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勇
作為傳統漆器種類之一的脫胎漆器,經久耐用而且堅韌輕盈。這種漆器最明顯的特征便是“輕”,雖然小型器物沒有明顯體現,可大型器物比其他胎體的重量會小很多,逐漸成為藝術家進行自我表達的一種工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協調,是所有從業人員一生的追求,脫胎漆器不能僅具備優美的外形,也應兼顧實用性功能。
胎體的初始造型直接影響到漆器的最后造型,以往是通過泥巴制作相應的形狀,隨著時代發展,現代脫胎漆器使用苯板、石膏進行胎體造型,因為材料特性不同,所以適用面存在一定的區別。苯板和泥制成的胎體均屬于一次性的,而石膏首先制成模子,因此可以進行批量制作。
裱布采用的材料為夏布、棉布和麻布等,可以依據漆器的尺寸與用途進行選擇,纖維最粗的是夏布,制成的胎體更加結實,通常用于大件漆器。至于漆糊,是用體積相等的糨糊與生漆均勻調制,其中面粉和水的配置比例是1∶4。首先在胎體上均勻涂抹漆糊,再將布料覆蓋,之后用刮刀刮平,需要注意的是刮平時要保證力度合適。通常裱布時選取中部當作起始點,然后朝著兩側方向裱布,如果遇到轉折應剪去多余布料,在接縫位置應避免有縫隙出現。等到漆糊干燥之后用粗砂紙進行打磨,然后削除接縫或者轉折位置的多余布料。若是觀賞漆器,只裱一層薄布。
完成上述操作的胎體初見雛形,可是布胎依舊附著在初始胎體上,這樣的強度很難做到單獨成型,而刮灰便是提高胎體強度的重要環節。該環節采取的漆灰是由瓦灰、生漆調和而成的,瓦灰有成細、中、粗三類,通常依據相反的順序刮三次。刮灰后需要入蔭,干燥后的漆灰用400~800 目砂紙來打磨,最終層的漆灰需用更細的砂紙進行水磨,然后涂抹底漆。一般使用的是生漆,在每次涂完之后應該入蔭干燥并進行打磨,在進行三遍后便表示胎體完成。
完成底胎之后無法馬上脫胎,因為漆灰從干燥至徹底定型需要在蔭房存放30 天左右,如果能放置更久的時間造型便愈發牢固,通常90 天便可以完全定型,而此時便能脫胎。脫胎主要指的是將胎體中的石膏、泥等去除,僅留下由漆灰和布組成的胎體,材料不同去除方式也不同。例如,石膏與泥應將其泡軟之后挖出,至于苯板則將其直接掏出,若是因為造型很難掏出,可以用汽油等溶解苯板并倒出,部分苯板胎體是封閉性造型,由于苯板本就很輕因此不必脫出。完成脫胎操作能獲得最后的胎體,然后通過適合的髹飾方式進行髹飾,完成以上操作脫胎漆器也就完成制作了。
例如,瓜棱瓶屬于一種常見的宋元瓶式,由于腹部弧線體現為瓜棱狀,因此得名,加之造型十分復雜,多數為素面,不需要進行裝飾。因為其造型相對復雜,在使用苯板胎體進行制作時,首先應該將無棱素瓶削出,瓶體上也要將棱位置標注出來,和瓶體表面相垂直沿線將棱切出,鏟掉切線兩邊的苯板,從而制作出瓜棱造型。再比如梅瓶,可以選擇宋代時期的修長體型以及明清時期的圓滑肩部,將雙方結合后讓造型更具現代性,同時肩部裝飾方面選取斑駁肌理紋路,梅瓶放在桌上,其側面能用于觀賞,而且花紋聚集到視線上方,讓整體不會因為花紋過多略顯雜亂。如果放于地面會有較小觀賞面,花紋則能充斥全部觀賞面,這樣表面不會顯得單調。

《初塵》 陳國勇/作
第一,高校層面。相關調查表明,脫胎漆器主要創作人員來自福建、江蘇和四川等地,相比油畫、國畫等相關畫種,隊伍的規模較小。大部分創作人員屬于高校師生,雖然每年畢業于漆藝專業的學生有很多,可是創作隊伍依舊有限,課程主要傾向于漆畫,未能廣泛涉獵脫胎漆器的設計和制作。面對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脫胎漆器還是其他傳統技藝,均應在高校內部培養及輸送相關專業人才。此類人才的理論基礎扎實而且審美水平較高,可以通過相應的信息化技術傳播傳統技藝。因此,我國相關院校應該注重技藝人才的積極培養,同時還要培養其他傳統技藝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在院校中應該開設相關理論課程;另一方面,應該給予學生必要的實踐指導,例如聘請業界的手工藝人親身操作、講解和示范,讓學生可以切身體會該工藝的藝術價值,讓其發自內心地欣賞這一藝術,這樣能夠為其走上藝術之路奠定基礎。
第二,社會層面。脫胎漆器屬于傳統技藝的一種,常見的傳承方式是師徒傳承,此種方式比較古老,會受限于地理環境,致使培養技藝人才存在封閉性及限制性。通過家庭作坊模式進行傳承,在當今時代不利于傳承脫胎漆器。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信息交流速度較快,同時也加快了人員流動速度,依據地緣與血親關系所形成的關系網漸漸被瓦解。師徒關系在此情況下正在分崩離析,由此也對培養此方面技術人才造成影響。現階段,脫胎漆器有很多種傳承方式,其中社會培養也是一個重要渠道。與此同時,面對社會環境出現的改變,人才培養也可以依托職業學校進行,可以讓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傳授經驗,從而避免傳播對象的單一性。
第一,脫胎漆藝有機融合現代藝術設計。因為時代始終處在發展變化中,所以不同時代對美的理解不一樣,脫胎漆器應和現代藝術相結合展開設計,充分滿足現代化發展要求。多數脫胎漆器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功能,均難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以往的脫胎漆器具有顯著的裝飾作用,若是將其放置于當前的家庭環境中,裝飾效果會和室內整體裝飾風格不協調。基于此,在創新和傳承時,應在觀念層面將脫胎漆器和現代藝術相結合。通常情況下,采取脫胎漆器傳統工藝加以制作,有關設計方面可以運用現代元素,例如色調方面可以適當創新,運用現代審美的配色,從而滿足具體裝飾環境下對于裝飾功能的有關需要。
第二,加強民間藝人和高校之間的交流。現階段,我國很多高等院校均會設置藝術設計或者美術專業,其中漆藝也作為選修或者是必修課程,可是通常為平面漆畫,很少涉及漆器課程。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應進行漆藝的系統傳授,幫助學生更為熟練地掌握此項技藝使之得到更好的傳承。
脫胎漆器工藝能夠做出不同造型而且工藝體現出裝飾性,而現代漆藝往往立足視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視脫胎工藝、材料性質的實用性。現代藝術更注重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而脫胎漆器工藝具備裝飾、實用兩種屬性,將這兩方面充分結合,從而促進脫胎漆器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