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伴隨著大國崛起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了茶,茶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蔣同團隊與陜西省涇陽縣政府剛開始合作的2013年,黑茶消費量在六大茶類中已經排名第三,僅次于綠茶和烏龍茶。2014年,中國茶產業連續10年復合增長率超20%,六大茶類都在顯著增長,其中全國黑茶增產5.84萬噸,增長率26.33%,黑茶發展速度高于整個茶產業的平均水平,而黑茶類的茯茶又因其獨特功效獲得了市場的接受,占據黑茶50%以上的市場份額,市場非常利好涇陽茯茶的發展。
前言
2000年前,陜西人張騫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等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和歐亞非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的通道,更是溝通中西文明的橋梁。正是在絲綢之路的連接下,世界開始了解中國,中國開始影響世界。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文化聯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13年,涇陽縣搶抓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將涇陽茯茶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打造。2014年1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陜西設立西咸新區。西咸新區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是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原屬涇陽縣的涇干街道辦、永樂鎮、崇文鎮和高莊鎮劃到西咸新區五大組團之一的涇河新城管轄。自此,涇陽茯茶在涇河新城和涇陽縣雙力驅動下,駛向了發展的快車道。
自2013年開始,和君咨詢蔣同團隊先后受涇陽縣和涇河新城聘請,擔任涇陽茯茶的戰略咨詢顧問,提供涇陽茯茶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茯茶鎮的戰略規劃、涇陽茯茶公用品牌營銷、涇陽茯茶產業基金的咨詢服務。
涇陽茯茶,最早遠銷世界的中國茶
中國茶按發酵程度分類有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涇陽茯茶屬黑茶類;按再加工茶類分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等,涇陽茯茶又屬緊壓茶類。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其藥效似土茯苓,被稱為“茯茶”或“福茶”,古代為便于運輸將茯茶壓制成磚,又叫茯磚茶。
我國西北和中西亞游牧民族,以牛羊肉為主,高寒地區缺少蔬菜水果,當地居民以搗碎的涇陽茯茶兌奶熬制成奶茶長期飲用,可以去膻化食、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這些地區自古就有“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涇陽茯茶被譽為西北民族的“生命之茶”“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名茶”。茶樹適宜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長,秦嶺是我國地理氣候的南北分界線,茶樹在秦嶺以北地區難以成活。涇陽在涇河之濱,緊鄰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茶葉商販把南方的茶葉運到涇陽加工集散,再遠銷到俄國、波斯等四十余國。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至1077年前后),涇陽茯茶散茶誕生。明洪武元年(1368)第一塊磚型茯茶在涇陽定型成名,距今650多年。由于涇陽本地沒有茶園,1958年,國家按照“多快好省”建設方針,把涇陽茯茶的加工生產轉移到湖南安化,1959年又成立益陽茶廠生產茯茶,至此茯茶生產在陜西涇陽縣全面停產。
破解產業難題
茶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伴隨著大國崛起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了茶,茶產業發展進入黃金期。蔣同團隊與涇陽縣政府剛開始合作的2013年,黑茶消費量在六大茶類中已經排名第三,僅次于綠茶和烏龍茶。2014年,中國茶產業連續10年復合增長率超20%,六大茶類都在顯著增長,其中全國黑茶增產5.84萬噸,增長率26.33%,黑茶發展速度高于整個茶產業的平均水平,而黑茶類的茯茶又因其獨特功效獲得了市場的接受,占據黑茶50%以上的市場份額,市場非常利好涇陽茯茶的發展。
不利的一面是,中國名茶眾多,有1000多個縣產茶。2013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后,茶葉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產區政府加大投入,紛紛啟動品牌打造,茶葉市場競爭突然激烈起來。不要說國內占據消費主流的西湖龍井、黃山毛峰這些傳統十大名茶,同屬黑茶類的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雅安藏茶、赤壁磚茶經過數年的發展,產業發展遙遙領先涇陽茯茶。
2013年全國主要黑茶比較
而涇陽茯茶1958年停產后已中斷了幾十年,重新恢復生產的時間短暫,產業基礎十分薄弱:
1. 涇陽沒有茶園基地,茶葉原料來自全國,毛茶來源混亂,成品茶品質參差不齊。
2. 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沒有現代化茶廠,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條件不足,無法對接大型銷售渠道。
3. 企業弱小,缺乏市場意識,依賴政府。
4. 茯茶產品類型少,產品競爭力弱。
5. 生產中斷了幾十年,品牌知名度非常低,重新教育市場的成本非常之大。
樹立產業自信
2013年,同屬于黑茶的普洱茶、安化黑茶風頭正勁,其他省的六堡茶、雅安藏茶、赤壁磚茶等黑茶經過數年的發展,也遙遙領先涇陽茯茶。而涇陽茯茶中斷了幾十年,品牌知名度非常低,2013年的時候,也只是老一輩的涇陽人知道涇陽茯茶,絕大多數涇陽人都不知道涇陽歷史上還產茯茶,更不要說是陜西人了。
當時雖然有10多家企業能夠生產涇陽茯茶,但都是處于作坊階段,涇陽茯茶能否全面復興?產業能否發展壯大?大家心里沒有底。
蔣同團隊對涇陽茯茶展開了內外部的調研,奔赴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廣州、深圳、上海、濟南、北京等多個市場進行了實地調查之后,給出這樣的觀點:“涇陽茯茶”是陜西省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涇陽茯茶是排序第一的可以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陜西茶。
三個自信理由:
1. 文化遺產,民族瑰寶9851C5C4-8BA9-483D-AB45-3B038525D3B3
涇陽茯茶散茶1068年誕生于涇陽縣,磚茶成形于1368年也是在涇陽縣。行業公認涇陽是“天下第一茶磚”誕生地,中國茯茶之源,中國其他省的茯茶是涇陽茯茶的后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這一代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涇陽茯茶遠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承載著秦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豪邁情懷。今天的中國、今天的陜西,正處在歷史上又一個輝煌時期,涇陽茯茶趕上了一個“千年等一回”的繁榮期。
2. 茶之茅臺,獨一無二
涇陽茯茶的自然環境與茅臺酒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上,為什么茯茶中有益物質“金花”在其他地方長不出來,而到涇陽就能長出來呢?涇陽本地廣為流傳著“三不離”說法,即“離了涇陽水不能制,離了涇陽氣候不能制,離了涇陽人的技術不能制”的說法。一是涇河的水質、酸堿度和水中的礦物質適宜“金花”生長發育的條件需求。二是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洼,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濕地氣候特征的獨特自然環境。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生長、發育、繁殖。三是技術因素,也是人為因素。包括制作工藝、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發花的溫度、筑制磚體的松緊度等。古時沒有溫度計和干濕儀,全憑工匠的經驗和感知來把握。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想把涇陽茯茶制作技術引進到涇陽之外去,均未成功。如同有人想把貴州茅臺鎮的茅臺酒引進到當地制作,無法達到茅臺鎮茅臺酒的獨特風味一樣。雖然現在其他地方也能通過現代工業生產茯茶,但是品質與涇陽本地產的茯茶很不同,就像中國很多地方都能生產醬香型白酒,但是跟茅臺鎮所產醬酒還是不同。
3. 文化復興,大好時機
涇陽茯茶是我國西北和中西亞地區居民的生活必須品,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絲綢之路上的黑黃金”。涇陽茯茶曾經遠銷中西亞四十多個國家,涇陽茯茶在“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市場基礎還在,涇陽茯茶利用好一帶一路的諸多利好政策,可以激活沿線國家的傳統市場。
中國地大物博,一省面積人口抵得上一國,各省有穩定的地理范圍,文化習慣上也各有特色,本省內部有強大的文化向心力。最淺顯的體現在消費上,陜西酒的代表是西風,陜西戲的代表是秦腔,陜西飲食的代表是羊肉泡饃,陜西茶的代表過去是涇陽茯茶。近年來,陜南漢中、安康、商洛綠茶有所發展,但綠茶的傳統優勢省份是安徽、浙江,競爭對手強大。且陜南綠茶缺乏市場思維,政府政策傾斜在一產,產業還處在農產品的狀態,茶葉大部分都成為東部地區品牌茶的原料。陜南茶在全國的競爭地位不突出,市場仍局限在區域內,涇陽茯茶有后來居上成為陜茶代表的機會。
重塑產品價值:金花
蔣同團隊的咨詢理念是:競爭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創造新的價值,如果你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全世界的市場都會為你敞開大門。競爭逼迫產業(企業)要創新,創新就要與競爭對手差異化,差異化的高級階段是“獨一無二”。農產品跟地理氣候有關系,天生具有排他性,對手不可能復制。
舉例來說,一直以來,中國好茶是西湖龍井這些傳統十大名茶,這些茶是灌木型茶樹,產量高、易采摘、適合規模發展。按照這個標準,云南喬木類的古樹茶產量低、不適合規模化發展,曾經被砍掉很多,改種灌木類茶樹。幸虧云南有些地方政府保留了大量的喬木古茶樹。后來,蔣同團隊協助這些地方政府,依托本地特有的喬木類古茶樹,找到普洱茶的“獨一無二”, 跳出了傳統十大名茶的標準,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之路,不僅做大了普洱茶市場,還帶動了文旅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還有很多歷史名茶(黃山毛峰、碧螺春、鐵觀音、都勻毛尖、廬山云霧、狗牯腦茶等),缺乏市場意識,沒有塑造出“獨一無二”,尚在啃歷史老本,暫時還可以在市場上延續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新的競爭者(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吉白茶、保靖黃金茶等)不斷崛起,這些傳統歷史名茶的市場將被擠壓,甚至被代替。
涇陽茯茶“獨一無二”的價值在哪里?
在調研過程中,蔣同團隊了解到這樣一個信息:涇陽茯茶在漫長的集散、加工、制作歲月中,茶商在不經意間偶爾發現加工后的涇陽茯茶中長出 “金黃色星狀斑點”,茶商稱其為“金花”。1987年,湖南農學院紋瓊英教授等對“金花”進行了重點研究,對該菌的子囊孢子進行了電鏡觀察并拍攝了照片,并請中國科學院齊祖同協助鑒定,齊祖同將此菌初步定為冠突曲霉。1990年,兩人對該菌做了進一步研究,正式將該菌種鑒定為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是中國六大茶系中一千多個品種中獨有的,在國家茶葉標準中,茯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指標的黑茶類茶品種。正因為“冠突散囊菌”的存在,極大地改變并提高了茶葉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這使得涇陽茯茶具有很好的調理腸胃、降三高、消解脂肪、調節糖類代謝等功效。邊疆牧民稱:“黃金鉑金不如黑金”,“黑金”就是指茯茶中金黃色顆粒“金花”。“金花”的發花工藝尤為神秘,是國家二級機密保護菌種。
2013年,市場上對于涇陽茯茶“金黃色星狀斑點”有多種稱呼,有叫“金花”,有叫“冠突散囊菌”,有叫 “金黃色顆粒”,還有叫“孢子粉”,“有益曲霉菌”等等,如此多的名稱概念令消費者一頭霧水。在蔣同團隊建議下,涇陽政府協調行業統一稱呼“金花”。口語化的概念,直白通俗,便于口口相傳。此后,全國各地黑茶都學習起涇陽茯茶,對“冠突散囊菌”都俗稱“金花”。
未完待續9851C5C4-8BA9-483D-AB45-3B038525D3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