高校引進藝術設計類學生,不斷為匠鑄匠人團隊注入新鮮血液;二是通過社會招聘,找尋具有美術功底和獨特審美的學徒。匠人一定是熱愛傳統手工藝文化的人,同時需要對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手工業主要采用“師徒制”傳授技藝?!皫熗街啤笔瞧髽I摸索后沿用多年且效果顯著的培訓體系,帶教師傅必須是工藝師級別,同時也是公司業務技能突出、道德品質優秀、工作態度端正、培訓能力較強、充滿責任心的優秀員工?!笆胀絻x式”和“出師禮拜儀式”皆按照既定流程,環環相接,極具儀式感和莊嚴感?!皫熗街啤迸嘤栿w系,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工藝師。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社會名流,人們對銀飾的感情似乎已經超越了銀飾本身的價值,只因銀飾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崇高、華貴且富有魅力的。它沒有黃金、鉆石那樣的夸張與浮躁,反而具有一種含蓄的美。含蓄并不代表它默默無聞,銀料制成的每一件產品都有它獨有的意義,高貴、美麗、健康、吉祥,成為傳承東方文化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