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歷經歲月的變遷,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每一處遺跡、每一件文物,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燦爛瑰寶,均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處于21世紀,社會對城市化發展和工業化建設等工作愈加重視,這就使得地下文物考古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在新時期背景下考古勘探工作的重要性、現存問題、處理方法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希望借此不斷提升考古勘探水平和效率,促進國內考古行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考古勘探;工作;重要性;問題;辦法;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K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6-208-03
【本文著錄格式】王培娟.新時期考古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2,03(06):208-210.
當前時期,國內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進程日益加快,很多建筑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建立起來,此時地下文物的勘探和保護工作便備受影響。應該了解到,考古勘探調查屬于文物保護過程中的一類前置工作,唯有做好勘探調查工作才能深入掌握地下文物的詳細信息,才能為后續考古發掘工作、文物保護工作等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新時期背景下考古勘探工作的重要性論述
第一,做好考古勘探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護地下文物。需知,文物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文物中所蘊藏的深厚歷史文化信息,便是大眾了解古代政治和經濟以及文化等知識的重要載體,其具備著不可再生的顯著特點。在建設項目用地未被開發建設前去進行考古勘探,可以獲悉地下是否存在文物以及文物所在的具體位置。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對地下文物進行預防性保護,并且考古勘探工作的開展,也可以為之后的考古發掘任務奠定基礎,不會導致盲目挖掘的情況出現,進而最大限度上減少對文物造成的損傷。
第二,做好考古勘探工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城市化建設。每座城市均有著自身較為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文化便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城市的整體競爭實力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一個方面,其更會體現在文化軟實力方面,古代文物不單單是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資源,它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內驅動力。通過考古勘探可以讓工作人員提前掌握文物埋藏位置和文化遺跡所在范圍,通過提前對城市內部某區域進行考古勘探,防止后續的建筑開發損壞地下文物,這對于城市發展規劃工作的順利推進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這樣做不單單可以降低經濟損失,還能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長期保存下去,對社會民眾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二、當前考古勘探工作開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分析
在歷史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產物便是文物,文物可以間接反映出當時歷史社會中民眾的真實生活情況,它是研究歷史文化的一種寶貴資料。文物在特定時間里被人們創造出來,文物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活動領域等有著密切關聯性,并且它不可再生。做好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可以為之后的文物挖掘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還能讓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地下文物的具體分布情況。但縱觀現狀來看,當前時期的考古勘探工作開展中,仍舊存在的諸多弊端和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對文物安全造成影響。
(一)建筑單位未能進行提前勘探
近些年,很多建筑單位由于自身文化保護理念不足,所在勘探中屢屢出現破壞文物的問題,甚至一些不良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擔心文物勘探工作會對最終竣工時間造成影響,因此就會省略這一步驟,在土地上直接建造建筑物。此問題一旦出現,必然會嚴重影響考古勘探工作的開展,使很多文物遭受破壞,給國家、社會、人民造成巨大損失。譬如,前幾年,一家房地產企業急于求成,大量建設商品房,其間未能進行細致的考古勘探,之后便破壞了一大批的寶貴文物。又如,河南省一家置業公司,在2010年未能進行地下考古勘探,使得仰韶時期文化遺址遭受了嚴重破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還有就是很多地區的領導,未能樹立起良好的文物保護意識,旨在推動地方經濟建設,政府通常會招商引資,并且在此期間還會刻意放寬投資商的條件,對企業文物考古勘探手續予以減免。正因如此,大多數施工單位在進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時便不會進行文物考古勘探,僅僅是形式上的繳納一些文物勘探費用。當前時期,考古勘探工作開展過程中,文物考古勘探單位主要依靠企業所繳納的費用去維持運作,但現如今不繳納勘探費用的企業也有很多,所以這就會嚴重影響文物勘探單位去順利開展考古勘探工作。
(二)缺少相應法律法規的支持
國內社會所運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各地政府在地區發展建設中均以提升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而在文物保護方面卻未能做到盡善盡美,普遍缺乏良好的文物保護意識。很多工作人員為了一己私利,會強加干涉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如此就會導致整個文物考古勘探流程被迫停滯。近些年,還有很多基層文物考古單位,因缺少經費而難以為繼,無奈只能省略一些勘探環節,并且基層文物考古單位中的考古勘探技術也不先進,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嚴重影響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順利開展。
(三)執法不嚴
在文物考古勘探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執法工作者都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文物考古勘探培訓,所以就難以掌握考古勘探工作的重要性,之后的工作態度較為懈怠,這就難以將文物考古勘探、文物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掌握全面,后續便會衍生出執法不嚴的問題。一些執法工作者以權謀私,在建筑開工之前為建筑方“亮綠燈”,這就省去了考古勘探環節,就算是進行了考古勘探,也只是敷衍了事,在整個施工期間,執法人員也不會進行干預,如此就會導致大量文物丟失以及受損。
三、新時期考古勘探工作方案分析
在新時期背景下,唯有做好文物考古勘探和文物保護工作,才能讓世人加深對歷史文化的了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賦予人們自豪感和歸屬感,幫助公民形成文化自信。若想切實提升考古勘探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宣傳
若想更好更優地深度貫徹踐行國家文物保護體制,在此期間必須有優質的法律法規作支撐,進而起到良好的約束管制作用。所以說,國內各個地區一定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講解,不斷提升考古勘探工作者的法律意識,這樣才能讓建筑單位認真對待項目建設前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護效果。具體來說,相關機構和人員均要負起責任來,要認真遵守《文物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條文,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充分發揮出本體引導職能,加強對《文物保護法》的宣傳,讓公民了解文物的不可再生特點,進而引發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要針對有悖于《文物保護法》要求的施工企業和個人,務必有效闡釋其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必要情況下還應立足于施工人員能力與素質等情況,對其開展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知識教育,如此才能將文物保護工作無死角落實下去。
(二)政府要發揮出作用
文物是記錄古時歷朝歷代發展歷史的珍貴遺產,若出現破損的情況,必將難以修復和再造。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大有不同,前者會面臨著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因此保護起來也十分困難。正確的做法是,務必和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互結合,對地下文物進行全方位的保護。若想判定地下文物的完整性,以及能否挖掘出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那么就一定要事先進行詳細的考古勘探。因此,作為地方政府,務必深刻意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要面向社會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等關鍵性法律法規,之后在此基礎上向相關建筑企業和單位傳遞地下文物被破壞的嚴重性,要對于其給予警示,進而防止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1]。
總的來說,各地區政府一定要將地下文物保護工作實現無死角的落實,將文物保護工作徹底融入地區經濟發展建設中來,與此同時,還要對責任制度予以建立健全,將相關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和單位,這樣一來,才能不斷提升地下文物保護質量,進而助力地區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
(三)提升執法者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養
當前時期,國內一些地市中的文物考古勘探單位和相關工作者,其業務水平合職業素養仍有待提升。作為上級文物保護機構,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模式對下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者進行全方位培訓,如此才能為之后的文物保護活動開展保駕護航。其間一定要對文物勘探工作者進行優質的思政教育,基于政府的有效教育和引導,積極開展文物考古勘探和文物保護的技術培訓活動,并要細致監督培訓全過程,確保全員掌握考古勘探技術和方法以及文物保護手段。另外,在日常文物考古勘探活動開展中,要將領隊責任制落到實處,保障全員各自認真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如果出現任何差池一定要追究到底,輕者罰款、重者開除,如此才能讓所有人認真對待崗位工作。
基于上述所言,若想從根本上提升地下文物保護水平,當務之急便是從根本上提升執法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職業修養。多年以前我國便出臺了相關的文物行政執法機構建設標準,督促各地要立足于現實情況,循序漸進的推進文物執法工作。在新時期背景下,上級行政部門一定要不斷地創新思想、實事求是,深度明確自身權責、義務,針對考古勘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高效處理,并要對現有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如此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文物保護效果,還有就是要秉承擇優而取原則,聘請素質和能力兼備的文物執法者就職崗位工作,之后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批精良的文物保護執法隊伍。各地政府要適時建立專業化的文物考古勘探監管機構,如此才能為之后考古勘探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有力基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斷加強文物執法機構的建設,要使相關工作人員端正自身工作態度,真正做到依法辦事,穩步強化本體業務能力和職業水平,如此才能切實提升文物勘探效果和文物保護質量。
(四)財政建設
由于受到資金不足等現實因素影響,一些地方的文物保護機構在進行監督執法時,普遍存在著技術人員少、設備落后等一系列問題。在進行文物考古勘探和文物保護時,尤其是在人才引進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等方面,務必有充足的資金做保障。但事與愿違,很多地區的文物單位常會出現經費短缺的情況,一人多職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人員每天都要負責處理大量的工作任務,所以根本無暇去從事考古勘探和文物保護等工作,長期下去,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便會受到嚴重阻礙。所以說,國家和政府一定要適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基于嚴格監管的前提真正實現專款專用,如此一來,才能讓之后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文物保護工作高質量進行下去[2]。
(五)構建容錯機制
正確的做法是,要借助倒查機制對出土文物的層位關系進行二次歸類,并且要使用真實資料去復原遺跡的平面結構。當務之急便是創建優質的容錯機制,防止新做的修訂內容使層位關系紊亂。如考古勘探人員不能擅自刪除原有記錄,其在內容修訂時一定要做到仔細、認真,保證內容屬實。在進行文物考古勘探時,工作人員要將文物具體位置記錄在案,若對可能存在文物、遺跡的位置存在質疑,就一定要進行針對性的拍照和測繪以及存檔,不能混淆文物和遺跡的檔案,要做好分類歸檔工作,還有就是工作人員要對探方平面圖進行跟進式拍攝,而后還要繪制草圖[3]。
(六)有效評估
國家文物局和各地市的文物考古勘探機構,需要一同聯合起來,共同創建出一套正規化、常態化的審批監督評估體系,在考古勘探執照審批系統中需要將文物保護工作和現場文物保護預案全部納入其中,之后將這些要素視為考古勘探項目檢查、驗收的主要渠道,嚴格做好文物保護的審批和評估工作。通過一系列有效評估,才能將那些極具科研價值的考古工地評選出來,之后樹立考古勘探典范,接著進行有效的宣傳。如此才能全面發揮出評估的作用,才能為之后考古發掘工作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4]。
(七)科技應用
文物考古勘探工作若想順利開展下去,就一定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做支撐,通過科學合理的使用先進科技,便可收獲大批真實可靠的文物信息資料。考古勘探的技術含量涵蓋了眾多要素,既包括勘探隊專業技術工作者是否配備合理,又包括勘探儀器設備是否齊全,也包括勘探技術是否先進,唯有從根本上提升考古勘探工作的技術含量,才能不斷提升之后的文物保護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科技去進行考古勘探,如利用時下最為先進的超景深顯微分析系統,去提取地下文物的詳細信息,之后在此基礎上搭配內配鏡技術,對地下空氣數據予以全面獲取,如此便可為之后的出土文物保存提供一個絕佳環境。在進行文物考古勘探時,工作人員還要善于利用色譜分析技術和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等,對文物的顏料和產地等進行細致分析。以彩陶文物為例,在勘探時若發現此類文物,就一定要全面了解地下的大氣環境,這樣才能針對性地制定該文物出土后的保護措施,或是彩繪加固、或是胎體加固等,進而保證文物的安全、完整,使其可以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5]。
四、結語
總的來說,要想從根本上做好文物的考古勘探工作和保護工作,就一定要對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建立健全,而后還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工作人員和社會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唯有人們懂得文物保護的意義,才能主動參與到文物保護隊列中來。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出政府的協調作用,也要提升執法者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養,更要通過注重財政建設、創建容錯機制、有效評估、科技應用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考古勘探水平,這樣才能為日后的文物保護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郎劍鋒,王清剛,王寧遠,等.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老虎嶺水壩考古勘探與發掘[J].考古,2021(6):13-13.
[2]王明欽,朱江松,劉建業,等.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青山遺址考古勘探試掘簡報[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5-36.
[3]焦南峰,岳起,馬永嬴,等.西漢成帝延陵考古勘探調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2019(4):23-35.
[4]尹增淮,晁劍虹,伍蘇明,等.江蘇沭陽呂臺遺址考古勘探和試掘簡報[J].東南文化,2019(5):14.
[5]李世偉,魏興濤,鄭立超,等.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考古勘探報告[J].華夏考古,2020(2):12-12.
作者簡介:王培娟(1983-),女,河南禹州人,本科,文物博物館員,研究方向為文博研究、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