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唯
背景
農業文化遺產概念
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在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作為一種活態遺產,其是農業社區與其所處環境協調進化和不斷適應的結果。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背景
1.農業文化的重要意義
農業文化是中華文明立足之根基,因此,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文化可以充分體現中國農業新形象,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2.社會發展現狀造就了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現代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系統有效的保護,一些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正面臨被破壞、被遺忘、被拋棄的困境。因此,2002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提出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及其相關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的保護體系。這一概念的提出,讓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受到了格外重視。
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的開發現狀
第一,文化傳承意識薄弱,文化內涵欠缺。農業文化遺產一般依托于農業生產系統,并衍生出許多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但現在一部分農業文化遺產在傳承的過程中,伴隨社會轉型逐漸消失于大眾視野,同時也出現文化認同感低、原真性受損、遺產之間的聯系性不足、觀眾體驗感差等問題。第二,文化創造力不足。農業文化遺產衍生的民俗文化是一種集生活、生態、生產于一體的民間本土文化,它生產的生態農產品也應具備文化內涵。受現代文化的沖擊,傳統農業文化遺產不斷衰敗,目前仍缺乏對結合傳統鄉土智慧、農耕技藝與現代創新思維的旅游業態形式與運營規模的改進。第三,缺乏衍生農業文化特色的產品,未打造出特有文化符號。目前,許多農業文化遺產沒有抓住機會開發產品,未能打造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杭州龍井茶文化遺產介紹
文化介紹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茶為載體傳播文化,可以使茶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機融合起來。西湖龍井茶的制作過程繁復且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對茶葉制作技藝水平要求很高。杭州西湖龍井是全世界茶品中的珍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則是茶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源分析
第一,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作為杭州西湖龍井茶的核心產業區,獅峰山、虎跑、云棲(五云山)、龍井村和梅家塢等地土地肥沃,林木蔥郁,氣候濕潤,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地勢北高南低,常年凝聚成云霧,更有利于茶葉品質的提升。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得生產的茶葉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優越。第二,經濟發達,政府的政策優勢。西湖龍井生長在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這里經濟發達,是每年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召開地。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是我國政府首次舉辦的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茶業盛會,譜寫了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的新篇章。目前,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已確定永久落戶杭州,這是對浙江省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認可和展示,而西湖龍井也將在這良好政策的熏陶和經濟發展的優良環境下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茶文化旅游已成為我國茶文化產業提質增效的一大有效路徑,西湖龍井茶文化博物館等,將西湖龍井的文化內涵與旅游開發緊密結合起來。第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唐宋時期,杭州許多地方官員和文人雅士為杭州留下了許多茶事佳話。北宋高僧辯才在天竺寺和龍井寺擔任主持期間,與多位名臣、名士交友,烹茗品茶間更是留下了一段段佳話。明代是我國古代茶學研究的鼎盛時期,茶書紛紛涌現,不少文人高度贊賞龍井茶;在清代,龍井茶受到了帝王的喜愛,這進一步擴大了其知名度,文人也寫了不少詩詞歌賦,使得龍井茶的文化積淀越發深厚。正是這千年來的醞釀積累,使得杭州龍井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并為眾人所熟知。
該項旅游開發的價值判斷
旅游開發作為當今一大熱點,深受各個國家和城市居民的關注。合理適度的旅游開發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吸引外商投資,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農業文化遺產不同于普通的旅游資源,其核心是對傳統農業生產制度及經驗的保護,而非經濟開發或帶來經濟效益。因此,對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的旅游開發需要綜合分析利弊,判斷其價值和意義。
旅游開發的優勢
第一,旅游資源特色突出,自然條件適宜。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位于西湖西南畔,北緯30度茶葉黃金生產帶,三面環山,自然條件優越。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造就了西湖龍井茶獨特的品質,而梅家塢、龍塢茶村、茅家埠等龍井茶產地環境幽靜,自古就深受愛茶之人青睞,在旅游開發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二,區域經濟基礎較好,配套設施完善。杭州作為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基礎較好,能用于旅游開發的人力物力資源較為充足。同時,城市的交通、娛樂、醫療等配套設施較為完善,能夠為茶文化系統旅游開發提供一定的基礎和保障。第三,相關研究機構眾多,社會環境良好。杭州有眾多茶文化研究機構,如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同時,第四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知名茶博會在杭州舉辦,更能讓西湖龍井茶文化形成良好的研究和保護體系,有利于旅游資源開發。
旅游開發面臨的困境
第一,周邊旅游資源豐富,茶文化系統知名度相對較低。提及杭州的旅游資源,如西湖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的主要位置距離西湖有一定的距離,基本上不屬于西湖旅游效益的輻射范圍。而且盡管近年來杭州著手開展了茶文化旅游項目,但龍井茶文化旅游尚未深入人心。第二,缺乏專業人才。茶文化旅游不同于其他景區觀光賞景的傳統旅游模式,更傾向于體驗式、沉浸式旅游。例如體驗茶葉采摘、炒制、沖泡等流程,都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和引導。而現下杭州培養相關人才的機構寥寥無幾,掌握專業知識并且愿意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旅游開發的進程。
旅游開發的價值和意義
盡管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隸屬于農業文化遺產,獲得經濟效益并非其主要目的。但在保護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旅游開發仍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旅游開發可以讓龍井茶文化被更多人了解、熟知,實現其作為文化遺產為人類所共享的價值。僅僅作為農業文化遺產的龍井茶文化系統影響力較小,輻射范圍可能局限于附近居民、龍井茶產業從業人員等,而在旅游開發后,其可能會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實現文化的交互與融合。另一方面,合理的旅游開發能夠促進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使該生產方式持續保持和傳承,對于學習與保護文化遺產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保護性旅游發展的原則和目標定位
應遵循的原則
1.生態保育原則
對于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的一切旅游開發與策劃都應建立在保護和維護其生態環境和文化系統的基礎上,不能對其原有的生態造成破壞。旅游開發建設都應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環境,盡可能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做到生態保育。
2.協調發展原則
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應協調好旅游業與農業、景區與居民區、游客與居民之間的關系,不能為了旅游開發破壞原有文化系統和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不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底線與宗旨,應做到多方協調,共建共享。
該項旅游發展的目標定位
針對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的旅游開發,應以建設集文化遺產保護與休閑旅游、茶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綜合展示區為目標,注重對龍井茶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在此基礎上挖掘其蘊藏的旅游資源,并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讓旅游開發成為吸引人們關注的契機,以便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梢砸圆栉幕⑥r耕文化、生態文化為主線,構建保護區與旅游區、社區與景區、遺產保護與經濟開發相平衡的農業文化建設范本。
旅游開發的模式選擇
旅游活動的屬性確定
在選擇對西湖龍井這一農業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的模式之前,要先確定這一旅游活動的屬性。而由于該項目是集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于一體的,因此還需分析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生態旅游開發的要求和使命。首先,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資源,因此需要采用動態保護的方式,以保證茶區的茶農以及居民能夠在保護過程中獲得經濟、社會效益。其次,農業文化遺產這一類型“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建立專屬于西湖龍井的長期自我維持機制。結合以上兩方面,可以確定西湖龍井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屬性:它是一種綜合經濟、文化、社會價值的生態旅游項目。
旅游開發的模式選擇
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大致可分為:以自然為核心的田園農業模式、以文化為核心的民俗風情模式、以娛樂為核心的農家樂模式、以服務為核心的休閑度假模式以及以知識為核心的科普教育模式。在模式的選擇方面,可以結合以上提到的多種開發模式,將它們融會貫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一種主題化的、區別于傳統單一概念的全新主題開發模式。要進行的旅游開發將不局限于普通的觀光環節,而是要將該遺產地打造成一個擁有獨特自然風光、文化底蘊和休閑氣息的旅游勝地。同時,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也非常重要,政府可以主導投入資金,以保證旅游區的建成和維護,吸引大量的投資方、合作商以及員工,以維持正常的運作,另外,還要設立專門的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組織來引導當地的茶農配合開發活動。
旅游開發建議
核心理念
以西湖龍井茶文化為主題構建一個產品體系,從現實的風景和技術體驗延伸到茶文化和地方精神上,由此得出核心理念:通過主題型旅游的開發,讓游客充分感受茶文化,在這個產品體系中充分且全面地感受遺產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體驗真正的龍井茶文化體系,享受這一農業文化遺產。
產品設計
1.風景觀光旅游項目。單純欣賞風景的觀光活動是旅游項目里最基本的,因此對風景印象的好壞是旅游開發成功與否的一大關鍵。攝影、視頻等項目是最能夠展現茶園風景的手段,使用這些媒介更容易讓茶園風景得到廣泛傳播,更容易吸引大眾,提高遺產地的知名度。因此,利用好社交軟件、直播等媒體至關重要,因此,要注重對景區的風景觀光管理,完善觀光體驗服務,這樣才能從茶文化的專業化旅游轉變為大眾化旅游,擴大游客的范圍和數量。
2.遺產展館項目。由于農業文化遺產大部分對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有較高要求,而且參觀和實踐也需要一定的背景了解和理論基礎。因此,可以建立文化遺產相關的博物館或展館來彌補游客的知識缺漏,也可以根據當地的風情民俗設計一個龍井茶主題展館,這樣還能引起當地人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從而提升知名度。館內可以展示一些龍井茶的種子和記錄茶葉生長歷程的標本,播放一些歷史留存下來的相關名人事跡的視頻,還可以利用互動式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游客進行講解。
3.特色旅游產品。旅游購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水平,是景區的宣傳載體,在增加景區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在傳遞景區的文化。因此,不應局限于傳統旅游,還應打造專屬于龍井茶文化的紀念品和伴手禮,如可以設計精美、實用、有紀念意義的文創產品,還可以設計IP形象,打造龍井茶文化品牌,從而擴大景區知名度和專業性,實現遺產文化和現代潮流的結合。
4.節慶旅游產品。對此,可以跟上節日熱度,實時進行旅游項目開發,也可以舉辦專門的龍井茶文化旅游節,將茶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營銷。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植根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當前,茶文化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并發揮著獨特的社會功能。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需要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專業人士的共同探索。在開發其特色時,要抓住主題型旅游開發,讓游客充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從而在一個產品體系中充分且全面地感受遺產地的生產生活方式,體驗真正的龍井茶文化體系,在農業文化遺產這一核心觀念下對西湖龍井茶文化傳承與開發。進行旅游開發更需要針對西湖龍井相關元素拓展產品項目,讓茶文化相關產業帶動相關旅游產業進一步發展,從而做出具有西湖龍井專屬特色的旅游產業。
參考文獻
[1]倪文豪.茶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系[J].福建茶葉,2017,39(05):343-344.
[2]林朝賜,張文文,劉玉芳,等.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8(02):385-388.
[3]陳娟娟.淺析茶文化旅游開發的意義、現狀與設想[J].福建茶葉,2016,38(09):196-197.
[4]伍佳斌.試論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1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