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雪梅,趙生慧
(滁州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標為培養具有創新與工程應用能力的人才。而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強調以預期學習成果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再將成果反饋并持續改進原本的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與課程教學[1]。可見,OBE教育理念是滿足工程教育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支撐,其遵循的反向教學設計及注重對目標達成的支撐等實施原則,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2]。本文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從教學大綱修訂、教學手段創新及過程性教學評價實施等多方面來探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重要的原理性支撐作用[3]。該課程本身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抽象,導致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不高;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注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學生習慣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最終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4-5]。同時,以期末考試為主體的單一考核方式無法全面檢驗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應用,在工程實踐能力考核方面體現不足,使教學效果不及預期。
結合筆者所在學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立足畢業要求達成,確定了課程培養目標。在注重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突出基于產出的課程內容設計與課程考核方案設計[6-8]。從總體設計上看,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設計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課程目標的確立、教學過程的實施及產出成果考核。教學實施過程中依據教學目標,反向設計教學活動、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通過對產出數據分析和教學目標達成計算等,進一步反饋與改進教學目標。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設計
遵循OBE反向設計思想,首先明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網絡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組網的基本能力,能夠分析和解決復雜網絡工程問題,實現學生知識、能力及素質三維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如表1所示。教師在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能夠清楚所要教授的內容、重點培養的能力,最終要達到的教學效果,由此制定與設計對應的教學策略,才能更好地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

表1 課程教學目標
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基于OBE理念反向設計課程教學活動,通過實施教學策略引導和協助學生達到預期學習效果。針對每項能力的達成制定了詳細的培養路徑,給出課程能力目標與教、學任務及采用教學方法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表2 目標培養路徑設計
結合網絡教學平臺與信息化教學工具,課程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課前、課中及課后“三段式”教學,如圖2所示。

圖2 “三段式”教學過程實施
課前線上自主學習。課前學生根據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單,進行線上視頻的學習、完成在線測試及討論等,達到對知識、概念的理解與記憶,支撐對知識目標的達成。教師開展在線答疑,通過在線學習數據分析為課中互動式學習開展提供支撐。
課中互動式教學。課中教師精講重難點,梳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圍繞重點知識,精選習題,通過課堂練習訓練學生對知識的內部關聯遷移,幫助學生獲取及應用新知。針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中的疑點,組織課堂討論及隨堂測試,進行翻轉課堂,教師總結、答疑。同時,開展答辯活動,學生匯報小組協作的學習成果,組織學生間互評,教師根據課堂答辯表現,對學生的線下學習情況給出評價。
課后深化拓展。教師結合網絡工程案例、實際生活中網絡應用案例及產學項目等,開展課后實踐,設計學生分組任務,以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外部拓展遷移,實現對知識的深度學習。同時,適時開展線上章節測試、討論及答疑等,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大數據優勢與強大的分析功能,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開展個性化輔導與督學。
OBE理念注重以能力導向、多元化評價,要求評價指標與學習成果相呼應,因此“計算機網絡”課程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課程團隊教師圍繞能力培養的評價目標,制定出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內容,如課后作業互評、組間與組內互評、教師點評與打分、網絡平臺自動評分等。采用多元考核方法評價不同的考核內容,并實施積極的評價鼓勵機制,從而形成生生、師生以及教學資源之間的有效交互。
通過對教學目標和畢業指標達成度的分析,明確該課程的考核標準由過程性評價占(50%)終結性評價占(50%)組成,過程性考核主要通過線上活動視頻學習、在線測試及討論等活動的開展,考核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獲取能力;通過線下作業、項目實踐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考核學生實踐創新、語言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終結性考核主要以筆試為主,考核學生應用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多元化考核設計
基于OBE理念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已實踐了多期,下面將從課程目標總體達成度、調查問卷等方面進行教學數據分析。
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角色轉變,教師和學生任務明確,“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理論有了較深刻地理解,驅動學生對學習內容從被動記憶到融會貫通的分析應用。從課程目標總體達成度分析可知,圖3是未實施教學改革的課程目標總體達成度,各目標的達成度整體偏低,圖4顯示了實施成果導向教學改革后的課程目標達成度情況,教學改革前后的平均達成度提升了8個百分點,驗證了基于OBE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性。

圖3 未實施教學改革的課程目標總體達成度

圖4 實施教學改革后的課程目標總體達成度
為了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接受度和意見,制作了線上調查問卷,依據問卷反饋的數據與意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策略,逐步提升教學質量。圖5顯示了91.4%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滿意和滿意,表明學生對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接受度高。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有86.2%的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掌握較好,如圖6所示。從以上信息可知,學生對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接受和認可的,改革效果較好。

圖5 教學形式滿意度

圖6 教學內容掌握情況
通過平臺過程性學習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完成在線學習任務、查閱資料、參與小組討論,針對某一討論主題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教學環節,針對某一網絡工程實際應用案例能獨立分析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在最新網絡技術發展與應用的主題討論中,每組同學都積極制作PPT、清晰地表達本組概括的內容,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改革,首先需要明確課程教學對畢業指標的支撐,重視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提出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通過教學目標達成分析不斷迭代改進課程教學效果,形成一個閉環系統,從而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