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千觀
關鍵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手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胃癌在所有癌癥中發病率最高,其出現與多類因素緊密相關,據有關資料表明,每年全球有新發胃癌患者98.8萬例左右,將近一半出現在中國等東亞國家,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對于早期胃癌治療時的主要方法為根治手術,以往開腹根治手術雖有一定療效,但創傷較高、術后恢復慢且并發癥多。伴隨腹腔鏡技術日漸發展和完善,微創手術已被逐漸普及到胃癌治療中。經研究證實[2],和開腹術式相比,予以胃癌患者腹腔鏡手術并發癥更少,術后恢復較快,且療效和開腹術式相當。本文現對2020.01-2022.03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總共48例開展研究,分析予以該類患者微創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療效,旨在為臨床選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內容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01-2022.03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總共48例,術前結合CT、胸片及B超等檢查確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具體分型以及浸潤與轉移狀況,結合胃鏡病理證實是胃癌;排除術中觀察到腫瘤侵犯附近臟器及血管者、更改為擴大根治或者聯合器官切除者、肝腎功能重度障礙者、感染風險較高者、既往開展過開腹手術者。依據抽簽法分至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包含24例,兩組男女比例依次是14:10、13:11;年齡依次是50-75歲、51-74歲,均值依次是(62.38±4.30)歲、(62.40±4.16)歲;腫瘤直徑依次是3.4-6.6cm、3.5-6.8cm,均值依次是(4.02±0.85)cm、(4.05±0.78)cm;TNM分期:I期、II期、III期比例依次是8:10:6、7:9:8;腫瘤位置:賁門、胃體、胃竇比例依次是1:13:10、1:12:11。兩組各項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數據之間可比對。
1.2 方法
觀察組于腹腔鏡下開展胃癌根治術,選擇氣管插管全麻,采用平臥體位,采取5孔法,即臍部下方1cm切口是觀察孔,穿刺建立起CO2氣腹,控制氣腹壓在13-15mmHg,在左側肋緣以下2cm和腋前線的交界位置做切口當作主操作孔,在左右兩側鎖骨中線的臍部上方2cm、右肋緣和腋前線交界位置做輔助操作孔。進腹后探查腹腔及盆腔,明確病變位置及無遠處轉移,確定胃切除的范圍和淋巴結清掃方案,達到整塊切除腫瘤,胃周的淋巴結清掃嚴格依據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指南有關要求進行。術者采取超聲刀由橫結腸的中部進行大網膜分離,至小網膜囊,于胰十二指腸的前筋膜深面進行分離,至胃網膜的右動靜脈之后將其切斷并結扎,進行No.6組淋巴結清掃。沿著脾臟面分離得到胃短血管之后進行切斷和結扎處理,進行No.4組淋巴結清掃。將肝胃韌帶左側到賁門右側離斷,進行No.1、No.3組淋巴結清掃。對十二指腸進行游離,經線性切割吻合器在幽門下方3cm位置將十二指腸離斷,往左側提起胃部,將冠狀靜脈離斷,暴露出肝總動脈,將No.8a組淋巴結清除,于根部將胃左動脈切斷,使脾動脈和腹腔干暴露,清掃No.7、No.9、No.11組淋巴結。采取吻合器開展殘胃食管吻合或者殘胃空腸吻合,放置1根腹腔引流管。
對照組于開腹下開展胃癌根治術,采用平臥位,在上腹部的正中位置做切口,術中可結合實際延長切口,逐層切開至腹腔,探查腹腔,明確腫瘤的具體位置,其余的分離、游離以及吻合等操作和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涉及手術時長、術中失血量、切口直徑、清掃淋巴結數量、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2)并發癥:包含切口感染、吻合口瘺、肺部感染及術后出血等,統計兩組出現各類并發癥的人數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相比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長比對照組長,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術中失血量比對照組少,切口直徑比對照組低(P<0.05),兩組的清掃淋巴結數量相比無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胃癌屬于消化道一類常見惡性腫瘤,當前治療時多選擇手術,以往開腹術式雖操作簡單,能提供出清晰術野,但創傷高,術后難恢復,應用到臨床存在一定發熱局限性[3]。伴隨腹腔鏡迅速發展,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技術逐漸成熟,術中不需要做大切口,能緩解手術創傷,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得到醫患雙方高度認可[4]。
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的手術時長長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腹腔鏡術式的解剖層多,清掃的淋巴結面廣,淋巴結的轉移途徑和附近組織解剖結構復雜,進而一定程度使得手術耗時延長。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相比無差異,說明兩種術式的療效相當,這和黃文場[5]等研究中結果不同,原因可能是不同研究中樣本數量存在差異有關。觀察組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術中失血量比對照組少,切口直徑比對照組低,說明腹腔鏡術式的創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考慮原因是腹腔鏡能將血管和有關組織放大,便于術者開展操作,減輕不必要的損傷,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6]。觀察組切口感染、吻合口瘺、肺部感染及術后出血等并發癥出現少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術式能減少各類并發癥出現,這和姜德帥[7]等研究中結果一致。考慮原因是腹腔鏡術式切口較小,患者能較早下床活動身體,有助于切口愈合,且老年患者對腹腔鏡術式的耐受度佳,能防止術后長時間臥床引起的各類并發癥。
總而言之,和開腹胃癌根治術相比,微創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療效相當,且有著切口短、術中失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能減少術后并發癥出現,值得推廣應用到臨床。但研究中依舊有不足存在,如納入樣本總數少,樣本全部來源于一家醫院,未對兩組開展遠期隨訪分析遠期療效等,這些還需未來研究中加以完善,更進一步證實上述結論。
參考文獻:
[1] 翟珂.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效果探討[J]. 系統醫學,2021,6(8):96-98.
[2] 王政強,王春.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療效比較[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20,37(4):386-390.
[3] 李大勇.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J]. 中國現代醫生,2021,59(12):63-66,71.
[4] 劉睿.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開放性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對比[J]. 中外醫療,2021,40(26):49-52.
[5] 黃文場,蘇亦斌,練玉杰,等.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進展期胃癌的效果比較[J]. 中外醫學研究,2021(2):54-56.
[6] 姜守富.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6):57-59.
[7] 姜德帥,孫鐸,宋鐸,等.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華養生保健,2021,3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