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農田水利的管理方法需要更加科學合理,才會讓我國的農田水利灌溉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從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現狀來看,在灌溉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從而促進農田水利灌溉能夠為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我國的農業發展中離不開農田水利灌溉,但是目前的農田水利灌溉技術及其管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發展受到阻力。為了盡早實現高效的現代化農業,要對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從而為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農業發展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農業生產和淡水資源的利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農業的不斷發展中,我國的淡水資源逐漸變得緊缺。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就需要更加重視農田灌溉管理工作,切實解決好水資源的浪費問題,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應用先進的灌溉技術,選擇出科學合理的節水型灌溉方式。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新時期的農業發展中,農田水利建設越來越重要,但是農田水利灌溉在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使得農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滯后性,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2.2 設施建設不完善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太完善,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進程緩慢。已有的灌溉設施普遍陳舊,損耗比較嚴重,由于缺少專項資金支持,灌溉設備得不到及時地檢修與維護,嚴重影響了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設備的推廣,最終導致農作物的產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制約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效益低下
目前的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水利灌溉效益低下,防滲襯砌率相對較低。農田水利灌溉對水資源的要求比較高,但是我國的淡水資源并不充足,部分水資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用水質量得不到保證,那么在進行農田水利灌溉時,灌溉效益也就無法得到保證。防滲襯砌率低的問題在大部分的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灌溉時,就容易出現滲漏、堵塞、垮塌等問題,使得水利灌溉存在安全隱患。
2.4 灌溉方式和灌溉技術相對落后
當前多數的農業管理部門將農作物的增收作為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因而忽略了很多新設備、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因此,在選擇灌溉方式和灌溉技術時,依舊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大水漫灌形式。這樣的灌溉方式不僅效率非常低、投入的人力成本非常高,還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所以需要積極引進并推廣先進的灌溉方式,如滴灌等,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農業生產。
3.1 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模式
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樹立科學的管理觀念,建立健全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使現代化的科學管理觀念能夠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有了科學的管理理念作為農田水利灌溉的指導,會讓農業的發展效益更加顯著。現代化的發展中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規劃農田水利管理制度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設置獎懲制度和晉升機制,使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更加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工作效率,促進農業的全面發展。
3.2 重視農田水利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力度,尤其要重視農田水利的管理工作,將資金合理地投入到灌溉設備和設施的檢修與維護中,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維修,保證水利灌溉工作能夠高效率完成,高質量地發揮出農田水利灌溉基礎設備和設施的作用,為農業生產提供設備基礎。
3.3 培養專業人才,引進節約型灌溉技術
為了讓農業發展能夠達到更高的發展層次,就需要對現代農業進行有效的宣傳,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到農業發展建設中,尤其是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人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人才可以給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帶來安全保證。農業的發展對于農田水利灌溉技術應用的要求比較高,在水資源有限的背景下,提高水利灌溉技術利用率,擴大有效的灌溉面積,最大程度的節約水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質量,可以為農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和技術基礎。
3.4 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
傳統的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理念。新型節水灌溉技術可以為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證土壤的濕潤度,還可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在選擇灌溉方式和灌溉技術時,需要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常用的節水型灌溉方式和灌溉技術有,低壓管道灌溉技術、微灌技術以及滴灌技術和噴灌技術等。只要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每種節水型灌溉技術都能給當地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資金投入也會有所增加,先進的水利灌溉技術會被不斷引進,專業的農業人才也會被大量培養,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逐漸完善。科學的管理模式會讓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更加符合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
作者簡介:王久榮(1991-),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農田水利灌溉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