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馬巧慧,劉冰,孫英華,丁曉紅,陳國強
(1.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山東 威海;2.威海孫家疃醫院,山東 威海)
近年來,國家對國民健康和藥品行業健康發展愈加重視,先后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高等學校“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多項政策,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從國家宏觀層面對健康產業體系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進行了規劃。這些制度的實施,對于藥品使用領域的藥學服務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藥學專業應用型課程建設和發展,將提升藥學專業服務行業企業的能力,適應醫藥行業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保健的需求。
陳玲玲[1]認為,創新和完善教育體系的良性循環,才能推動藥學人才的培養事業不斷發展進步,促進社會醫藥行業的進步。蔡志奇[2]認為,醫藥學與工學的融合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培養"新醫科"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汪周生[3]認為,高職應用型課程突出技能培養、有效實施項目式教學以及全面評價學生的課程績效,是高職應用型課程標準建設面對的重要問題。
健康中國2030 大背景下,目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對社會藥房從事藥品零售與藥店運營和基層醫療機構人員藥學服務能力需求的矛盾是:
1.缺乏明確的高職藥學專業藥房工作課程培養定位。隨著老齡化增加,疾病譜發生變化,用藥的復雜性越來越高,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逐漸增多,藥師在藥房藥師管理中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質量,改善患者服務滿意度,藥房工作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4-5]。培養能夠服務基層的高端技能型藥學服務從業人員,成為社會急需人才。因此對接市場需求,改革課程內容,增強藥學專業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成為目前醫藥院校的研究熱點之一。
2.有對接工作崗位、體現“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藥房工作教材種類紙質教材為主、形式單一,選擇性有限。
3.缺乏有高水平“校企雙師”教師團隊,教師團隊大多來自應屆畢業生,藥房工作經驗不足,對崗位的需求有調研但深入不夠。企業講師有經驗但對于在校任教的粘性不夠[6-7]。
4.缺乏藥房工作人員在崗培訓的自我提升平臺及社區居民合理用藥健康素養培養平臺。
深入梳理課程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醫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團隊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邀請黨總支書記為核心成員,負責提煉審核思政元素,并梳理構建思政體系。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注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采取“梳理思政元素—搭建思政體系—篩選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思政—及時反饋改進”的循環提升路徑,注重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前沿性與時代性,教學方法的先進性、互動性與針對性,精選優秀案例,科學設計思政目標和教案課件,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1.實施“教學標準建設工程”。重建課程內容圍繞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接零售藥店和藥房的藥學服務相關崗位,融入醫品購銷和執業藥師的職業標準,以及優良藥房工作規范和藥品質量管理規范,建立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證融合”課程標準,適當增加中藥問病薦藥和中藥處方分析等實際崗位內容。將全自動發藥系統、中藥顆粒調配流程,以及新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法》(2019)、《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18)《藥物警戒質量管理規范》(2021)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聚焦課堂“主陣地”,推動課堂革命,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8],打造新時代“金課”。將職業基礎知識、基本素質要求、技能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中,促進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契合整體提升學生職業能力、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要求。
2.教材改革。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院級新型活頁教材《藥房工作實務》、教育部“十三五”規劃教材《藥房工作實務》的基礎上,繼續與威海孫家疃醫院、山東立健醫藥有限公司等建設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內容上“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配套課程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建立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
3.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建立校企課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以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融合為原則,以“工學交替、校企深度融合”[9-10]為平臺,與孫家疃醫院、威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立健醫藥有限公司等構建“校企雙師”的雙元教師隊伍,通過校企雙師的“互聘”機制,確保課程資源緊密貼合藥學服務崗位工作實際,并將藥房員工培訓內容融入到課程資源中,進行有機整合,滿足企業培訓資源的需求,實現校企師資共享。實施課程負責人擔負組織團隊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交流研討教學方式方法,繼續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實施三年培養計劃,提高業務能力,同時按照學院政策,培育教學名師,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繼續建設完善滿足教學需求、整體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相對穩定的教學師資隊伍。
明確課程定位,課程的教學以社會藥房從事藥品零售與藥店運營和基層醫療機構從事藥品調劑與藥房管理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前提設置教學內容。以藥師(士)等相關職業崗位標準考核學生,使學生掌握藥房工作基本技能,具備處方調配和藥品陳列儲存的能力,畢業后能勝任藥品零售與藥店運營、藥品調劑與藥房管理等基層藥房學崗位的工作。依據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專家意見,進行課程改革,修訂課程發展規劃、課程大綱、課程標準、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立體化教材建設,并進行課程實訓條件建設和課程師資建設,有效跟進畢業生、行業反饋,建立“行業-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的“五位聯動”的課程動態良性反饋,及時修訂線上課程資源,同時制定一年小修訂,三年大修訂的教材更新機制,在課程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
適應國家“1+X”證書制度改革要求,通過深入調研與研討,在課程設置中注重課證融合,將藥品購銷、執業助理藥師、藥師(士)職業等級標準內容,轉化為教學模塊納入核心課程教學內容中。學習國藥集團的“藥品銷售”職業證書,積極申報X 證書,形成試點。
1.順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模式、模擬醫院藥房、立健DPT藥房布局,升級藥房管理虛擬仿真教學軟件,搭建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效互動的遠程同步實訓平臺。
2.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和在線課程建設。依托與山東省醫藥企業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組織專業調研,了解崗位工作實際,借鑒國家藥學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經驗和山東省醫藥類高職院校相關課程的建設情況,按照山東省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標準及技術規范,進行系統設計。以崗位為導向,根據藥房和藥店從事藥品調劑與管理、藥品零售崗位的能力要求,遵循學習者的學習進程進行結構化課程設計,涵蓋從藥學服務禮儀、工作流程到各系統常見癥狀和疾病用藥指導的所有基本知識點和崗位基本技能點,為學習者提供系統完整的課程資源,并將崗位真實案例、職業素養、行業規范、崗位職責、職業資格標準、執業藥師考試要求等穿插在相關知識技能其中,建設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特色課程。目前已完成資源素材合計711條,其中視頻動畫類共計388 條。學生通過課程教學平臺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教學平臺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發布學習任務,根據學習情況反饋進行教學設計,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
3.依托課程資源平臺,舉辦大賽。已舉辦“居民用藥常識大賽”、“藥品說明書解讀視頻大賽”、“‘海洲杯’藥學服務技能大賽”等學生感興趣、居民可參與的普及藥品知識大賽活動,將《藥房工作實務》課程建成能滿足學生和居民藥房工作崗位、藥學服務技能培養的學習中心。該課程平臺訪問量已達433043 人次,學生討論數15223 次,總回帖數15216 次(圖1)。

圖1 藥房工作實務的課程資源及活躍度統計
4.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藥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創新創業教育資源[11],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教師指導學生“智能小藥箱”、“急救知識智慧訓練營”等活動,獲得評委一致好評,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5.提高課堂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校企課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用信息化手段多方搭建平臺。開展分層分類學生培養工程,“顆粒化、可視化”構建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職工在職提升、教師靈活搭建課程的立體化的課程資源體系,保證資源豐富全面,滿足不同服務對象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需求。課程素材將按照崗位的實際情況以案例、圖片、視頻、微視頻、動畫、虛擬仿真等多種形式展現,內容上覆蓋課程所有基本知識點和崗位基本技能點,形式上力爭創新,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和使用者自主學習的需求。利用各種媒體技術,深度開發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必要數字資源,充分體現原創性。同時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知識遷移能力,創新融入中、西藥處方調劑、中成藥的用藥推介知識,使之適應學生職業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設置了拓展崗位和素質提升的資源包,構建了以問病薦藥、處方藥銷售等核心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兼顧中藥真偽鑒別等拓展能力的課程層次。
借助全國藥品服務管理類師資培訓基地,開展企業職工素質技能提升培訓、再就業培訓、新成長勞動力培訓等項目,完善“職業培訓包”,充實醫藥企業后備力量(圖2~ 圖3)。藥學專業畢業生企業滿意度達87%。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挖掘和引進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教師指導學生“智能小藥箱”“急救知識智慧訓練營”等活動,獲得院級比賽二等獎成績,受到評委一致肯定。

圖2 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

圖3 企業對畢業生適崗情況反饋
通過“學習通“向社會公眾開放網絡教育課程、科普大賽活動。目前課程已完成資源素材合計711條,其中視頻動畫類共計388 條。依托課程資源平臺,已舉辦“居民用藥常識大賽”“藥品說明書解讀視頻大賽”“‘海洲杯’藥學服務技能大賽”等學生感興趣、居民可參與的普及藥品知識大賽活動,將《藥房工作實務》課程建成能滿足學生和居民藥房工作崗位、藥學服務技能培養的學習中心。
保障藥品安全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也是民生工程。高品質人才培養來自高品質專業建設,同樣離不開對課程的優化統整,離不開課程改革和內容迭代更新。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教學過程只有體現職業性和實踐性,更好擴大課程的適用范圍與人群,提升畢業生的勝任能力[12],才能培養出行業、企業急需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