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怡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有明確要求,統編語文教材也提供了若干相應的教學活動建議,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缺乏準備,課堂上因口語交際散漫而沒有實效;學生只顧自我表達而不能耐心傾聽;口語交際課堂變成了少數學生的專場表演課現象等。“如何引導學生勇于表達、樂于表達?”“怎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促進交際中的有效合作?”已然成了眾多教師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于是筆者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勸告”一課為例,談一談自己在磨課過程中獲得的一些策略和啟發。
一、精準定位,明確教學目標
(一)深入研讀,把握要點
在設計一堂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應對整一冊的口語表達主題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目標,教學有方向。深入研讀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四節口語交際課,不難發現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培養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的。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能力的培養既要有所側重,又要注意把握能力的“交點”,切勿拔高要求。
同樣,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還要關注到這堂課所在單元的語文單元要素。例如,筆者所設計的“勸告”這一課所在的第七單元中的單元導語提出了兩個目標:一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二是初步學習整合信息的能力,介紹一種事物。這兩個目標看起來似乎與口語交際課的聯系不大,但筆者關注到了第一條目標中的關鍵詞“幾個方面”,結合“勸告”這一課中口語交際要求中的“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其實都在強調要“多角度”,這一點明確了我這一堂課應鼓勵學生圍繞“勸告”這一話題嘗試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勸說,從而更好地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二)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除了要關注到教材、學情的分析也十分重要。“勸告”這一課所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經過一二年級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勸告”話題,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規勸,但用勸告方式才能使他人認識到錯誤并樂意接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由扶到放,從認識勸告的意義,到教師引導學生共學共練勸告的方法,步步推進,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欲望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交際欲望
情境越真實,交際越有效。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可借助圖片、音頻、視頻甚至實物等,通過不同話題、不同層次情境的創設,使交際的發生更加生動有趣,具有真實性。在“勸告”這一課中,我從孩子們熟悉的課間游戲為切入點,先讓孩子們談一談自己喜歡的課間游戲,再順勢播放某位學生在課間玩危險游戲時的視頻,趁機詢問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自然而然就引出課文題目“勸告”。用視頻創設的情境,使交際的發生更加生動有趣,具有真實性。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有據可依。
(二)利用課本素材,創設交際場景
統編教材的口語交際安排了多篇貼近兒童生活場景的交際內容,意在教給學生運用貼切的口語表達處理生活實際問題的方法。如一年級下冊的“打電話”,二年級上冊的“商量”,二年級下冊的“圖書借閱公約”和“注意說話的語氣”等。
在“勸告”這一課中,教材提供了兩個情境材料:(1)有同學亂穿馬路。(2)表哥喜歡玩電腦游戲,一玩就是一整天。筆者巧妙地將這兩個小情境串聯成一個完成的大情境,并結合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哆啦A夢,以哆啦A夢的“時光穿梭機”為大情境,兩個“時空場景”為小情境,激發孩子們的表達興趣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對話,在雙向互動中不斷提升口語交際水平。
(三)聯系現實生活,營造交際實況
新課標提出“教學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的有效教育資源,拓展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空間,強調以貼近生活的話題或情境開展口語交際”。融入生活,聯系實際,真正的口語交際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落地生根。
因此,在“勸告”教學的后半段,筆者設計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說一說自己生活中勸告沒有成功的例子。”對于這個話題,在課堂上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很高。筆者順勢引導學生,用上課堂上學到的勸告方法,小組合作,組內挑選一個勸告例子,來討論想出相對應的勸告辦法。在討論的過程中,筆者趁機與學生交流:“如何勸告才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這個話題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對被勸者進行勸告?”這樣,學生能夠辯證地去思考問題,邏輯思維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最后的匯報環節,筆者采用生生表演和師生表演的方式,再現了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場景,喚起了學生的回憶。這樣的“真實”情境再現,學生當然就有話可說,樂于參與,口語交際能力也大大提升。
三、提供標準,構建多元評價
評價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學生的學習離不開及時的評價激勵。合理的評價,能改進和完善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交際意識和良好的交際習慣。
(一)以新課標為基準
區別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特點,都要緊緊圍繞新課標中口語交際的標準進行評價。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態度和習慣,重在鼓勵自信地表達。評價應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態度。即評是否積極參加討論,是否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二是習慣。即評聲音是否響亮,用語是否恰當,表情是否自然等。
第二、第三學段主要評價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在三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勸告”這一課中,有兩個目標:(表達)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要用指責的口吻。(應對)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這樣別人更容易接受。在了解交際目標后,筆者在課堂中設計了一張學習單,內容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板塊“選一選”的內容中添加課本上提供的兩個勸告例子;第二板塊“評一評”作為重點,為學生提供評價的標準,學生可以以學習單上的這兩個評價點為依據,在交流中,注意觀察對方是否做到了這兩點,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提醒。
(二)評價多元化
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可以讓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可以教師評,也可以家長評。需要提醒的是,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堅持自我縱向比較,反對群體橫向比較,要以鼓勵、激勵為主。
每節課的評價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前面已經涉及的要素,都是默認向下兼容的。只要是學過的,在后面的學習中都要持續性地提要求。如“勸告”提過的“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要用指責的口吻。”在之后的學習中都要反復提及,反復強化,才能達到學段的階段性目標。
口語交際課與語文課堂評價相結合。比如,在口語交際課中,我提醒學生在小組討論時要做到“耐心聽別人說話,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在往后的語文教學課上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還要再次強調這一點。
課堂評價與日常評價相結合。在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勸告成果時,我趁機提醒學生在“交流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那么在平時的交談中就要時刻提醒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經常性地你和他說話,他要么看著地,要么看著別處,包括在課堂上,這一類的學生普遍傾聽能力弱。那么,我們可以給學生講一講看著別人眼睛說話的好處,鼓勵他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要提醒學生,也要發動家長,在平時的交流中,提醒孩子和別人交流時,無論說還是聽,都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好的交流習慣。
四、實踐表達,提升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教師除了在課上利用課本教材來提升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課后教師還要多多創造各種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鍛煉,從而達到自如運用語言的水平。
在上完“勸告”這一課后,筆者還在班級內設立了“愛心勸告員”一職務,班內學生按學號輪流擔任,“愛心勸告員”面對校內需要勸告的不良現象,根據情況做出必要的勸告。對勸告效果好的學生給予獎勵星,每月評選一次“最佳勸告員”并頒發獎狀。這樣,學生在課內外都得到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注入長期的保鮮劑。不僅如此,筆者還組織學生周末到社區居委會中擔任“社區協助調解員”,來嘗試幫助社區內的調解員一起來調節社區內發生的矛盾事件。在這種身臨其境、無拘無束中,學生會非常愉快地交流。再比如“伸出我們的雙手”“小小調解員”等話題都可以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去,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語言,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使之樂于與他人交流。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研讀教材體系,聚焦單元視角,打開生活視窗,讓口語交際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刻引導學生去體驗思考,創造性地開發教學策略,讓學生善于表達、樂于表達、盡興表達,靈活運用口語交際能力,從而體會到語文課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姚花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15):114,116.
[2]王蘭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實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54.
[3]陸曉蓓.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才智,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