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乙鑫



GOOD TEACHER
陳永洪
貴州省陳永洪鄉村名師工作室(初中語文)主持人,正高級教師,貴州省特級教師,貴州省鄉村教育家候選對象,貴州最美鄉村教師,貴州省優秀教師,銅仁市市管專家,思南縣勞動模范、優秀教師。出版專著1部,發表專業論文多篇,主持省、市、縣級課題多項。
其實鄉村學校的孩子,對于好老師的需求更大,因為要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展教學活動,更需要教師具備較高教學水平,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給予孩子與時代需求相匹配的教育。
兒時的陳永洪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孩子,也曾每日走過山路去學校上學,正因如此,陳永洪對鄉村有著一股特別的情愫。近29年的教育生涯,他有過無數次的機會去到大城市更優質的學校發展,但最終他還是選擇扎根鄉村,選擇每天伴著泥土香氣走進課堂。他說:“我留在這里,是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去。”
靜心樂教,潛心致遠,即使在條件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陳永洪依然堅守教研陣地。2016年,陳永洪申報并成立了鄉村語文名師工作室,為鄉村教師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迄今,工作室已經擁有6位成員、113名學員,6年以來,工作室引領兩人成為省級骨干教師,數十位學員實現職稱晉升,間接受益的教師達到上千人。通過工作室的研修,教師們均獲得了自我成長的養分。
語文課堂的“共生”藝術
得益于長期在鄉村一線任教的工作經驗,陳永洪發現鄉村教師普遍存在教育觀念陳舊的現象,他們安于現狀,只想著上完分內的幾堂課,個人學習和成長的意愿相當微弱,即使有學習的需求,也很難找到門路。面對這樣的問題,陳永洪說道:“其實鄉村學校的孩子,對好老師的需求更大,因為要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展教學活動,更需要教師具備較高教學水平,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給予孩子與時代需求相匹配的教育?!庇谑牵瑤е衽d鄉村教育的初心,2016年,陳永洪組建了自己的鄉村語文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的理念為“明德立命,共榮共生”,意指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師風,追求與學生的教學相長,同步進步。而其中的“共生”,便是取自陳永洪提出的教育主張——共生語文。其涵蓋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實現不同層級的學生共同提升,讓學困生擺脫困境,實現臨界生向優等生的轉變,優等生走向卓越;二是指在學習活動中,實現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共榮共生,獲得雙贏。
過去,陳永洪批改作業的習慣與很多老師一樣,畫鉤或者畫叉,直到有一次,他遭到了一名“學困生”的頂撞,那個學生對他說:“我這么寫也是有我自己的想法的,我覺得我的想法沒有錯,你怎么能給我畫叉呢?”學生的一番話讓他有些措手不及,隨即他意識到:“我們用‘分數人為地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僅僅因為有的學生沒有給出我們覺得對的答案,但是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否定學生的思考呢?”于是從那以后,陳永洪遇到類似的情況,會在答案下面畫上一條橫線和問號,意為這里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思考,以此保護學生的自尊。
陳永洪眼里的理想課堂,是能惠及不同層級的學生的課堂,“語文”二字,拆開便是“能說、會寫”,這對鄉村學校的孩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很多鄉村孩子很難接觸到高等教育,語文好一點,對孩子的未來總會有些幫助。為了讓教師能上好一堂語文課,陳永洪帶著學員從各個方向展開研究,大到如何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小到如何設計板書,從每個角度尋找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研究的意義在于更好地實踐,工作室的共同研修改變了很多老師的課堂生態與教學模式,學員們的教學由“灌輸式”轉變為“生成式”,通過語文之美浸潤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生“會聽”“會思考”“會表達”。為了彌補鄉村學生課外閱讀的不足,陳永洪在班上舉辦漂流閱讀活動,每個同學在圖書館借閱一本書,在規定的期限讀完后,再與其他同學交換閱讀。在閱讀分享會,陳永洪要求基礎較好的同學能抓住書中的要點,讀后感要寫得有思想、有體驗,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則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寫得流暢。家訪時,他也會為家庭條件較差的孩子自費贈書,讓農村娃娃也能不放棄學習。
讓研修產出實效
工作室成立初期,在省內幾乎找不到可以參考的模板,陳永洪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他邀請銅仁學院院長,也是自己曾經的恩師侯長林先生,以及銅仁市碧江區教研室主任楊光福主任作為工作室顧問,幫助工作室提煉教研目標,探索研修方法,從而確立了“讀書學習—研討交流—專家引領—專題式(課題)研修”的研修路徑。
工作室一經成立,陳永洪便發現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鄉村教師要么找不到書讀,或是不知道該讀什么書,要么當一個“躺平教師”,根本不讀書。陳永洪深知讀書是第一位,沒有前期的知識積累,后續的教研活動也很難開展下去,正因如此,“讀書學習”被他放在首位。拿到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筆經費,陳永洪首先便打造了工作室的共享書柜,并精選語文專業、教師核心素養以及課題研究相關的書籍,學員能夠隨時借閱,并通過定期的讀書交流會督促教師的閱讀。
2021年12月,陳永洪邀請陜西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東莞市首批卓越教師、東莞市茶山中學副校長占瀾老師與東莞市塘廈鎮中學心理高級教師劉繼明老師,在思南縣鸚鵡溪中學舉行了以“‘同課異構話提質,釋壓舒心謀增效”為主題的研討實訓活動。此次研討活動不僅關注教師的課堂時效,同時聚焦鄉村教師因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等因素導致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緩解教師的心理焦慮。劉繼明老師以理論聯系實際,作《教師如何維護自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分享,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怎樣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等層面,既做詳盡的理論講解,也做切合實際的實訓指導,教會與會老師釋放心理壓力,緩解緊張情緒,既維護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給予學生正確的情緒抒發。
同時,在“同課異構”活動中,占瀾老師執教的示范課《散文二篇》,選點精準、切合學情,充分調動起課堂活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跟隨教師思考、表達。接著占瀾老師結合自己的示范課作《語文教學的“道”與“術”》專題講座,讓老師們真切地領悟到語文教學的“道”,教會老師們靈活運用語文教學之“術”,不再“戴著腳鐐跳舞”,做實語文課堂教學。F87AFBB8-E21B-42C0-A26B-A58D9E5661FC
“工作室的研修活動,實則就是在解決一線教師切實存在的問題,在研究中探索可以復制的方式方法?!标愑篮橹v道。這一次“莞銅”協作活動,讓鸚鵡溪中學,乃至思南縣、石阡縣近千余名教師獲得學習機會,取得了廣泛的影響力。但在早期,工作室的活動開展也存在難題,不少鄉村學校的校長并不理解工作室的意義,不讓學校教師加入,也拒絕工作室進入學校開展活動。對于這樣的窘境,陳永洪講道:“只有拿出效果,才最具說服力!”他帶著工作室學員切實地研討課堂問題,解決老師們教育教學中一個又一個實際難題,讓校長看到了老師們的改變、課堂的改變,逐漸地,越來越多的校長、老師對名師工作室活動刮目相待。
看得見“人”的改變
“一個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同樣的目標旗幟,也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方法?!标愑篮檎f。在與侯長林、楊光福等專家學者的指導交流中,陳永洪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辦法——“1234工作法”。
“1”指建好一個團隊,工作室人數眾多,但始終維持穩定的人員配置,分工合作,協同作戰?!?”指實現兩個成長,即工作室的成長與工作室成員的成長,以主持人的成長帶動學員成長,輻射學員所在校其他老師的成長,長此以往,打造鄉村教師發展共同體?!?”指試行三個選擇:一是學員選擇到跟崗研修校集中跟崗研修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內完成集體備課、聽課、上課等研修任務,并做出總結;二是學員與主持人聯系,由主持人(成員)到學員所在校進行面對面的研修指導;三是遠程研修指導,學員遠程上傳相關研修資料,主持人(成員)提出修改建議,學員再修改上傳?!?”指落實四個結合:學習與實際相結合;研究與教學相結合;活動與需求相結合;成長與輻射相結合。
同時,為了讓學員成長有所評價,陳永洪提出“135自我成長提升規劃”,促進工作室成員加速成長。“1”指新入職教師一年內基本掌握語文課程標準,基本掌握初中語文教材編排體系,把語文課上得像語文課,知曉初中語文“教什么”,實現“站住講臺”;“3”指三年內能比較熟練地掌握語文課程標準,掌握初中語文教材編排體系,把語文課上得是語文課,懂得初中語文“怎樣教”,實現“站穩講臺”;“5”指五年內能熟練地掌握語文課程標準,獨到地解讀教材,把語文課上出自己的韻味,懂得初中語文“為什么這樣教”,成長為骨干教師。
陳永洪也指出:“‘135并非只有一層固定的含義,除了以年為單位,教師也可以以‘1月、3月、5月或是‘1日、3日、5日制定自己的成長計劃。也就是說,教師在被動的驅使前進之外,自己必須有對于未來的規劃,并按照規劃堅持踐行,如此,才能在1年、3年、5年之后看到自己的成長?!?/p>
近年來,陳永洪與成員、學員不斷提升自身素養,輻射引領學員及身邊的人共同成長。工作室主持人外出示范引領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邀請講座、執教示范課38場次,多次擔任省市縣級專家評委。工作室成員學員執教示范課、觀摩課153節次。在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的同時,工作室成員的責任感也在同步增強,兩年前的一次送教活動,成員羅文乘擔任送教示范課任務《一棵小桃樹》,而當時她的母親身患癌癥在400多公里外的重慶治療,她沒有推辭,也沒有讓悲傷的情緒影響授課質量,直到授課結束,她才匆匆辭別陳永洪,遠赴重慶陪伴母親,這讓陳永洪感動不已。
“工作室的目標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看得見‘人的改變,既看得見主持人的改變,也看得見學員教師的改變,更重要的,要看得見學生的改變?!蓖ㄟ^工作室的研修,陳永洪希望更多老師從“能教”變為“會教”,潛心思考,主動求精,從而讓一堂好課帶給師生“共榮共生”的成長。“當一個讓學生‘崇拜的老師,這是我永遠不變的追求?!?/p>
工作室成員展示
磨礪鋒刃,為夢想助力
龔曉軍,思南縣第七初級中學副校長,貴州省省級骨干教師,省級鄉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獲銅仁市“烏江園丁”稱號。
時間如沙漏一樣,在指尖飛速地流逝。2016年,有幸成為貴州省陳永洪鄉村名師工作室成員,幾年來,在陳老師的帶領下,走南闖北,觀摩了各級各類的教師公開課并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至今,教師們的精彩展示歷歷在目,專家的教誨入耳入心,理論與實踐的火花在腦中碰撞,或許這只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短暫的邂逅,但卻讓我受益匪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堅持的體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奮斗的體驗。一路走來,經歷了初入工作室的茫然,感受了工作室的溫度,體驗了陳老師的敬業。他用行動詮釋了“且行且思協作提升,求真求實和諧發展”的工作室室訓。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追求卓越,培養創造未來的人”,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睆膮⒓雨惱蠋煿ぷ魇一顒幽翘扉_始就夢想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2017年我的夢想照進了現實。我定不會辜負此行,將以工作室為起點,重新構建我的人生篇章,秉承“成長自己,引領他人,合作共贏”的理念,在新知識和新信息層出不窮的今天,用全新的理論武裝自己,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堅信,奮斗的人生很精彩,工作室的歷程定難忘。
親其師,亦信其道
羅發明,思南縣教育研究和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主抓高中教研、名師工作室、中小學考試研究等工作。
我一慣敬稱他為“陳名師”,以表達我對這位真正扎根鄉村做教育事業的教育人的尊敬。我自覺很萬幸,從陳永洪工作室這個團隊中,我看到了一群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層次的教育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慕名來此求真、求經、求實,然后再將所求真經傳給身邊的人,教給學生,這是一群有著教育信念的追求者,共同站在工作室這個平臺上,同樣起跳,完成共同的教育事業。
與“陳名師”共事已好幾年,我將其名與其人對上號也就是在這個工作室的建立之時,典型的鄉村教育人,談吐不俗,對當前的一些教育理論,看得深,看得遠,看得準,有很深的教育素養。他扎根鄉村做教育這么多年,用他的話來說,當老師就要真正地當老師,做草根老師,接課堂地氣,與學生對話,教學生如何用好教材這個工具,就此而已。所以,與名師對話,注定會學得很多道理,質樸但有哲理,與國內外那些大師比較起來,“陳名師”沒有很多的學術巨著,但積淀在內心的心靈學術巨著,并不比那些缺少價值。多個省市級課題、主編或參編教材,對學員教學經驗的悉心指導,不圖名,只圖真,這是我對陳永洪名師的六字概括。F87AFBB8-E21B-42C0-A26B-A58D9E5661FC
“親其師,信其道”,我的導師趙杰先生生前總時不時向我提及這六個字。正如“陳名師”會教我他的成長之路,求學也好,事業也罷,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獨,人獨我特,唯有跟著給你堅定信念的人不懈追求真理,才能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給你堅定信念的那個人注定是你值得敬仰和尊崇的人!
在鍛煉中成長,與有榮焉
任曉旭,思南縣鸚鵡溪中學教師,中級教師。
2016年9月,我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幸加入了貴州省陳永洪鄉村名師工作室,并被聘為工作室助理,這讓我在驚喜之余,多了幾分誠惶誠恐。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我認識并走近許多熱情智慧的語文教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感受到很多。他們對于語文發自內心的熱愛讓我感動,對于語文教學永不停步的勤勉鉆研讓我敬佩,彼此之間共享智慧、交流所長的真誠又讓我倍感溫暖、愉悅。
自加入工作室后,我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參加各種研修學習,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讓自己能從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迅速成長為一名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的好老師。這期間,在工作室主持人陳永洪老師和工作室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先后到銅仁上校際交流課,參與并完成課題等,收獲良多。工作室的學習讓我沐浴著關愛成長,更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感謝工作室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
種種收獲,不勝枚舉。唯有將之一點一點地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才不枉陳永洪老師的一番苦心。也非常感謝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有我們工作室所有成員和學員的關心、指導與鼓勵。今后,我會繼續把在工作室中學到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無止境,點亮前行的燈
胡紅,思南縣第五中學教師,高級教師,貴州省省級骨干教師。
有幸進入貴州省陳永洪鄉村語文名師工作室學習,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工作室給了我和全體學員一個個珍貴的機會、方便的平臺,使我們每個人都收獲很多。這里有著深厚的學術氛圍,有著熱烈的問題討論和交流合作,有太多的精彩講座讓我們去聆聽,因此,我們學習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在工作室的每一次學習對大家的影響都是終身的。
在工作室的學習,首先讓我們感悟到的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無止境”的真諦。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師德,只有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蠟燭、春蠶精神,不計較名利功德,才可以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真摯的心。而這一點在陳永洪老師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是他讓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
其次,工作室的學習讓我徹底明白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埋頭苦干是我們踏實的工作作風。但一味地埋頭苦干在這與時俱進的時代卻讓我感到了迷惑,辨不清教學道路前進的方向。工作室的修行讓我們心中點起了一盞明燈,明確了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進,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
另外,在工作室聆聽專家講座、案例,積極與本組成員互動交流,并且和同伴互相討論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問題,特別是觀摩了名師風采后,我的專業知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清醒意識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調與健康的思想,才能熟練駕馭課堂,引領孩子們踏上探索、求知的道路。F87AFBB8-E21B-42C0-A26B-A58D9E5661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