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 要:課外閱讀是發展學生智力的主要方法,它不僅能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還有利于學生心理和道德認知的發展,更是學生了解社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教師很少為學生講授有關課外閱讀方法的知識;學生的藏書少且在選書方面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家長在為學生選書方面也缺乏科學系統的方法,過于依賴老師;學生缺少閱讀興趣。鑒于以上情況,筆者有針對性地總結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便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包括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漂流瓶活動;為學生講授半自動化課外閱讀方法,并進行課外閱讀管理;引導學生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并為學生提供閱讀先行組織者;利用閱讀存折,強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等。
關鍵詞:課外閱讀現狀;課外閱讀策略;課外閱讀管理
進入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因此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各國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出極為重視的態度,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一、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發展學生思維和智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閱讀是發展學生智力的主要方法,什么都不能取代它的作用。一本好書對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認知的發展都起能到積極向上的作用。閱讀會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而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閱讀會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可以通過一本好書深入地了解豐富多彩的社會,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樂觀。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低年級教學中存在一種通病,即在閱讀課上,學生讀得很少,而關于閱讀方面的話卻談得很多。閱讀常常被各種各樣的教育性談話、教育性因素所取代。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能力。雖然新版教材的編排體現出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但目前部分學校的語文課堂仍然以精讀課為主。語文課堂上,教師沒有訓練學生將精讀課所學方法通過大量閱讀進行運用,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很多知識和思想不能單靠教師的傳授,還需要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領悟。課后,家長對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學生不僅缺少整本書閱讀的方法,還缺乏整本書閱讀的體驗,這導致我國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都較低。
筆者通過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問卷調查后發現,大部分教師、家長甚至學生都意識到了課外閱讀的價值或者說意義,但在行動上卻未表現出足夠的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藏書少。藏書量不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與閱讀量。校圖書館里的藏書數量不多,更新速度慢,種類少。學生家里的藏書也大多不超過20本。第二,不會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書。學生對書的選擇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他們不在意書籍里的知識或者講述的道理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而是更傾向于選擇娛樂性強或者圖畫較多的書。家長則缺乏科學系統的為孩子選書的知識經驗,因此比較依賴老師。而老師一般會根據教材中“快樂閱讀吧”里的提示為學生推薦必須閱讀的書目。但是,這種強制性的閱讀,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會導致學生把課外閱讀看成一種壓力和負擔,不喜歡的更加不喜歡,學有余力的又會“吃不飽”,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第三,閱讀習慣不良。筆者所教班級的學生每天能堅持閱讀30分鐘以上的并不多,因此課外閱讀數量根本滿足不了他們本階段精神成長的需要,家長在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管理時也會存在困惑,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不知道如何指導和沒時間、沒精力管理孩子每天的課外閱讀。而在學校,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內教學任務,組織課后各種活動等,通常沒有多余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管理,因此在校內很少看到有學生在下課或者午休時間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第四,缺乏興趣。學生缺少整本書閱讀的體驗以及整本書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加上課堂上老師也沒有講授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學生陷入了畏難和無興趣的狀態中。
三、課外閱讀管理
教師介入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是指閱讀方法的指導,還包括閱讀書目的推薦、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過程的組織、閱讀計劃的制訂、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過程的監控、閱讀結果的反饋(提供多元化評價)以及協調和引導家長協助輔導在內的一個整體規劃或者說管理的過程。
四、整本書閱讀管理策略
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文獻查閱法、課堂觀察法、訪談法以及聯系生活實際,總結出如下課外閱讀管理策略。
1.針對藏書少的問題,首先,建立班級圖書角,培養班級圖書管理員,對圖書角的書進行整理、記錄、歸類。其次,充分利用校圖書館資源。最后,開展班級圖書漂流瓶活動,圖書漂流瓶活動指的是將一本書放在不同的角落,有緣遇到這本書的人可以將這本書帶回家閱讀之后再歸還。相對于傳統的借閱模式,圖書漂流瓶活動打破常規,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更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圖書漂流瓶活動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共享意識,活動中可能會存在學生因為書比較貴不愿意分享或者撿到喜歡的書占為己有的現象,如果教師能夠以此為契機進行恰當的引導,圖書漂流瓶活動也可以成為一項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和提升學生素養的德育實踐活動。為了保證活動能夠長期運行,在活動中需要注意保持書的常態化更新。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圖書喜愛度的調查活動,也可以開展圖書推薦活動,或者在班級墻上開設好書推薦專欄,以保證活動的良好運行。
2.針對選書問題,首先,家長選擇的課外書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小學中段兒童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是思維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書籍的選擇要適合兒童心理發展,還要尊重兒童的天性以及個體差異性,并能夠有助于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其次,要考慮課外讀物是否思想健康以及是否具有內在、深遠的價值,是否注重趣味性,能否激發學生想象力,是否富于美感。最后,看一下書的編排是否科學和內容是否規范。家長也可以參考課程標準中對課外閱讀的規定和教材上“快樂讀書吧”的推薦來為孩子選書。BBA3CFBF-BAEC-44F7-AF25-C92BB3860B00
3.課外閱讀方法總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必須使閱讀能夠達到這樣一種自動化的程度?!睂Υ耍P者總結出了以下半自動化閱讀方法。
第一,制訂閱讀計劃表。閱讀計劃表讓閱讀有序進行,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的耐性和自覺性。計劃表可以采用傳統圖表式,也可以采用形式豐富、更具個性化的魚骨圖或者樹葉圖。
第二,應用先行組織者策略。“先行組織者”是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指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因此,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可以進行與整本書相關的知識小競賽;也可以設置一些需要集中討論的問題等。
第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開設一堂課外閱讀指導課,引導學生制作書中人物關系圖、故事情節思維圖、人物分析表格(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故事情節),教會學生對文章進行批注以及摘抄精彩語段。
第四,多元評價模式。定期組織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維圖以及進行好書推薦活動;組織班級圖書朗誦、講故事以及情景表演活動,評選故事大王、演講和表演小明星;開展讀后征文活動等,進行多元評價。
4.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小學生較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完成整本書閱讀,因此固定閱讀時間可以減少學生注意力的消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制作整本書閱讀自我監控表,進行自我監控管理;根據學生每月閱讀打卡情況,評選出“書香家庭”,頒發流動紅旗;老師可教會學生通過四象限法進行時間管理,如閱讀計劃屬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按計劃準時完成;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情可以盡量少做,也可以委托別人做;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比如在閱讀時間看電視或者玩游戲,這樣的事可以不做。
5.提升閱讀興趣。制作“閱讀存折”,以積分積累的形式,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級增設“閱讀存折評價園”,每月根據存折內的積分選出“悅讀小明星”。做到天天有登記,周周有評價,月月有獎勵。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教學機智,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地改進教學策略。閱讀方法不要求多么新穎、多么花哨,有用才是最終的目的。課外閱讀管理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教師不斷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探索出最有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陳新宇.小學語文教學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高燕定.人生設計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話說[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劉稱蓮.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李荔馨.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5.
李明江.學校管理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M].蔡汀,王義高,祖晶,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戚業國.課堂管理與溝通[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饒雪莉.別讓孩子傷在小學2[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吳牧天.自覺可以練出來[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8.
李倩倩.略論“讀整本的書”[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2013.
李懷源.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奚光蕾.蔣軍晶閱讀教學個案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4.
李懷源.如何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討論[J].小學語文教學,2006 (3):28-29.
鄭字.引領學生讀點“整本的書”[J].小學語文教學,2006 (5):12-13.
周信東.導讀推進題,讓整本書閱讀“芝麻開門”[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8(10):40-41.
夏德燕.新課程背景下對傳統語文教育經驗與教訓的再認識[J].許昌學院學報,2009,28(03):149-151.
王孝坤.應重視“整本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1996(05):47-48.BBA3CFBF-BAEC-44F7-AF25-C92BB3860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