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周燕 樊磊
摘 要 伴隨著現代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各地地方政府開始大力開發和建設紅色旅游項目,紅色旅游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成為各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進行調查,將其劃分為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名人故居、陵園墓園、革命歷史紀念館和博物館、紀念性雕塑五類。分別論述每種類型的景觀特征,進行案例分析。提出紅色園林景觀規劃改造建議:1)充分尊重和了解當地歷史背景和自然環境;2)加強紅色園林景觀資源的挖掘與凝練;3)注重特色鄉土植物的利用和配置,提高其豐富度;4)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園林理念和手法,充分發揮新時期紅色園林景觀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 紅色文化;園林景觀;沈陽市;景觀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50
收稿日期:2022-01-05
作者簡介:王雅楠(1998-),女,吉林白城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E-mail:746978672@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leifan56@163.com。
在中華民族解放的斗爭中,革命先烈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篇章。構建紅色園林景觀的根本目的是讓參觀者緬懷革命先烈,回顧歷史,深入了解當地紅色革命文化,體驗當地自然風光和獨特民俗風情[1]。紅色園林景觀對于加強革命優良傳統教育,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提高革命老區的文化影響力和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沈陽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遼寧省腹地,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市共有10個區、2個縣、1個縣級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優勢和優良條件[2]。沈陽市現有豐富的紅色園林景觀資源是相關歷史遺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對于該方面的文獻研究是零散的,沒有對其進行過系統的分類和研究分析。本文通過對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進行系統的調查與分析,旨在了解紅色園林景觀資源的類型,同時提出關于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改善和利用的優化建議,以期為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支撐。通過深入挖掘紅色園林景觀資源中蘊藏的紅色基因,使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傳達沈陽市特有的歷史文化氣息。
1? 相關概念
關于“紅色文化”的含義,劉紅梅作了這樣的闡釋:在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三個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紅色物質文化、紅色制度文化、紅色精神文化三大文化的有機結合[3]。紅色文化的物質堡壘是“紅色物質文化”,包括革命戰爭時期的遺址、名人故居等?!凹t色制度文化”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等。“紅色精神文化”是指中國人民在各個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小說、故事、影視、歌舞等[3-4]。對于紅色景觀的定義,姚德權有如下理解:紅色景觀屬于紅色物質文化,它是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形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同時又未經過改造的革命戰爭遺址等;二是紀念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艱苦奮斗的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的豐烈偉績,從而進行人為建設或改造的以革命事件或精神為主體的園林景觀形式[5]。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紅色園林作如下界定:“紅色園林”屬于紅色景觀,指在一定范圍內,利用園林工程、園林藝術等內容,圍繞紅色文化主題,人為地改變地形、栽植植物、營造園林要素、設置紅色元素、布置園路等,將其改造成具有紅色內涵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園林空間。因此在紅色園林景觀的總體布局和景觀設計上要以突出紅色文化的內涵展開。為此,筆者對這一概念作如下闡釋:1)園林概念的前提是要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即園林有邊界且要有一定面積。2)在園林景觀中,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廣場、道路和園林小品等都是構成園林的景觀要素,單獨的一個要素出現時,并不足以稱之為園林。3)紅色園林包含兩個功能,一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這是由紅色園林的建設目的和核心屬性決定的;二是由園林的性質所決定的游憩或其他活動功能。
2? 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分類
沈陽市漫長而曲折的紅色革命歷史孕育了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的紅色園林景觀。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制定相關的紅色園林景觀分類的國家標準體系,學術界對紅色園林的分類研究也缺乏權威。因此本文基于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分類體系,根據對紅色園林景觀的相關理論[3,6-7],結合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的特點,對紅色園林景觀進行系統分類,將其分為名人故居、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陵園墓園、帶有館外園林環境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紀念館(以下簡稱為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紀念館)、帶有小型城市綠地空間的紀念雕塑(以下簡稱紀念性雕塑)(見表1)。
3? 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調查與分析
3.1? 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現狀
據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普查統計,沈陽市有眾多遺址遺跡、名人故居、陵園墓園等紅色園林景觀(見表2)。沈陽市作為歷史文化老城,英雄事跡比比皆是,他們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團結作出的突出業績,是沈陽市和全國人民的驕傲。目前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總體建設水平并不突出,只有少數的紅色園林景觀保護開發現狀相對較好。而近年來,在扎實推進沈陽市紅色旅游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沈陽市的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給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建設帶來了發展契機。
3.2? 沈陽市各類紅色園林景觀特征
3.2.1? 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景觀
沈陽市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景觀多是集紀念性、旅游性和文化性于一體的紀念性景觀,它與沈陽市總體景觀相互融合。目前該類景觀結合了沈陽市紅色文化內涵和地形特征,體現出了沈陽市革命文化、人文特色的獨特風貌。此類景觀整體氣氛莊重肅穆,可以使人們通過參觀而真實地感受歷史的畫面,實現該類景觀的價值和意義。例如中共滿洲省委舊址,該景觀建筑為一座青磚瓦房,東側的建筑為1927—1929年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區內園林植物以松柏喬木、草甸和野生植物為主,生長繁茂,整體生態環境良好,地勢平坦開闊。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遺址的保護與改造,將當時的遺址真實地呈現給參觀者,讓參觀者置身其中,以體現歷史的滄桑和遺址的原真。
3.2.2? 名人故居景觀
沈陽市名人故居景觀,總體來說在園林景觀上是比較成功的,其共同的特點就是盡量保持原有的風貌,包括原有的建筑格局、園林植物、園林小品,甚至室內的擺設。唯有如此原汁原味才能真正反映其舊主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再現其當年真實的生活場景。例如陳云舊居,該景觀建筑以高二層的日式建筑為主,建筑為水泥瓦頂、磚木結構,規模較大,造型莊重。區域內建筑幾乎全部得到修復,風化后的墻面磚也進行了細致修補,在景觀外圍還設置了高大圍欄。區內設有名人雕塑、簡介碑、汀步、花箱等園林要素。區域內的園林要素采用自然式布局,園林植物均按規則式種植,其中栽植的鄉土植物占較大比例,在喬木選擇中,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差別不大,而灌木以常綠灌木為主。陳云舊居整體環境清幽、淡雅,給人以親切之感。
3.2.3? 陵園墓園景觀
沈陽市陵園墓園景觀規劃設計,主要是借助地形起伏特征,利用植物和建筑元素,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景觀氛圍。由于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陵園墓園景觀的重視,此類景觀環境整潔、管理到位,從而更好地發揮出了紀念意義。例如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其入口高差較大,其余場地較平坦。陵園景觀采用規整的中軸對稱布局,地形整體呈北高南低??姑涝沂考o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紀念堂、烈士紀念廣場四個部分共同構成陵園景觀整體。紀念館前廣場前矗立著展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英勇殺敵的群雕,突出了戰士們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陵園景觀園林植物主要采用規則式的種植方式,目的是突出該場地莊重、肅穆的環境氣氛。園區共種植了四千多棵松柏等樹木,松柏類植物普遍栽植于入口廣場及紀念區域,目的是引導空間序列。
3.2.4? 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紀念館景觀
沈陽市革命歷史博物館與紀念館景觀是從紀念意義、建筑環境、城市規劃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而建成的,創造了莊嚴而寧靜的氛圍,以此達到紀念的效果。該類景觀的主體通常是一座歷史紀念性建筑,以高大雄偉的形象展示在參觀者面前。例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它由殘歷碑、警世鐘亭、主陳列館、勝利紀念碑、露天陳列區、辦公區等幾部分組成,其主體為現今博物館標志性殘碑建筑。紀念館前為一大型廣場,廣場平坦開闊,為規則式布局。廣場邊緣通過組合花壇、景觀置石、雕塑小品等園林元素形成視覺焦點。廣場鋪裝主要為水泥、廣場磚,顏色為灰白色。館外綠化面積較大,園林植物在廣場上也遵循規則式布置,只有在廣場周圍進行自然式配置。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雕塑采用多種元素相結合的方式來突出紀念主題意義,并多采用能體現沈陽市文化特色和紀念館景觀的元素,以表達沈陽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以此突出革命先驅者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文化。
3.2.5? 紀念性雕塑景觀
沈陽市依據當地自然風景特點、山勢趨勢和地形地貌等特征,將大多數紀念性雕塑景觀建立在城市的觀景較好、地形平坦的位置,保證紀念性雕塑景觀定位于人們視線的焦點。比如位于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廣場中心的東北解放紀念碑,它是巨大的三角碑亭造型,該造型設計能夠突出紀念意義,讓參觀者更加敬畏。紀念碑廣場為一個開放式圓形環島,廣場中央是標志性的六瓣花壇,花壇內6棵云杉被美人蕉簇擁著,廣場周邊還有4個扇形柵欄和4條綠化帶。東北解放紀念碑周圍環境以公園化的形式布置,廣場具有游憩、休閑功能,可以進行休憩學習和主題思考等活動。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對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資源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到沈陽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城市魅力,為發展紅色園林景觀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同時也發現目前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規劃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現狀中的不足,提出如下景觀規劃改造建議:1)充分尊重和了解當地歷史背景和自然環境;2)加強紅色園林景觀資源的挖掘與凝練,豐富景觀紀念內容,突出紅色文化內涵;3)在植物方面要注重特色鄉土植物的利用和配置,提高其豐富度;4)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園林理念和手法,充分發揮新時期紅色園林景觀的精神力量,不斷推進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建設。開展紅色園林景觀的建設與開發,對展示沈陽市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同時也可進一步發揮沈陽市紅色園林的優勢,促進沈陽市紅色園林景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天佳.全面振興視域下遼寧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初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22-24.
[2]? 呂鋒,賀靜,何芳.沈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播研究[J].決策與信息(上旬刊),2019(7):49-54.
[3]? 劉紅梅.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傳承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2.
[4]? 周巍.廣西紅色園林典型案例調查與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16.
[5]? 姚德權.紅色文化在廣安市城市園林景觀中的傳承和應用現狀及發展策略[J].南方農業,2017,11(12):66-67.
[6]? 方世敏,鄧麗娟.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J].旅游研究,2013,5(1):36-40.
[7]? 付臣.沈陽城市旅游發展的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