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關鍵詞: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調查
【中圖分類號】 ?B841.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伴隨著現代醫學朝著“生物-心理-社會”理念的轉變,心理健康逐漸成為了國家、社會關注的重點。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社會廣大群體、患者,關于基層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態甚少關注[1]。從某方面來看,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與其作戰水平有著較大關聯性。為此,基層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僅是“生物-心理-社會”理念的體現,更是事關我國軍事實力提升的重要舉措。現以我部隊官兵為研究對象,對其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為部隊官兵的身心健康維護提供客觀指導。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我地區基層官兵為研究對象,選取2022年1月-2022年2月在隊官兵425名進行調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1)基本資料:采用科室自制的《基本情況調查表》對官兵的年齡、軍銜、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婚姻情況等基本資料進行調查。(2)心理健康: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調查,該量表適用于16歲以上人群,是現階段軍人心理健康測評最主要的量表。該量表主要包括90個條目,共計10個維度,條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度,總分為160分,評分越高即表示心理問題越嚴重。
1.2.2調查方法:在獲得部隊同意和軍人配合之后,為其現場發放《基本情況調查表》、SCL-90問卷,告知其具體填寫方法,針對內容不做過多解釋,盡量避免干擾官兵測評結果。現場發放現場回收,及時檢查,確認無誤后回收,共發放425份調查問卷,回收425份,有效問卷422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9.29%。
1.3數據處理
由兩名研究者共同參與數據錄入核對,以計算機自帶Excel進行數據統計整理。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
422名官兵,年齡為17-41歲,平均年齡為(28.45±4.84)歲;其中軍官31名,士官285名,義務兵106名;初中學歷21名,高中及中專學歷220名,大專學歷110名,本科及以上71名;家庭年收入>20萬14名,家庭年收入10萬-20萬313名,家庭年收入<10萬95名;其中已婚124名,未婚298名。
2.2心理健康調查結果
以中國軍人常模為參照,本次調查422名基層官兵心理健康各維度調查結果10個維度均有差異,但僅抑郁因子高于常模結果,各維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來看,422名基層官兵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陽性項目數均低于中國軍人常模[2]結果(P<0.05),即表明這些心理狀態處于健康水平范圍內。但抑郁測評結果顯示(1.95±0.73)分,明顯高于中國軍人常模的(1.64±0.60)分,(P<0.05)。即表明現階段部隊抑郁問題較為突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部隊條件下的客觀需求與主觀反應能力之間出現偏差,所帶來的相應的生理、心理反應所致。加之,官兵日常多處于高度緊張的備戰狀態下,需要承擔高負荷的訓練內容,極易形成心理應急反應。
針對基層部隊官兵必須重視起日常心理健康干預中,尤其需要重視起對官兵的抑郁情緒篩查,及時針對有抑郁傾向官兵進行早期心理疏導[3]。同時,定期組織官兵參與心理健康宣教,提升官兵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增強對抑郁情緒的正確認識,更好的配合心理健康干預工作,提升轉歸效果[4]。
綜上所述,基層部隊官兵存在較為突出的抑郁情緒障礙,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提升心理疏導效果,調節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保障我國基層戰斗儲備。
參考文獻:
[1]梁新蕊,夏曉琴,許金芳,等.中國某海域守礁官兵睡眠及心理健康狀況的橫斷面研究[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2,29(01):16-21.
[2]萬順梅,盧永新,董沛,等.高原某部全封閉環境駐訓官兵心理健康與睡眠狀況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03):104-105.
[3]高明秀,朱宏日,周小東,等.基層官兵心理健康服務現狀與對策[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1,33(12):2+13.
[4]劉暢,張希臣,羅嬌嬌.天津市濱海新區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職業與健康,2021,37(11):1482-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