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龍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根據深圳地鐵8 號線一期梧桐山—沙頭角區間雙護盾TBM 在中分化圍巖掘進經驗,刀盤轉速7.5 r/min,刀盤扭矩1 300 kN·m,掘進速度65 mm/min,總推力8 200 kN。5 刀盤轉速1.2 r/min,刀盤扭矩300~500 kN·m,掘進速度5~10 mm/min,總推力4 000~5 000 kN。TBM 始發時控制刀盤切削圍巖最大推力不超過600 t。
雙護盾TBM 是地鐵盾構施工中的重要設備,其包含兩節盾構殼體,除了有效保證開挖面的穩定性(避免坍塌),還適用于曲線開挖的施工環境。雙護盾TBM 的適用范圍較廣,在硬巖、軟巖等地質條件中均具有可行性,且其穩定可靠的優勢在穿過斷層破碎地帶體現得更為明顯。
雙護盾TBM 具有全圓的護盾,相比于單護盾TBM,其在地質良好的區段能夠同時完成掘進和管片安裝兩項工作。雙護盾TBM 具有伸縮護盾,得益于該結構的靈活性,可高效完成軟、硬巖作業轉換操作。
雙護盾TBM 有兩種掘進模式可供選擇,具體為單護盾、雙護盾的掘進模式。其中,對于穩定性不足、地質條件欠佳的地段,較為適宜的是采用單護盾掘進模式;若施工現場地層的穩定性較好、圍巖僅有小規模的薄弱區,可以采用雙護盾掘進模式,此時洞壁巖石因其自身具有護壁作用而維持穩定,TBM掘進過程中,支撐系統伸出水平支撐靴,利用該裝置穩定支撐洞壁,與此同時支撐靴提供掘進反力,為盾構掘進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隨著TBM 掘進施工進程的推進,達到12 m 后盾體完全進入圍巖,此時啟用雙護盾模式。撐靴緩慢伸出,穩定卡住洞壁,由該裝置提供掘進所需的反力以及反扭矩。通過對主推油缸的調控,有效推動刀盤和前盾,使兩類裝置向前移動。經過一個步進的施工后,伸縮盾繼續掘進,并于盾尾拼裝管片。在雙護盾模式施工中,各道工序得到有效的協調,施工秩序有條不紊。
TBM 雙護盾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主推進油缸提供推力,促進刀盤的移動;伸縮盾伸開,刀盤向前推進;及時啟用撐靴,該裝置穩定撐在洞壁上,可提供掘進反力,以滿足掘進施工要求;后配套臺車穩定在隧洞中,刀盤破巖過程中產生的渣土經由溜渣槽進入皮帶輸送機,而后轉至編組渣車;期間,于盾尾安裝預制管片。刀盤每掘進1.5 m,視為一個循環。
主推進油缸達到最大掘進行程時,TBM 停機換步,在執行此項操作時,刀盤停止轉動,撐靴以相對較慢的速度收回;聯合應用主推進油缸(牽引)和輔助推進油缸(頂推),促進TBM 前移特定的距離,此時后配套根據實際情況同步前移,經過前述的轉換操作后,主推進油缸呈收縮狀態;此后,撐靴依然撐緊洞壁,以便進入下一循環。換步的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換步流程圖
受現場地層軟硬不均、坡度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TBM 掘進時實際姿態可能會偏離隧道軸線。若偏差較大,將導致隧道襯砌侵限、盾尾間隙減小,進而影響管片的正常使用,有局部受力惡化的現象,地層損失增加并使地表顯現出更為明顯的沉降。因此,在施工中必須加強對TBM 掘進方向的檢測,準確判斷實際偏差,采取調控措施。
3.4.1 掘進方向的控制

圖1 TBM雙護盾掘進模式施工工藝流程圖
1)姿態監測。聯合應用VMT 自動導向系統和人工測量兩種方法,共同完成TBM 的姿態監測工作。適配的VMT 系統具備全天候監測的能力,可及時呈現出TBM 的位置以及其與設計軸線存在的偏差,以監測結果為依據,靈活調整TBM 的掘進方向,將偏差控制在許可范圍內。隨著TBM 掘進施工進程的推進,導向系統后視基準點根據工程進度適時前移,正常情況下每100 m 延伸一次導向系統。每周安排兩次人工測量導向系統的測量數據。除此之外,根據測量數據復核TBM 的姿態。
2)姿態方向的調整。分區操作TBM 推進油缸,實現對TBM 掘進方向的有效控制。綜合考慮系統呈現出的TBM 姿態信息、分段軸線擬合控制計劃、現場地質條件,針對性地操作TBM 的推進油缸,精細化控制掘進方向。
3.4.2 水平方向的糾偏
左偏時,加大左側千斤頂的推進壓力,并在原基礎上適當減小右側千斤頂的推進壓力,經調整后,使TBM 姿態具有合理性。糾偏遵循的是“多次、少量”的基本原則,避免一次過量糾偏的情況。精準計算,根據計算結果有效控制千斤頂的行程量以及壓力,經過調控后,使TBM 沿著設計軸線推進。隧道軸線水平位置、軸線高程的允許偏差均不可超過±50 mm。
3.4.3 糾偏注意事項
1)以掌握的掌子面地質條件為參考,合理調整掘進參數;設定具有可行性的警戒值與限制值,用于控制掘進方向,若實際偏差達到警戒值,及時啟用糾偏程序,盡快完成糾偏。
2)糾偏宜采取蛇形修正的方法,以緩慢的速度推進,若修正操之過急,有可能加大偏差。
3)注重TBM 的及時糾偏,以免卡殼。
4)嚴格控制推進油缸的油壓,若要對該項指標加以調整,需做到“緩慢、微量、多次”,否則可能會導致管片局部受損[1]。
3.5.1 止水條及墊片的設置
1)根據要求選擇優質的止水條,安裝工作由專員嚴格依據作業指導書進行,全程均要具有規范性。
2)加強防護,避免存放的止水條遇水、受潮,確保投入使用的止水條可完全滿足要求。
3)管片拼裝施工前,加強對止水條實際情況的檢查,若有受損或是遇水膨脹現象,該部分均不具備使用的價值,應予以更換。
4)在使用墊片前,先安排技術交底,使每位施工人員均掌握墊片的使用方法,并加強對墊片原材料的檢查,任何不滿足要求的材料均不可投入使用。
3.5.2 管片的存放、運輸
1)提前規劃管片的存放場地,要求現場具有平整性與穩定性,而后按照型號將管片分類碼放到位,統一使內弧面向上平放,用墊木分隔管片,避免管片直接磕碰而受損。管片內弧面向上時,堆放的數量不宜超過4 層,同時應保證每堆管片均有合理的安全吊運間距。
2)若管片表面有缺棱掉角、裂縫(指的是寬度超過0.2 mm的裂縫)或其他異常狀況,均要查明實際情況,予以修補,使管片恢復完整。修補所用材料的強度不可小于管片的設計強度,經過修補處理后,管片需滿足形態完整、穩定可靠的基本要求,與原管片斷面緊密結合,不可形成干縮裂縫。
3)運輸時,將管片放在支墊物上,層間設置墊木,用于分隔管片。有效調整管片,每層支撐點需在同一平面,各層支墊物需在同一直線上。管片運輸時加強防護,避免磕碰。
3.5.3 管片的起吊、移動
管片運至現場后,利用管片吊機有序卸下,而后起吊至指定安裝區域,具體操作要點為:管片上設置了吊裝孔,在該處擰緊吊裝螺栓;啟動管片吊機,使該裝置靠近待吊裝的管片,并穩定鎖住吊裝螺栓;由專員操作管片吊機,將管片朝著刀盤方向運轉,到達連接橋所在區域時,對管片做旋轉處理(90°);此后,繼續吊裝管片,直至其到達指定安裝部位為止。按照前述提及的流程重復施工,將各管片吊裝到位[2]。
3.5.4 管片的拼裝
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拼裝管片。底部管片就位后,開始拼裝兩側的標準管片和臨接管片,確認無誤后將封頂管片拼裝好。封頂塊拼裝時,先水平搭接2/3 環寬徑向上推,而后再縱向插入。全過程中,拼裝機盡可能位于中間位置,目的在于減少接縫。
管片均就位后,開始正式拼裝,為保證管片的穩定性,將管片彎曲螺栓擰緊。后續待管片拼裝成環、管片脫離盾尾后,依次擰緊彎曲螺栓。根據前述提及的思路,確定管片拼裝的基本流程為:
1)操作管片機,將待安裝的管片轉至指定的拼裝區域內。
2)調整拼裝機機械手,使該裝置臨近并鎖住吊裝螺栓。
3)調整待拼裝施工范圍內的千斤頂,使該裝置縮回。
4)由專員操作管片拼裝機機械手,完成一系列動作(將管片抓住、提升、前移、旋轉、就位)。
5)對拼裝機機械手的角度做靈活調整,伸出前期縮回的千斤頂,利用此裝置壓緊管片,同時將螺栓穿至指定位置并擰緊,保證穩定性。
6)機械手松開吊裝螺栓,從管片上移出管片拼裝機,恢復至提升管片的位置,做好準備工作,以便繼續吊裝后續的管片。
7)按照前述提及的流程重復施工,直至標準塊和連接塊拼裝到位為止,再安裝封頂塊。
8)管片拼裝后,及時測量千斤頂的伸長量和盾尾間隙,完整記錄數據,作為分析的依據。管片脫離盾尾時,應再次復緊螺栓[3]。
3.6.1 主要作用
TBM 掘進過程中,向倒數第三環管片背后吹入豆礫石,并用漿液填充倒數第七環的建筑空隙。經過填充操作后,起到如下作用:維持管片的穩定性,避免錯動;提供防水功能;有效防護管片,以免其受到地下水的侵蝕。
3.6.2 填充量的計算
在盾尾后倒數第三環開始填充豆礫石,要求管片外側與巖石間存在的空隙得到有效的填充處理。填充時,按照“先拱底、再兩側、最后拱頂”的流程有序施工,保證填充的密實性,避免豆礫石出現架空的現象。
按式(1)計算每環的豆礫石填充量:

式中,A1為刀盤開挖面積,m2;A2為隧道斷面面積,m2;L為每環管片長度,m;P為豆礫石填充的密度,kg/m3。
3.6.3 注漿量的計算
豆礫石的孔隙率為43%,按照式(2)進行計算,確定每環水泥漿注漿量:

根據設計方案,水灰比為(0.7~1)∶1。
豆礫石及水泥漿注入流程如圖3 所示。
原材料選取方面,豆礫石粒徑為5~10 mm;水泥選用的是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32.5 MPa。施工參數方面,注漿壓力0.05~0.5 MPa,注漿終孔以注漿壓力為主,注漿量為輔,確認各項參數均無誤后,方可終孔。

圖3 豆礫石及水泥漿注入流程圖
綜上所述,雙護盾TBM 的適用性較強,在硬巖、軟巖等地質條件中均具有可行性。隨著技術研究的深入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雙盾構TBM 的應用水平逐步提高,成為地鐵盾構施工中的重要設備。經過本文的分析,提出TBM 雙護盾施工技術的一些具體應用要點,通過合理安排,組織施工,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