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青 儲瑞凝
在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消費正向“休閑化、品質化”轉型升級,游客越來越重視在旅游中獲得的體驗感與新鮮感,因此,如何提升游客的參與感與場景的氛圍感便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旅游品牌“軟文化”的打造最具感染力,能夠使游客對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環境迅速產生親近感,增加好感度。然而,當前越來越多的城市旅游產品進入了同質化競爭的瓶頸期,無法滿足人們內心對回歸自然的追求以及對文化底蘊的追尋,這就為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本文將探討如何打造后海村獨特的旅游文化產業集群,營造一個以“海洋文化”和“漁村文化”為基礎的品牌形象與旅游文創系統,以期對當地的旅游文化產業起到推動作用,進而助力海南省旅游經濟的發展。
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國內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旅游業基礎環境與氛圍得到了持續的優化升級,文化旅游市場日益繁榮[ 1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不懈的努力,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其中,許多鄉村的成功脫貧都離不開眾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的研究、設計師們和工程師等參與者的協作設計,以及對各個鄉村特色旅游景點的開發和旅游潛力的挖掘,專家們從其中提煉出合適的特色元素進行二次創作,打造出一系列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的出現不但豐富了鄉村的文化內涵,也助力了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各個鄉村的宣傳效果,給游客們留下更深的印象,從而促進當地的旅游經濟與文化更進一步發展。
國內旅游文創產品近兩年飛速發展,無論是其表現形式還是文化內核都有了更多創新。許多城市與博物館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品牌IP形象與相關的文創產品設計,并不斷進行更新,愈漸系統化、規模化。其中,除了被大家所熟知的故宮博物院的系列文創產品外,還有蘇州博物館的系列文創產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其特制的木質鏤空香盒,香盒主體使用了優質的紫光檀木,運用了細膩的拋光技法,香盒上還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黃銅掐絲工藝勾勒云霧繚繞之態,深受游客的喜愛;另外,河南博物院也推出了互動性極強的考古系列與文物修復系列盲盒文創產品,在激發消費者對傳統文物的興趣的同時,這類文創產品的形式給予了消費者更強的參與感,還能讓消費者對傳統文物有更深的了解,從而自發地去學習更多傳統文化。
無論是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還是蘇州博物館,其成功都離不開基于自身文化特色進行的文創產品與IP形象的相關設計。在符合自身品牌調性與風格的同時,融入了更多現代化設計元素,使用了更加優質的產品材料,經過設計團隊與宣發團隊的配合,最終才形成一系列優秀的文創產品,樹立了獨特的文創品牌。
國外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法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產業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其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獨特的創意活力,是法國文化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 2 ]。其中,奧維爾鎮文創產業的發展最具代表性。
奧維爾鎮又名梵高小鎮,位于巴黎省巴黎瓦茲河畔,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吸引了無數優秀的作家、藝術家等前來駐足,在這里無憂無慮地進行創作。梵高等著名的藝術家在這里留下無數寶貴的靈感之作,讓這座美麗的小鎮染上了藝術的氣息,使得小鎮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點。小鎮依托當地特色,開發出一系列特色文創產品,其中包括塞尚文創產品系列、梵高文創產品系列等,能讓游客在體驗小鎮生活的同時,帶走具有紀念價值的衍生文創產品。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文創產品,從構思到創作,其每一步的設計都需要設計師對當地的特色文化與環境進行細心考察,然后挖掘更多有價值的、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這樣,設計師在設計相關文創產品時才能融入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使得文創產品更具識別性與紀念性。并且通過不同團隊的合作,對相關設計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再設計,才能促使當地的經濟與文創產品相輔相成,最終共同促進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
后海村發展現狀
海南作為國家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省,始終秉承“旅游+”的發展理念,正在推廣的“一村一品”運動,通過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推進鄉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市場化建設,振興農村經濟,已經取得明顯進展,如中寥村、博后村的生態開發建設項目等。在政策的扶持下,后海村旅游文化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后海村,位于海南省三亞市海棠區東部的皇后灣。在2018年之前,后海村還是一個得天獨厚、寧靜原始、以漁業為主的小村莊。如今,在美麗鄉村建設和全域旅游政策的推動下,小漁村的各項配套設施逐漸完善起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多種文化交融碰撞,這個小漁村逐漸找到了踏浪而行的突破口——沖浪產業。在政策的支持以及開發商的共同努力與宣傳下,這個小村莊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如今的后海村,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沖浪村。走在街頭,各式各樣關于沖浪設備的店鋪隨處可見。兩面環山的皇后灣,無疑是大自然贈予沖浪人的慷慨禮物。沖浪人在這個美麗的村莊,與海浪共赴一場永不厭倦的約會。皇后灣的岸線弧度可以讓海浪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向岸邊,從而形成多種浪型,對于沖浪教學來說,是安全系數超高的理想場地。
但是隨著后海村曝光率的增加,后海村逐漸成為著名的“打卡圣地”。僅僅兩年時間,海岸上的游客越來越多,網紅餐廳與打卡地越來越多,海岸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村莊也開始進行各種施工,導致游客的體驗感變差,后海村在網絡上的口碑也逐漸變差。與此同時,當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沒有注意發展特色文化,關于旅游文化的產業鏈集群也沒有建立起來,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樹立起自己的旅游文創品牌。而這樣的發展是不平衡、不長久的。
因此,筆者團隊對后海村進行多次調研,對其特色文化元素進行探索與挖掘,同時進行文創系統設計分析,希望能在保護后海村原生態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其構建一個以“海洋沖浪文化”與“漁區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集沖浪與悠閑海岸度假村為一體的旅游品牌新形象。為海內外游客營造“推窗可見海、唾手可嘗鮮、踏足可品俗”的旅游視覺新體驗,突出展示其“悠閑漁村”的文化內涵和寧靜恬淡的自然氛圍,以及“沖浪漁村”的年輕活力,為美麗海南增添一張淳樸自然、簡單愜意、獨具特色的旅游新“名片”。
旅游文創系統設計分析
筆者團隊成員通過深入調研和分析大量國內外成功應用的熱帶海濱度假村案例,如印度巴厘島卡曼達魯度假村,得出整合本地資源優勢、塑造個性化的“軟環境”、創新旅游體驗對發展鄉村文化旅游至關重要,是海南島發展全域旅游的新思路。因此,本次文創系統設計將從“海洋沖浪文化”與“漁區民俗文化”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元素提煉
后海村如今已對旅游文化產業進行了初步探索,突出宣傳了沖浪優勢。因此,在進行元素提煉時要保留村莊的優勢元素,并探索更多的地方特色元素以便后期設計時使用。元素運用是一種直接、明晰的方法,選擇相關合理元素植入到相關產品載體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 ]。運用該方法時需要注意對地方特征的表現程度,而地方特征的提取是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紀念品的第一步[ 4 ]。
綜合以上考慮,將從與“海洋沖浪文化”以及“漁區民俗文化”相關的特征元素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海洋沖浪文化”。對于海洋的元素提取,可以對后海村皇后灣不同時段、不同方位的海浪顏色和沖浪時不同的海浪形狀,以及對與海洋有關的動植物元素如龍血樹、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軟、硬體珊瑚等進行提取。關于沖浪文化的元素提取,可以對沖浪人的不同狀態——手扶著沖浪板站立的狀態、抱著沖浪板行走的狀態、按著沖浪板做準備的形態、半蹲手扶著沖浪板的沖浪起步狀態、站在沖浪板上沖浪時做各種高難度的狀態,對這些不同狀態下沖浪人的姿勢進行人物形象的元素提取。
其次是“漁區民俗文化”。作為一個漁村,后海村盛產海鮮,因而可對當地的海鮮面、海鮮粥、椰子雞等特色小吃元素進行提取。在后海村,一些精美的民宿等建筑也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興起,所以可對當地的特色建筑形象進行提取,如對當地白灰相間的塔樓元素以及村口的礁石、繩結與圓形浮漂等元素進行提取。除此之外,在后海村,每天灣內會有不少漁民進行捕撈作業。岸邊停靠整齊的一艘艘木制小漁船元素、多艘插著小紅旗的大型漁船聚集的港口元素、在沙灘與海洋之間矗立的橋上吹著海風抱著檳榔的阿媽以及在家門口在繩子上晾曬魚干的阿妹的人物形象元素等也是元素提取時的重要選擇。
后海村擁有兩個面貌,一面是活潑時尚的潮玩勝地,另一面是樸實簡單的漁村風情,二者相輔相成。在對后海村的元素進行進一步設計時,要將“海洋沖浪文化”與“漁區民俗文化”的相關特色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也要注意對漁村識別性特征的保留。然后在此基礎上,融入現代化設計的風格,采用更年輕化更潮流的表現形式,更好地烘托漁村氛圍,助力后海村的相關宣傳。
風格定位
在后海村,人們過著白天沖浪,晚上喝酒的生活。這里有各式各樣的清吧,這些清吧大多將座位直接安排在沙灘上,還配有吉他等樂器進行現場演奏,并舉辦篝火晚會等活動。可以說后海村是一個能讓年輕人自由的靈魂得到釋放的小漁村。經過實地調研與網上調研,這里的游客以來此沖浪、度蜜月、旅行拍攝的年輕群體為主。因此,筆者團隊對后海村的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風格定位以年輕活力的現代、隨性、自由為主,該風格能夠更加烘托后海的自由氛圍,快速拉進與游客的距離,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圖形元素等的繪制中可使用自由的筆刷效果,用色彩塊面來概括相關人物形象等,并對其進行提煉,同時搭配當地的特色建筑圖案,運用海洋相關元素對畫面進行補充。設計應結合后海當地的兩個不同的面貌進行針對性設計,可對其進行系列化設計,以便后期延伸與進一步發展。
設計原則
人對設計對象產生情感體驗是因為設計對象自身也充滿了情感[ 5 ]。因此,在設計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便是“以人為本”,要進行人性化設計。設計師要考慮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注重細節化設計。好的設計應該讓游客感到更加便利與愉悅,要能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突兀與不適。另外,可持續性設計也是設計的一大重要原則,要讓文創產品能持續性地與當地特色共同發展。設計師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設計產出的可持續性,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設計的每一處,使用環保材料與自然材料進行實物制作,最大程度地保護后海村的生態環境。同時,可在設計中設計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標語并進行宣傳,將保護環境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另外,文創產品系列與地區的文化特征的適配性也是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在設計過程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當地元素的識別性特征。最后,設計的有用性是決定設計存活與否的重要原則。在選擇文創產品的載體時,應選擇對游客用與當地居民有實用性價值或審美性價值的載體進行設計。在實用性方面,可采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載體,如雨傘、手機殼、防水袋、沖浪板等;在審美性方面,則可選擇當地具有紀念價值的產品為載體,如藤編、椰雕等。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考慮到便攜性等因素,以便對不同的文創產品進行包裝等設計。要將“為人設計”的理念融入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樣一來,定能使后海村的文創系列產品與旅游文化發展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后海村的旅游文化與相關文創產品的發展至今還處于初期階段,還面臨著環境保護、文創產品與IP形象缺失等問題,需要設計師與其他各領域的工作者協同合作,對當地的海洋、沖浪等特色元素進行進一步發掘、提煉,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合理分析受眾人群與定位,進行調整與再設計,創造出一系列優秀成果。希望通過對后海村旅游文創系統的設計,能夠使其得到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與此同時,后海村作為一個特色旅游地,需要挖掘更多的故事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從而使得文創產品的設計更加貼合生活,成為能夠打動人的、具有感染力的好設計。總之,在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理念下,創建海南特色旅游品牌,創新旅游體驗,提高旅客“回頭率”,進而更好地宣傳海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攜手共進。
參考文獻
[1]楊啟春.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旅游紀念品設計[J].包裝工程,2021,42(02):279-281.
[2]崔萌.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20.
[3]磨煉.基于旅游紀念品及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37(16):18-21.
[4]王艷艷.旅游紀念品地方特征的提取和保護[J].包裝工程,2015,36(10):117-120+128.
[5]宋偉耀.自然要素在設計中的應用方法[J].美術大觀,2007(02):98.
【基金項目】2020年海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海南島全域旅游視角下熱帶海濱漁村旅游品牌形象推廣的探索與開發——以后海村為例”(S20201389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