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蓮
?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是集體產權制度的一次變革,是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村富裕的重要舉措。推進“三變”改革納入了各級政府的工作部署。興城市委、市政府將“三變”改革工作,作為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機遇”“重要改革”“重點工作”,制定下發了全市推進“三變”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層層傳導責任,督促抓好落實。
1.1 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市鄉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牽頭、協調具體工作,督導指導鄉鎮穩步實施具體工作,鄉鎮街道形成了鄉干部包村,班子成員包產業的工作機制。
1.2 摸清家底,確定可變資產
以鄉鎮、街道為主要責任主體,指導試點村組成清產清查工作組,對村(組)所有的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核實工作,重點清查核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經營性資產等。進而確定可變資產。共清查出未承包到戶的耕地16.8萬畝、園地4.3萬畝、林地24.6萬畝、草地16.2萬畝、養殖水面1.8萬畝。經營性資產11228萬元。財政投入到村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資金6320萬元,項目92個。所有資產均經協商、評估后建立了資產臺賬。
1.3 選擇產業模式,確定經營主體
鄉鎮、村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圍繞農村閑置資源、資產和特色優勢產業,制定體現個性的方案,提出有潛力、基礎好的產業作為發展方向。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擬定重點合作對象,經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確定合作的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村集體自營、資源入股(出租)、資產入股(出租)、資金入股、盤活閑置宅基地入股等多種形式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1.4 加強宣傳,引導農戶參與
通過召開成員大會及印發宣傳手冊等形式,對“三變”改革政策進行宣傳,將政策帶來的好處及優勢、可能存在的風險都給群眾講清楚,讓他們認識“三變”、了解“三變”、參與“三變”。動員他們利用手中閑置的資產、資源、資金拿出來參與“三變”,讓“三變”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農戶,享受改革紅利。
1.5 完善保障機制,保證項目穩妥運行
一是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會計委托代理制,加強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的基礎工作。與興城市農村商業銀行合作,開展村級財務會計和村集體經濟審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代理服務工作由興城市農商行負責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組織實施。目前各鄉鎮集體經濟組織賬套已經建立。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制。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在省農業農村廳指定的沈陽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平臺上進行。現已有徐大堡等4個鄉鎮6宗交易成功。
興城市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確定92個試點村,每個村都已確定可變資產和合作的經營主體,并簽訂了合作協議。有3個村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項目的模式,例如三道溝鄉頭道溝村充分發揮革命老區的優勢就,發展紅色鄉村游,籌資建設的革命教育基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使成為股民的村全體經濟組織受益,已接待參觀學習人員1.3萬多人、游客2萬多人,同時極大地推動了頭道溝村農副產品的銷售及農家院建設,形成了以路邊經濟、庭院經濟、果園經濟為一體的經濟產業鏈,粗略估算,農副產品銷售額約達到150萬元,農家院收入約80萬元,帶動了整體致富;有18個村采取利用土地、水面等資源入股經營主體的模式。例如古城街道東八里村利用村35畝荒山資源入興城市黃花山城市公益性公墓,村集體年收益2.1萬元;有34個村采取村集體閑置的村部、小學等資產出租或入股經營主體的模式。例如曹莊鎮中興村將閑置的學校改建成泳裝廠出租,村集體年收益18萬元;有36個村采取將扶貧資金和壯大集體經濟資金入股經營主體的模式,獲得分紅。例如,堿廠村利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資金185萬元、扶貧資金68萬元、其他資金40萬元、村集體資金1萬元注資建設堿廠村心連心花生廠、心連心泳裝廠,上述兩個村辦企業均已對外承包,發包收入25萬元已列入村集體收入,用于股民分紅;有1個村采取將農戶閑置的宅基地整合入股企業的模式,使農民變成股東獲得分紅。例如徐大堡鎮方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145戶村民閑置宅基地集中起來與葫蘆島新核實業有限公司合作,每年每戶保底2000元分紅,目前宅基地最先使用的33戶村民已獲得了保底分紅。
盡管試點村改革工作已經進入正軌,但在改革中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各鄉鎮、村普遍存在對“三變”理解不到位問題,不知道“變”什么,怎么“變”;普遍存在挖掘資源、資產不到位問題,過分依賴上級財政投入的項目形成的資產,激發內生動力不足;普遍存在對文件理解不透,將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等同于“三變”改革,用已實施的村集體經濟項目頂“三變”改革項目;普遍存在對農民變股民理解不到位問題,缺乏組織、引導農戶利用自身的資源、資金、資產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工作舉措,沒有真正發動農民利用自身優勢投資入股等。????
4.1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
建立市主體、鄉鎮負責、村實施的工作機制。市政府整合本地資源統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督導鄉鎮黨委、政府成立工作專班,指導、協調、推進“三變”改革工作。市政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調度、督導、推動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4.2 建立健全協作工作機制
各相關業務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進行分工,抓好落實,落實到科室、落實到人頭,全力推進“三變”改革工作。加強政策把關,強化工作指導。
4.3 建立健全資金整合機制
建立財政局牽頭建立扶持項目資金整合機制,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等有關涉農扶持項目(資金)部門要積極配合,采用召開會議方式,集體研究項目,將扶持資金向試點村傾斜,并做好資金額度分配工作。要建立項目競爭性扶持機制,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農業農村發展,充分發揮所有涉農資金的聚合效應和整體合力。?
4.4 建立健全權益保障機制
建立法律援助機制,完善規范合同文本,幫助農民、經營主體、村集體規范完善法律手續,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村集體、農民入股的經營主體解散、破產后優先保全農民、村集體的股權財產權利的機制。
4.5 建立督查考核獎勵機制
市委、市政府繼續對各鄉鎮街道“三變”改革工作開展督查。實行月督查制。12月底前,鄉鎮、街道每月8日前,將本鄉鎮、街道“三變”改革進展情況,經領導簽字、加蓋公章后,上報市委農辦。對工作遲緩、效果不明顯、損害農民利益等突出問題進行通報,并責令限期整改。市委農辦將工作開展情況匯總后上報市委、市政府,并在全市通報。將“三變”改革成果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對工作成效明顯的,要進行表彰獎勵。村集體經營年收益超過5萬元的,可以從經營收益中提取不超過10%比例、對增量部分還可以從中提取不超過20%比例用于獎勵,兩項資金合計不超過50萬元。興城市積極探索,根據“三變”改革項目實際,合理確定村干部薪酬獎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