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釘輝,丁偉品,龍軍橋,黃贊慧,張小海,陳澤恒
(中國地質調查局 ??诤Q蟮刭|調查中心,???571127)
濕地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具有多種功能和價值,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豐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之一[1]。與其他省份相比,海南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濱海面積大、濕地類型多樣、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等[2]。濕地是鳥類的聚居地,一方面濕地為鳥類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境,另一方面鳥類的分布、數量、繁殖、生理等特征對濕地所承受的種種干擾有所響應。因而鳥類可以作為濕地生態系統監測與評價的指標。鳥類是濕地中主要的頂級消費者,其生存與低營養級生物乃至無機環境密切相關,而且所處營養級與人類更接近,所以鳥類作為指示生物不僅適于快速的生態系統水平的評價,也對人類所面臨的環境風險有參考價值[3]。1997—1998 年清瀾港紅樹林濕地鳥類的季節變化和不同生境下濕地鳥類狀況,印證了清瀾港濕地鳥類物種季節變化受遷徙鳥類影響[4]。通過對比東寨港紅樹林濕地鳥類調查資料發現,相對20 世紀80 年代關貫勛的調查結果,東寨港1997—1998年的水鳥種類普遍減少,優勢種類改變成蒼鷺Ardea cinerea、大白鷺Ardea alba、白鷺Egretta garzetta、環頸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等[5]。2012 年,馮爾輝等[6]在海南東寨港保護區用樣線法對紅樹林濕地鳥類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該地鳥類季節變化明顯,保護區內不同季節、不同生境所棲息的鳥類多樣性有明顯差異。2013—2014 年,李麒麟等[7]利用樣線法對三亞市白鷺公園開展鳥類調查,其多樣性指數為2.61,均勻度指數為0.77,相對于海南東寨港及青梅港等地鳥類多樣性較低。筆者于 2020 年12 月和2021 年5 月在海南島內32 處濕地開展鳥類調查,旨在了解海南島濕地鳥類的分布與組成現狀,分析珍稀瀕危鳥種和常見鳥種的變化及面臨的威脅,為濕地鳥類資源保護和監測提供基礎資料。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屬熱帶季風氣候,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8]。據《2016 年海南?。êD媳緧u)海岸線修測成果》記載,環島岸線總長1 944.35 km,自然岸線長度為1 272.61 km,占海南本島岸線總長的65.45%,遠超于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約35%的平均水平。紅樹林岸線比例11.62%,沿岸灘涂面積廣闊,紅樹林廣泛分布。受地形的影響,發育眾多短壯獨流入海的河流,組成放射狀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大于3 000 km2的河流有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9]。除了自然岸線長,近海與海岸濕地資源富饒的特點,海南島還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的中部。越冬水鳥有67 種,其中,環頸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磯鷸Actitis hypoleucos、鷺科Ardeidae等分布廣泛[10]。
調查區分布在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松濤水庫等海南島著名濕地保護區、大型河流及重要水庫,涵蓋了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11]。根據已有經驗結合遙感影像圖均勻布設調查樣線,全島布設觀測點位共154 處(圖1)。
2.1 野外調查方法數個調查小組于2020 年12 月海南島鳥類越冬季與和2021 年5 月海南島鳥類繁殖季分2 批次在觀測點位各開展1 次調查,共計完成樣線215 條、調查樣點157 個。調查方法以樣線法為主,樣線長度為500 m,因地形地貌限制導致活動受限區域用樣點法調查。計數方式采用直接計數法,鳥類成大群盤旋時僅記錄逆樣線飛行鳥類,避免重復計數。物種種類由畓榃濕地研究所職員、儋州灣保護區職員及海南觀鳥會成員依據目擊特征和鳴叫聲分辨。
2.2 數據分析處理鳥類科、屬、種的分類系統及學名、拉丁文名、瀕危保護級別依從中國鳥類記錄中心的“中國鳥類名錄”8.0 版[12]。種類、數量統計以及多樣性指數計算均在Excel 軟件上完成。
鳥類相似性使用Sorenson 指數(S)表示:

式中:S為鳥類群落相似性指數;a為群落Ⅰ的鳥類種數;b為群落Ⅱ的鳥類種數;c為兩群落共有鳥類種數。Sorenson 指數和Jaccard 指數是眾多的相似性指數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13]。
鳥類多樣性使用Shannon-Wiener 指數:


圖 1 鳥類觀測點部署圖
式中:H為Shannon-Wiener 指數;S為鳥類種數;Pi為第i 種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Shannon-Wiener 指數是物種將物種豐富度和種的多度結合起來的常見函數[14]。
鳥類均勻度使用Pielou 均勻度指數(E):

式中:E 為Pielou 均勻度指數;H 為Shannon-Wiener 指數;S 為鳥類物種總數。均勻度指數是把物種豐富度與均勻度結合起來的一個統計量。應用最多的是 Pielous 均勻度指數和 Alatalo 均勻度指數[14]。根據相似性指數原理,將海南島濕地鳥類群落劃分為4 個相似程度等級。不相似(0≤E≤0.25);中等不相似(0.25≤E≤0.50);中等相似(0.50≤E≤0.75);極相似(0.75≤E≤1.00)。
3.1 海南島濕地鳥類組成海南島32 個調查區共統計濕地鳥類206 種34 673 只,隸屬17 目61 科。種類最豐富的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 有84 種,其次為鸻形目Charadriiformes47 種、鷹形目Accipitrformes13 種;目擊數量最多的是鸻形目(11 191 只),其次為雀形目(11 166 只)和鵜形目Pelecaniformes(9 505 只)。越冬季鳥類較繁殖季數量更多、種類也更豐富(圖2)。
不同濕地具有不同的生物組成結構、食物資源和人為干擾強度,同時,鳥類對水、食物資源具有選擇性以保證覓食和棲息的安全。因此,不同濕地類型鳥類群落組成會存在一定差異[15]。從表1可知,鳥類數量最多的為近海與海岸濕地,物種分布最豐富的為河流濕地。

表1 海南島不同濕地類鳥類種類及數量統計
3.2 海南島濕地鳥類群落的相似性濕地鳥類的種類及數量受到周圍山脈、河流等地理要素和溫度、濕度、植被等環境要素的共同影響,是物種演化變遷的結果。極相似的相似程度關系在海南島未出現,中等相似程度的濕地有4 種(表2)。按數值由大到小排序分別為河流濕地與人工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與人工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與河流濕地;湖泊濕地與沼澤濕地。中等不相似程度的濕地有3 種,按數值由大到小排序分別為近海與海岸濕地與沼澤濕地;河流濕地與沼澤濕地;沼澤濕地與人工濕地。不相似程度的濕地有3 種,按數值由大到小排序分別為湖泊濕地與人工濕地;河流濕地與湖泊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與湖泊濕地。

表2 海南島不同濕地類鳥類相似性
3.3 海南濕地鳥類生態類群分析鳥類的六大生態類群劃分統計結果顯示(表3),海南濕地鳥類生態類群依據種類數量排序:鳴禽>涉禽>攀禽>猛禽>游禽>陸禽,依據目擊數量排序:涉禽>鳴禽>攀禽>游禽>陸禽>猛禽。鳴禽種類最豐富;涉禽目擊數量最多、群落更龐大;猛禽數量稀少但是種類較豐富,17 種猛禽(8.25%)超過了國內猛禽分布平均水平(6.9%)[16]。猛禽屬于食物鏈頂級類群之一,其種類數與種群數量的維系不僅僅是對鳥類物種多樣性的體現,更是對其食物鏈中下級物種種類和數量的一種指示[17]。

表3 海南島鳥類生態類群統計
3.4 海南濕地的常見鳥類根據鳥類數量劃分優勢度,優勢度指數大于5%的物種定為該調查區的優勢種(+++),小于5%大于1%的定為調查區常見種(++),小于1%的定為調查區稀有種(+)。從表4 可知,海南濕地的常見鳥類優勢種有4 種(1.9%),分別是白鷺Egretta garzetta、絲光椋鳥Spodiopsar serice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牛背鷺Bubulcus coromandus;常見種有24 種(11.7%),其中,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大白鷺Ardea alba、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家燕Hirundo rustica占比超過3%;稀有種有178 種(86.4%)。優勢種和常見種共28 種,占調查總數206 種的13.6%,但是記錄的數量總和占比較高達77.5%。從保護和環境評價的角度看,這28 種優勢和常見鳥類種類變化對于海南濕地保護有指示意義,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對象。
白鷺在海南為留鳥[18],主要分布在新盈濕地公園(目擊數量682 只,下同)和儋州灣(674 只);絲光椋鳥雖然是留鳥,但是實地調查的越冬季數量(2 200 只)遠大于繁殖季(60 只),2020 年12 月在東坡湖出現了上千只大群。蒙古沙鸻為旅鳥,2020年12 月在新村港(592 只)和馮家灣(550 只)的數量較多。牛背鷺為留鳥,2021 年5 月在古月山莊有大量牛背鷺(1 000 只)在岸邊蘆竹叢筑巢做窩。
3.5 海南濕地的稀瀕危鳥類及種群分布海南島濕地分布的206 種鳥類中,受國家I 級、國家Ⅱ級保護的鳥類共38 種,占比18.4%,高于國家平均保護水平(15.6%)[18]。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鳥類有4 種(占總數1.9%,下同),分別為海南山鷓鴣Arborophila ardens、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勺嘴鷸Calidris pygmaea、小青腳鷸Tringa guttifer;國家 Ⅱ 級重點保護鳥類有34 種(16.5%),分別為栗 樹 鴨Dendrocygna javanica、 紅 原 雞Gallus gallus、 鶚Pandion haliaetus、 黑 翅 鳶Elanus caeruleus、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蛇雕Spilornis cheela、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褐耳鷹Accipiter badius、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日本松雀鷹Accipiter gulari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雀鷹Accipiter nisus、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白腹鷂Circus spilonotus、黑鳶Milvus migrans、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白腰杓鷸Numenius arquata、翻石鷸Arenaria interpres、大濱鷸Calidris tenuirostris、灰燕鸻Glareola lactea、斑尾鵑鳩Macropygia unchall、橙胸綠鳩Treron bicinctus、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小鴉鵑Centropus bengalensis、領角鸮Otus lettia、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栗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藍喉蜂虎Merops viridis、紅隼Falco tinnunculus、游隼Falco peregrinus、亞歷山大鸚鵡Psittacula eupatria、大盤尾Dicrurus paradiseus、黑喉噪鹛Pterorhinus chinensis。

表4 海南島常見鳥類統計
206 種鳥類被列入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9]受威脅的物種(極危、瀕危、易危)有5 種,占濕地鳥類分布總數的2.4%,低于國家水平(8%)[12]。其中極危CR 的1 種(0.5%),為勺嘴鷸Calidris pygmaea,瀕危EN 的3 種(1.4%),分別為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大濱鷸Calidris tenuirostris、小青腳鷸Tringa guttifer;易危的1 種(0.5%),為海南山鷓鴣Arborophila ardens。鶚、黑翅鳶等17 種猛禽為國家Ⅱ級保護鳥類,其IUCN 紅色名錄等級均為無危LC,這是受國家保護的鳥類與列入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鳥類數量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
海南島濕地國家Ⅰ級保護鳥類除了海南山鷓鴣發現于人工濕地,其余均發現于近海與海岸濕地。
3.5.1 海南山鷓鴣海南山鷓鴣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被列為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物種。在調查過程中僅于2021 年5 月在大廣壩水庫記錄到1 只。2019 年利用紅外相機技術在海南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得到觀測記錄[20]。無相關資料記載大廣壩水庫出現過海南山鷓鴣,判定為此處的鳥種新紀錄。
3.5.2 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被列為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物種。在調查過程中黑臉琵鷺2020 年12 月見于新盈紅樹林(37 只)、儋州灣(23 只)、鶯歌海鹽場(6 只)、東寨港(4 只)。2021 年5 月見于鶯歌海鹽場(3 只)、黑臉琵鷺保護區(1 只)。據《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 2021》記載,全球有5 222 只,其中60%的黑臉琵鷺在臺灣度冬。2020 年12 月海南濕地鳥類調查錄得70 只,占全球錄得黑臉琵鷺數量的1.3%。
3.5.3 勺嘴鷸勺嘴鷸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被列為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 物種,其種群數量為360~600 只。勺嘴鷸在中國沿海各省級行政區域均有分布,其中江蘇省的東臺市和如東縣的灘涂濕地是目前已知的勺嘴鷸全球數量最大的遷徙停歇地[21]。本次調查勺嘴鷸僅于2020 年12 月在儋州灣有記錄(4 只)。
3.5.4 小青腳鷸小青腳鷸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被列為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物種。在調查過程中僅于2021 年5 月在海南黑臉琵鷺保護區記錄到4 只。
3.6 海南濕地鳥類物種多樣性比較運用Shannon-Wiener 指數對5 種濕地的鳥類多樣性進行分析比較,計算近海與海岸濕地鳥類多樣性指數為5.184;河流濕地鳥類多樣性指數為5.225;湖泊濕地鳥類多樣性指數為2.843;沼澤濕地多樣性指數為4.042;人工濕地鳥類多樣性指數為4.343。多樣性數值由大到小排序為河流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人工濕地>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多樣性最高,原因是海南島河流濕地相較于其他濕地分布有種類更豐富的雀形目鳥類。
3.7 海南濕地鳥類均勻度比較運用Pielou 均勻度指數對5 種濕地類鳥類均勻度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出近海與海岸濕地鳥類均勻度指數為0.742;河流濕地鳥類均勻度指數為0.736;湖泊濕地鳥類均勻度指數為0.669;沼澤濕地均勻度指數為0.776;人工濕地鳥類均勻度指數為0.618。均勻度數值由大到小排序為沼澤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沼澤濕地的個體數目分配更均勻。
海南島的近海與海岸濕地和人工濕地分布面積較大,鳥類資源更豐富。自然湖泊和沼澤濕地稀疏分布且面積小,能提供給鳥類的覓食地和棲息地的資源較少,導致不同濕地類型鳥類資源差異較大。而造成濕地鳥類群落相似性數值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不同濕地之間存在連接處,如河流濕地和近海與海岸濕地有河口連接、人工濕地的大廣壩水庫和昌化江連接。此外,人工濕地的鶯歌海鹽場離海較近,海拔、溫度、濕度、植被等環境要素相似。
根據海南濕地常見鳥類和珍稀瀕危鳥類的統計結果,對海南濕地鳥類保護提出以下建議:鳥類是城市生態環境最具代表性野生動物,且對夜光比較敏感[22]。三亞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及古月山莊等分布在市區和利用于旅游開發的濕地,需要注意控制周邊的夜間燈光布局,避免造成浪費能源和對鳥類棲息地的負面影響;在黑臉琵鷺保護區等沿海濕地保護區開展紅樹林恢復工程需要考慮灘涂被植被覆蓋后灘涂面積減小的結果給本土鳥類帶來的影響;三曲溝水庫和南麗湖的鳥類資源在32 個調查地區排名靠后,原因可能是三曲溝水庫近年的水體的富營養化現象和南麗湖的旅游業的開發,當地政府應該加強對這些地方的鳥類資源調查與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