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穎飛
長興縣雉城鎮,自古地理位置便十分重要,被稱為“三省通衢”,位于浙江北部,太湖西南岸。據考證,由于此地自然環境優越,山高林密,擁有燒制陶器的自然資源,自漢、唐起此地就有制作陶瓷的歷史。自19 世紀以來,長興縣在不斷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又因為毗鄰“兩山理論”發源地,是長三角地區為數不多的生態環境最為優美的區域之一,其擁有大片的竹林和連綿起伏的茶園,為其茶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并稱為“品茗三絕”的金沙泉、紫筍茶、紫砂壺自唐朝就成了貢品,曾經風靡一時,吸引眾多文人騷客來這里駐足游玩,陸羽也在這里完成了《茶經》的著作,更為紫砂器的推廣和傳承積淀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長興地區的紫砂為國家創匯作出巨大貢獻,長興的紫砂器在口口相傳之下逐步推廣開來,并在當下盛行,成為現在人們泡茶的標配之一。紫砂壺的特別之處主要體現在沖泡發酵茶,比如普洱、紅茶、巖茶等,可以說是最完美的器具。在政府扶持下,在市場的推動下,長興紫砂文化產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供春壺》和《吳經提梁壺》可以說是紫砂藝術的代表作品,被稱為紫砂器的鼻祖。《供春壺》相傳是由明代正德年間一個名叫“供春”的小書童根據金沙寺內銀杏樹的樹癭創作,故稱之為《供春壺》。而在明代古跡中發掘出土的《吳經提梁壺》則是迄今為止最早出土的紫砂作品。當代的紫砂器雖然有眾多演繹、傳說和考證,讓人們無法從歷史文獻中考證年代和作者,實物記載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從詩詞中可窺見端倪,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紫砂器的大規模普及是基于明代和清代手工業繁榮和資本主義萌芽背景下的經濟空前繁榮,基于這個時代背景,本就繁華的江南魚米之鄉更是將紫砂熱度推向頂峰。長興處于繁華的江南經濟文化中心,紫砂產業更是多如繁星,紫砂巨匠層出不窮,誕生了許多經典器型。從今天來看明清時代紫砂的發展脈絡,明代的文化審美是紫砂藝術的基礎,而清代由于少數民族的文化因素,紫砂在繼承明代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更為明顯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進一步將各種器型的衍生、人文內涵融入其中,與當時特有的主流文化全面融合。
紫砂作品《紫筍壺》是在傳統器型《秦權壺》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個人對以秦朝統一度量衡為背景,仿制秦權而成的《秦權壺》情有獨鐘。這把壺是由晚清的梅友竹與韻石協作而成,固有“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的韻味,不僅僅體現出以壺做秤的幽默、風趣 ,更顯示了其創作出《秦權壺》蘊含的價值。這把號稱“千金輕四兩”的作品,價值千金不僅體現在這件作品上,更體現在對今后的紫砂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非凡。在了解這件作品及其創作背景后,筆者臨摹和研習了這件重要的作品,并創作出《紫筍壺》。這件作品沿襲傳統款式,采用秦權的壺身,以當地的紫筍茶為題材制作成型,其中紫筍茶“陽崖陰林,紫者上”與紫砂的韻味相契合。這件紫砂作品以茶葉命名為“紫筍”,壺身挺拔秀麗,骨肉亭勻,伴有葉芽狀,壺嘴、壺身均采用茶葉嫩芽形式,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端頭微微下壓,壺嘴仿佛嫩芽,微微探出葉芽,呈現柔美之態,壺身由兩片葉芽包裹,如雨后紫筍新芽,形神俱為上品;壺把弧線圓潤飽滿,略微上抬之后優雅地緩緩向下滑落,形成了一個具有張力的弧度,形態如同茶葉嫩芽伸展而出;從纖細而優美的壺把底部延伸并出于壺身,壺身雙葉自然、靈動伸展;嚴絲合縫的子母線口蓋上的造型圓潤、惟妙惟肖,充滿了自然情趣和勃勃生機。從整體上看,《紫筍壺》這件作品將傳統光素器和花器相結合,通過茶葉葉芽的形式賦予其生機勃勃的寓意,壺身用小篆銘刻,篆文具有古拙厚重之感,把壺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獨有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彰顯出來。

《紫筍壺》 鐘穎飛/作

《心田壺》 鐘穎飛/作
從古至今以茶葉作為題材的紫砂作品并不常見,一經推出就受到大家的高度關注和青睞,這主要是因為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紫筍茶作為聞名古今的名茶,以其形態、顏色、氣味等著稱,素有“緊直帶扁、色綠潤、香氣清高、鮮醇回味甘甜、芽細嫩綠清澈明亮”的特點。這款茶是中國貢茶之最,唐代連續進貢八十多年,進宮的數量達到數萬斤,現存的“顧渚貢焙”石碑就是當時唐王朝貢額勒石碑。自唐朝開始,直至明末時期,紫筍茶進貢延續了800 多年,無論在歷史傳承還是茶文化的傳播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不可磨滅的貢獻。作品《紫筍壺》就是有感于紫筍茶具有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基于最傳統的紫砂器型經過重新設計和制作演繹出來,希望通過這件作品讓大家感受到其中濃濃的情誼,也希望更多的紫砂藝人通過紫砂的傳承將現在的人們與先輩工匠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斷地傳承,不斷地從中汲取養分,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紫砂器的制作和創新,不僅要沿襲歷代紫砂藝人傳承的技藝,更要在當代中國其他工藝美術作品的影響下,在當代精神文明的感召下,加強對紫砂器更專業、更深刻的藝術精神的傳承,形成符合當代特色的獨特造型體系和文化追求,從而形成各種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的藝術表現形式,讓人們認識到無論如何創新紫砂器型,如何運用更為科學的手段提升品質,紫砂藝術的底色歸根到底還是中國獨有的顏色,就是在紫砂材質上呈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與精神。所以,刻苦鉆研紫砂技藝、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提高紫砂藝人綜合素質的基礎,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