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麗榮
【摘? 要】?在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廣泛滲透對小學生的三觀產生了重要影響,5G時代的來臨讓小學生的網絡虛擬體驗更加豐富。多元龐雜的信息交互讓小學生在體驗到便捷的同時,也接受了很多負面信息,如果此時家庭疏于管教,小學生的心理便會產生健康隱患。本文探索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就問題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 小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括心智的成長、身體的發育等各個方面,通常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有以下幾個方面特征:一是小學生的性格較好,環境適應能力較好,與同學、老師的關系相處較為融洽,不存在孤僻的特征,能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溝通頻率;二是小學生的行為特征與該年齡段相符,不存在怪異、詭異或者與該年齡段不相符合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特征,在生活上能夠保持自理和基本的生活常識;三是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較為正常;四是小學生有正常的情緒管理能力或者情緒較為正常。如果孩子小時候在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則有很大概率心理存在問題,情緒容易波動,正常的情緒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學校不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有很多學校內部沒有設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崗位,缺乏相應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學校中,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自身沒發揮出自身的職責所在,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沒有幫助,屬于學校的邊緣人員,導致心理教育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被別的老師占用或者出現代課的現象,導致很少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時間也被占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責任度不夠
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誤以為只要完成45分鐘的課堂時間便可,這是完全錯誤的。小學是孩子心理健康發育的重要時期,老師的重視程度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巨大,同時小學生也有判斷是非的標準,老師對心理課的不認真,也會讓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更加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墨守成規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很廣,而且心理健康問題存在很大的實踐性,每個小學生自身的問題不盡相同,一些老師沒有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或者缺乏對小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難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頂層設計,教育部出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綱領性指導,讓基層學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小學自身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力度,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力的投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金充足。
(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
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利用多媒體、電影等各種教學資源和媒介豐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讓小學生有充足的興趣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
(三)加強老師家長交流,增強教育的推動力
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也很重要。學校應加強家校溝通力度,及時交流孩子的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問題及早進行教育疏導。
【參考文獻】
[1]蘇喜彥.互聯網時代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11):108,158.
[2]林瑩.網絡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 2019(19):79-80.
[3]杜蕊.信息技術促進中小學生健康素養發展的現狀與策略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