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華,何永紅,靳鵬偉
(1.湖南科技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科技學院 湘南傳統建筑與鄉村建設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工程教育認證是土建類專業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的重要途徑[1-3],在我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培養有責任感、有職業道德的當代大學生,這與當前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相一致。在工程教育認證的推動和課程思政建設的引領等大環境下,傳統教學的講授法,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上課形式苦悶無趣,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課后學習是分離的個體,師生互動很少[4-5],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經歷,以“建筑施工安全”課程為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即采用“挖掘+融合”的教學模式,將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繼而推動教學改革[6-8],并應用于“建筑施工安全”這門課程。對比課程思政實施前后,學生在學習主動性、課程興趣度等方面的情況[9],結合問卷調查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獲取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想法和需求,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完成育人和育才使命。
“建筑施工安全”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在大四第一學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工程項目學習基礎。該課程具有典型的學科交叉性、實踐性強、教學難度大的特點[10-12]。
1)學科交叉方面。這門課是屬于工學與管理學交叉的一門學科課程,既有工學課程的實踐性又有管理學課程的理論性,管理學專業側重于對管理知識的解釋和管理現象的把握,而工程專業側重于內容廣度性。“建筑施工安全”這門課程內容豐富,包含了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建筑施工現場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筑施工現場用火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筑施工現場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與管理、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施工現場文明安全管理與安全文化教育、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與安全檢查、職業衛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報告與應急救援。對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安全技術與管理作了全面而又系統的介紹,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因違反管理規定而應承擔的責任也進行了明確的闡述。
2)教學實踐方面。“建筑施工安全”不僅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也是土建類其他專業,如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建筑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專業的專業限選課或選修課,這門課與工程生產實際結合緊密,是一門學會就能用的課程。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奮斗在工程建設一線,與工程項目打交道,如何有效預防安全事故、如何規避安全責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3)教學難度方面。擔任過“建筑施工安全”這門課程授課教師,普遍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該課程安全規范多,內容枯燥,教學難度高,學生興趣度低,學生不把心思放在這門課的學習上,導致學生的出勤率比較低,學風差,期末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不及格率大大增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師只有降低考試難度,考前給學生進行復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心思更加不在這門課上了,如此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著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
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認證的浪潮下,結合上述“建筑施工安全”課程特點,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于課堂這個培養人才的陣地上,不斷挖掘出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不斷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愛課程,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從而培養出德才兼備具有國際視野的當代大學生[13]。
針對“建筑施工安全”課程特點,按照圖1所示,對2016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按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構成比例進行傳統教學模式授課,而對2017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按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構成比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授課。根據設計的問卷調查發現,2016級和2017級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的比例很接近,2016級在1:1.19,2017級在1:1.11。結合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6級和2017級學生的“建筑施工安全”這門課程安排在1~8周,共32學時,平均每周4學時,學分為2學分。由于這門開設在大四,因此在學習這門課之前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和任選課程學生們都已學習完成了,如施工組織與管理、工程招投標、工程管理概論、管理學原理、工程建設法規等,對工程建設領域全過程都已經熟悉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每章節的課程思政點及達到的育人目標安排[14-15],見表1;而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大綱與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大綱對比見表2。

圖1 不同年級學生構成樣本

表1 每章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表2 課程教學大綱的改革對照
在課程結束以后,立即向所有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對調查問卷中涉及的每個問題都向同學們進行了說明,以便于問卷調查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為了保證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給出時間讓學生填寫并及時回收。調查問卷共涉及學習的主動性和對課程的興趣度兩大模塊,每個模塊8個問題,共16個問題,其中單選題每個模塊各7個,文字敘述性建議和意見題目每個模塊各1個。此后,對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在此基礎上采用SPSS 和 EXCLE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課程思政對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效果。表3是學生干部及非學生干部在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思政融入課程這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主動性的影響數據統計。

表3 學生學習主動性情況比重表
從表3可以看出,對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學難度較高的“建筑施工安全”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學習主動性通常不高,統計數據顯示主動性較強及以上的僅為28.89%,但學生干部學習主動性略高于非學生干部。而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課程之后,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性,而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明顯的增強,學習主動性較強及以上的占68.59%,提高了近40個百分點,從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比來看,學生干部的效果性明顯高于非學生干部;學習主動性差和較差的由原來的39.9%變為11.53%,減少了近30個百分點,從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比來看,學生干部學習主動性差的遠遠低于非學生干部,這充分顯示了課程思政在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的卓越成效,為破解學生不主動學、不愿意學指明了很好的方向。
2)課程思政對學生學習興趣度提升效果。表4是學生干部及非學生干部在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思政融入課程這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影響數據統計。

表4 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比重表
從表4可以看出,對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學難度較高的“建筑施工安全”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通常不高,統計數據顯示主動性較強及以上的僅為40.46%,但學生干部對課程的興趣度高于非學生干部24個百分點。而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課程之后,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性,而且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有了明顯的增強,學習主動性較強及以上的占77.83%,提高了近38個百分點,從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比來看,學生干部的效果性明顯高于非學生干部;對課程的興趣度差和較差的由原來的27.96%變為3.26%,減少了近25個百分點,從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比來看,學生干部學習主動性差的遠遠低于非學生干部,這充分顯示了課程思政在塑造學生課程興趣度方面的良好效果,為培養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熱情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積極推進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結合當前工程管理專業“建筑施工安全”這門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運用對比分析法,研究了兩屆學生在傳統教學和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課程的興趣度。結果表明,這兩個方面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其中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于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之后的教學效果雖都有顯著提升,分別提升了44.05%和35.37%,但兩方面的變化情況是不一樣的,數據表明: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對學生干部學習主動性比非學生干部高出19.7%,而課程興趣度提升程度僅為10.7%。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更具針對性、更細化,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這就為課程思政教學開創了新思路,對顯著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廣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