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全有
摘要:對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做好語文作文教學工作不僅有助于提升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還能有效推動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同時,其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寫作,愿意配合教師開展作文教學工作。鑒于此,教師要改變自己滯后的教學理念,將啟迪學生的寫作意識作為教學的核心要素融入教學的各個方面;還要對作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盡量從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選擇合適的作文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注重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以此不斷滿足學生寫作的需要,推動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然而,就現階段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1]。其一,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記憶,較少關注學生寫作方面的情況,也較少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體的寫作活動,導致教師對學生作文方面的教學流于形式。其二,高中語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的弱項,很多學生因為自身寫作能力的不足而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和排斥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面對此種情況,筆者從以下六個方面論述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變革教學思維,啟迪學生的寫作智慧
高中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寫作意識,讓更多的學生認同教師開展的作文教學工作。然而,在傳統學科教學思維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寫作智慧的啟迪和培養,也較少將其作為學科教學的核心要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導致學生的寫作意識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的增強[2]。面對此種情況,教師需要關注和重視學生寫作意識的誘發和寫作智慧的啟迪,并將其融入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
例如,在《我與地壇(節選)》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景物描寫,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對課文中“四百多年里,它……并看見自己的身影。”“蜂兒如一朵……摔開萬道金光。”“譬如祭壇石門中……微苦的味道。”等一些描寫景物的句子進行閱讀和賞析,并重點對這些描寫景物的句子所采用的寫作手法和達到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幫助學生在積累一些景物描寫句式的基礎上,學會如何進行景物描寫。另一方面,為了激發學生進行語文寫作的興趣和動力,教師要求學生將課文當中有關景物描寫的部分和作者對生死的看法的相關內容進行摘錄,并要求學生利用摘錄下來的句式,嘗試以“我與……”為主題,展開一次具體的寫作活動。在此次寫作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靈活利用作文課上學習和掌握的景物描寫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讓更多的學生對本篇課文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二、擴充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在高中語文作文課上,多數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授課,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導致作文課的氛圍比較低迷,學生難以提起主動進行寫作的興趣[3]。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對作文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和優化,盡量選擇能夠激起學生創作熱情的方法開展作文教學工作。
例如,在《祝福》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小說這一體裁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初期可以從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入手,帶領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對故事情節做簡單的概述,讓學生在概述課文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小說的三要素。隨后,教師可以從故事的結構入手,試著對課文當中采用的一些寫作方法和寫作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課文采用了倒敘手法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并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獲得感同身受的閱讀效果,教師借此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利用倒敘式的記敘順序。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重要人物的語言、肖像描寫入手,學習有關人物的描寫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描寫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及其后來的變化的段落進行閱讀和賞析,從而把握作者對祥林嫂的細致刻畫,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人物描寫經驗,為學生更好地進行人物描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優化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在高中階段,由于教師很少針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和豐富為學生開發和設計具體的作文教學活動,導致學生自己積累的寫作素材難以滿足其當前寫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繼續寫作的自信心[4]。而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有利舉措,因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教師要適當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巧妙地借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資源整合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巧妙地借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周樸園和魯侍萍相認的影視片段,并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思考周樸園是如何認出魯侍萍的;從故事情節來看,魯侍萍的話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幫助學生初步感受戲劇當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及其語言,體會作者雄厚的寫作功底。隨后,教師可帶領學生逐句展開賞析,使其在閱讀和賞析的過程中感受作者呈現的語言場景,幫助學生在閱讀和賞析文本的過程中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比如,從“魯:光緒二十年……魯:哦,好地方。”的對話中不難看出,對話的兩個人之間有著不同尋常的關系。而對話當中的“洋火”一詞,則是魯侍萍在有意提到30多年前的一些生活中的細節,借此勾起周樸園的回憶,進而引導話題。最后,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寫作本領,教師可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次具體的“文本縮寫”活動。如在“文本縮寫”活動當中,學生需要根據自己對《雷雨》這篇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對課文內容進行縮寫,并以話劇表演的方式將自己縮寫的內容進行直觀的呈現,教師借此讓學生在縮寫文本和進行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四、舉辦寫作活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EF1C6D07-491B-4671-B60F-DA101F17A973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本領,不僅需要從思想上和方法上關注和重視學生作文方面的教學,積極尋求和探索能夠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從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入手,切實加強學生作文方面的訓練,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具體的寫作活動,從而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例如,在《故都的秋》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提高高中語文學科作文教學的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在作文課堂上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閱讀整篇課文,領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主觀情感,學習和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還可以以“心目中的故鄉”為主題,讓學生靈活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描述自己故鄉的文章,并由教師對學生所創作的文章進行點評,從中推選出幾篇寫得比較好的文章在作文課上展示,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在寫作訓練和欣賞優秀作文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升。當然,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較為輕松且愉悅的環境下寫作,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在作文課上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本篇課文意境相近的輕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創作,實現其語言文字與情感的交融[5]。
五、關注教學反思,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教師不僅需要從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變,選擇更加符合學生寫作需要的方式開展作文教學工作,還需要正視課后教學反思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學結束之后,對整個作文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和回顧,從而在反思和回顧的過程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作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6]。
例如,為了真正做好作文教學工作,實現學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教師除了應將課文中涉及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還應在整個作文教學結束之后,趁著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還比較深刻時,對整個作文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化的反思和回顧。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借用微課的優勢,以視頻錄像的方式將整個作文教學過程錄制下來,并在課后反復觀看和研究視頻錄像,找出自己在作文教學上的不足,及時對自己的作文教學方式進行改良和優化。比如,在《包身工》一課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本篇課文當中運用的一些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認識不足。因此,在接下來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從作文教學入手,為學生分析和講解課文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寫作方法的重點,以此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進行“每課一評”,對教師在作文課上的表現作出評價,指出教師作文教學的缺陷和不足,幫助教師在接下來的作文課上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優化,切實發揮教學反思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六、布置寫作作業,鍛煉和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教師對課后作業布置方式的創新和優化,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完成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主動性,有效地改變部分學生對高中語文寫作作業的刻板印象,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鍛煉和提升自身學以致用的本領。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教師要立足于“雙減”教育政策,對傳統的高中語文寫作作業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借此讓學生更高質量地完成課后作業。
例如,在《記念劉和珍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整篇課文,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和回答:作者敘述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這些事跡表明了劉和珍是一位怎樣的青年?文章除了寫劉和珍,還寫了另外兩個人物,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描寫有何作用?教師讓學生仔細地閱讀文本并回答問題,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習和掌握的寫作素材和方法技巧靈活應用于實踐,鍛煉和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教師可以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主題為“紀念我心目中的那個‘他”的寫作作業。在此次寫作作業中,學生需要靈活利用本篇課文的寫作思路以及課文當中所采用的寫作方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書寫一篇介紹人物的文章,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學以致用的本領。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不僅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寫作本領,有效地滿足素質教育對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還能為接下來高中語文學科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對此,在學科教學期間,教師要從學生的寫作需要入手,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體的寫作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對其整個作文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的反思和回顧,從而在反思和回顧的過程中找出自己作文教學上的不足,及時地對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做出調整和改良。此外,教師還要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和布置合理的寫作作業,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完成課后寫作作業的過程中得到有效鍛煉,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參考文獻]
樊靜.“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解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3):38-40.
張澄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16):183.
胡鑫宇.基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J].漢字文化,2017(9):45-46.
朱一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19-220.
楊樺.論“讀寫一體化”模式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2):134-136.
劉家強.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201-202.EF1C6D07-491B-4671-B60F-DA101F17A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