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璇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定義
近幾年,人們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些人把它稱作一種文化產品,如博物館的紀念品、博物館的衍生品等,都可統稱為“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文創產品也可簡單描述為“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借助博物館的文化資源或者文化產品,依靠開發者的創意和智慧,通過知識產權開發,創造出的具有高附加值或者以某一元素為代表的產品。博物館把具有創造性的產品投放到市場上,尋找其價值定位,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的意義
博物館文創產品現已成為博物館拓展市場與業務的物質基礎,更是博物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增值資源。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隨著大眾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但博物館若只為游客提供參觀、游覽的機會,就無法滿足大眾的精神與文化需求。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讓博物館的元素得到了合理的運用,博物館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衍生出一系列產品,讓其走進千家萬戶,走進人們的生活,將給觀眾帶來更多文化體驗,同時也可讓有需求的觀眾滿載而歸。這也促進了博物館文化資源的傳播,是讓館藏資源“活”起來、“用”起來的最好方式,真正實現了把“博物館帶回家”。大眾走進博物館,博物館走進大眾的生活,文創產品不僅增加了博物館的寬度,也增加了博物館的人氣,使博物館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2016年文化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博物館文創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國內各個博物館都乘著這股東風積極提升本館的文創產品和開發意識。縱觀目前國內各個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大部分博物館都出售類似的文創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產品形式單一,缺乏創意性和博物館特色,再加上價格偏高,不能滿足消費者文化與精神層面的需求,也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還有很多博物館文創產品數量繁多,但沒有銷路,被束之高閣。這無益于博物館文化資源的傳播。究其根本,這些問題可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博物館沒有深度挖掘藏品,在研發文創產品時缺乏創意,導致一些文創產品大同小異,只是被貼了標簽,沒有體現各博物館獨有的特色。
第二,大多數博物館都是依靠財政撥款運行,免費對外開放,長期沒有收益,所以文創開發缺少資金支持,導致對文創產品研發的資金投入較少。
第三,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高端產品價格昂貴,低價產品質量粗糙,無法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的初衷并不是獲得經濟效益,而是讓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得到有效傳播,讓陳列在博物館內的文物“活”起來。
第四,開發文創產品時,只了解了傳統文化,沒有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要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把握大眾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創意才能被大眾普遍接受,才能賦予古物新的生命,拉近藏品與公眾的距離,讓文創產品走出“深宮”,發揮傳播文化的作用。
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探究
山西地質博物館概況
自2017年5月1日起,山西地質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是山西唯一一家以地質科研、地質標本典藏和展示、科普、宣傳土地資源和地理信息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類博物館,是山西省對外交流和形象展示的“大窗口”,也是開展自然資源科學知識普及和提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新殿堂”。2020年,山西地質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現有四個主題展廳和兩個專題展廳,藏品十分豐富,包括巖石、礦產、古生物化石以及全球的稀有礦物等,其中古生物化石藏品大多是由館內工作人員在山西本土挖掘的,包括鎮館之寶“山西山西鱷”等化石標本。展廳的獨特設計及內容讓前來參觀的觀眾對山西的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古生物演化、礦產資源等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能使參觀者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領略多彩的地質文化。
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現狀分析
山西地質博物館的藏品資源對文創產品設計有著天然的優勢。2021年底,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正式開始,相對來說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探索和學習的階段,產品的設計現狀與豐富優質的館藏資源不相匹配,缺乏對標本的深度挖掘,同時也缺乏專項經費的支持,人才和創意研發投入也相對較少。目前,山西地質博物館多采用將logo復制粘貼在某些載體上的方式來制作文創產品,一件件文創產品就此形成,現有的文創產品通常用來作為科普活動的紀念品面向廣大公眾發放,顯然這種文創產品制作模式已不適合當前的形勢。
對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思考
為使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更有針對性,滿足公眾的需要,首先,館內工作人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廣大觀眾進行調研,調研內容涉及參觀者的性別、年齡、職業、購買文創產品的動機、購買渠道、理想價位、偏好的產品類型以及對展館最感興趣的展廳等內容。其次,為了開發符合青少年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的文創產品,針對18周歲以下的中小學生就某些特定選項,如購買文創產品的動機、文創產品的理想價位、文創產品的類型三方面專門做了調研統計。最后,通過調研匯總分析得出調研報告,對報告結果進行研討。針對文創產品的設計,有以下幾點思考。
1.根據調研報告,把觀眾按照年齡、性別和知識結構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觀眾,開發設計相應的文創產品,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1)針對中小學生開發符合其認知特點、與課程學習相關的文創產品,設計來源可以是中小學生喜歡的古生物形象、宇宙地球元素等,產品類型包括文具、繪本書籍、玩具、服裝等。
(2)根據男性、女性不同的喜好和需求設計不同的文創產品,女性的購買欲較強,可以開發家庭裝飾品、符合女性喜好的日常用品,還可利用“物華天寶”展廳的礦物元素開發珠寶首飾、胸針飾品、博物館美妝產品等。
(3)根據地質科學愛好者的需求開發更具專業性的文創產品,如測繪用具模型、地質構造演變等藝術模型。
(4)根據專業學者的喜好可開發與藏品有關的模型、自然類標本及復制品、科普書籍等,用于紀念收藏。
2.在文創產品開發中,可根據展館中最受歡迎的“遠古物種”展廳的藏品元素,利用山西特有的古生物化石來設計和開發一系列產品,打造品牌形象。如創作動漫古生物角色,可聯合推出手游等系列游戲,把博物館中具有特色的古生物融入游戲中,復活明星古生物,構建一個奇幻世界,打造身臨其境的互動體驗(如下圖);還可設計卡通版物件如玩偶萌寵、徽章、文具、盲盒、玩具模型等,編纂卡通故事有聲繪本、故事小視頻、劇本殺劇本等,讓青少年在愉快的體驗中掌握知識,打造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產品。

3.開發的文創產品要起到科普教育的功能,在產品設計上不僅要科普性強,還要寓教于樂,可以開發一些具有科學互動性和一定動手參與度的文創產品,如樂高類模型、恐龍化石考古盲盒、古生物考古盲盒、礦物挖掘盲盒等,讓人們親手挖掘“寶物”,并對這些藏品零件進行清洗、修復、拼接。這樣不僅可以讓人們探索地質埋藏的過程,也讓藏品“活”了起來,更加深了人們對地質文化的了解。
4.并不要求每一件文創產品都可以直接傳遞給公眾一定的知識,而是希望文創產品所承載的那些經過設計師提煉的藏品元素能帶給大眾一些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通過一件件有上億年歷史的古生物化石和一塊塊瑰麗神秘的礦物巖石,讓公眾感受到地球的巨大變化和地球生物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促使人們走近藏品,走進博物館,翻開地球億萬年的歷史書頁。
5.在設計和開發產品時,不僅要注重產品的種類,更要注重產品的品質,優化產品結構,避免出現優質產品匱乏、價格兩極分化的現象,要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讓更多的人接受文化創意產品。
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方向
對于未來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方向,作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組建團隊,立足博物館特色,深挖藏品內涵
山西地質博物館是山西省唯一一座綜合性的自然類博物館,文創產品要想代表博物館的品牌形象,就必須有深厚的知識底蘊,而且產品設計也要體現山西地質特色和博物館的特色。可組建文創研發小組,分工也要專業化和精細化,由小組成員深度挖掘藏品的內涵,立足地質博物館特色,結合調研報告,開發有故事性的文創產品。
請進來、走出去,搭建專業性合作平臺
邀請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博物館專家、大咖等文創經驗豐富的老師來館進行指導培訓,為博物館文創事業的發展群策群力。同時也要走出去,加強與省內外有影響力的文創企業的合作交流,對產品設計、制作、營銷、推廣等方面作全面了解,并根據博物館實際情況實施操作。當然,單靠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建立更加融合、開放的合作模式,可面向社會采用招標的方式公開招聘運營公司,拓寬文創開發投資、設計制作和營銷渠道,與市場上專業的機構合作,對于資源轉化、生產開發、市場營銷等工作可與相關專業機構協同完成,從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大限度地將文創產品推向市場,激活文創產業效能。
健全博物館IP,撬動IP效應
博物館IP是指博物館擁有的知識產權。構建博物館IP,對于自主研發的文創產品來說尤為重要。要明確IP應用重點,從“讓沉浸億萬年的標本走進生活”的初心出發,打造具有持續性、時代性的IP矩陣,激活博物館IP衍生品和服務開發,在豐富IP故事,塑造IP的同時要擺脫簡單符號的移植。這一過程應與產品設計過程一樣嚴謹,以提高博物館產品品牌的辨識度。
經營推廣,強強聯合
整合優勢資源開辦紀念品商店,可采用“1+1+N”的模式與知名企業、新媒體電商平臺、網紅品牌等跨界合作,逐步建立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強強聯合,打造最具特色的網紅產品,為文創產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同時也為觀眾提供更多領域的文化服務,為品牌產品注入更多的地質文化內涵。
博物館文創產品承擔著延續博物館教育意義的功能,是完整的博物館體驗的延伸。要從博物館中提取展品元素和研究成果,融入當代產物,注入藝術靈感和創新理念,打造既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踐行“讓文物活起來”“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目標。文創產品通過持續的宣傳、創新和改造,帶動行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正是文創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雖然處于剛起步階段,但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對山西地質博物館文創設計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希望能對山西地質博物館的文創開發與推廣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王韻歌.文創產品的市場分析——以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市場,2021(32):126-127.
[2]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濕地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博物館教育與跨界融合[C]//濕地博物館專業委員會201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7.
[3]王玨.百年薪火傳承科學精神[N].人民日報,2021-01-20(15).
[4]馬伯堯,何晨晨,王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模式發展趨勢[J].家具,2021,42(02):79-83.
[5]陳志宏,陳麗,王拓.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意來源與開發設計——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為例初步設想[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02):130-131.
[6]李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及發展方向探究——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為例[J].大眾文藝,2020(03):99-100.
[7]程輝.博物館文創產業研究的現狀、問題與方向[J].包裝工程,2019,40(24):65-71.
[8]買買提·哈德爾.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意義[J].文化產業,2021(2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