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的藝術彰顯在食譜書和家庭賬本中、在菜單和購物清單中、在考古學中的發現里、在廚房和餐廳的建筑結構里,以及文學里關于菜肴的描繪之中。但是也許,關于我們吃了什么,怎么吃的最鮮活誘人的例子,正隱藏在純藝術和實用藝術作品中,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以下簡稱《不散的筵席》)試圖用這些從文明起源到文藝復興晚期的資料和繪畫將烹飪學連接起來。書中提供了關于食物儲備與市場的視覺信息,其中,我們可以瞥見植物、水果、蔬菜、魚類、飛禽等是如何來到家庭廚房的,還有一些圖像展示了在各類廚房中,廚師是如何準備食物、宴會與齋戒的,以及貧富階級在正式場合和普通場合是如何享受美食美酒的樂趣的。
本書共分為八個章節,按時間順序,以石器時代洞穴文化為開端,到文藝復興末期近代飲食文化的興起,通過一幅幅藝術作品,為讀者詳解藝術家們是如何詮釋美食背后的文化與價值的。例如石器時代洞穴文化中經常出現的野牛壁畫,在當時不僅代表了食物,也可能象征著權利和力量,甚至是某個王室的象征。到了中世紀,宗教主題和世俗主題藝術品中隨處可見關于日常食物的小插曲,它們可能出現在圣經故事手抄本的插畫里,或是穿插在傳奇或政治事件中的宴席場景中。而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對自然界的直接觀察與來自古代世界的靈感相結合,我們時常能在靜物畫、風俗畫以及宗教主題的作品中發現有關食材和用餐禮儀的驚喜。
作者吉莉安?萊利檢視了自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在各式各樣的繪畫作品中對于食物的呈現,指出了藝術作品補充了大量文字史料所無法提供的信息,比如肉類、魚類、奶酪和蔬菜如何風干,或者如何使用蜂蜜來保存蔬菜。此外繪畫藝術還能展現過去人們耕作、放牧、狩獵、收獲以及交易的場景。
本書包含作者精心挑選的200余幅藝術時尚的經典畫作,囊括了古代手稿、浮雕、瓶畫和馬賽克鑲嵌畫,以及文藝復興時期諸多名家作品,配合風趣幽默的文字,帶你同時領略藝術與美食之美,因此無論作為藝術史還是飲食文化史,本書都具有極高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吉莉安·萊利,英國當代著名美食作家,知名食物史研究者,意大利美食的忠實擁躉。她出生并成長于約克郡,于劍橋大學歷史專業畢業后,前往倫敦的出版領域擔任設計工作。某次去意大利公干時,她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當地美食,并從此矢志不渝。目前吉莉安·萊利已出版了多部關于美食和飲食文化史的著作。
書訊:《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作者:吉莉安·萊利
譯者:向垚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定價:98元C90B1101-6FC7-401F-ADFD-F37E0E2B89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