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聲樂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與藝術價值。合唱這種演唱形式相較于其他音樂藝術表演形式,更加依賴表演者之間的彼此協調與配合,需要專業人員在演唱過程中達到協調統一的效果,從而更好地與音樂融合。合唱指揮是整個合唱過程的重要引領者,在合唱的整個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唱指揮在合唱過程中要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以及表情神態等信息將音樂節奏以及音樂情感傳遞給合唱表演者,從而讓所有的合唱人員能夠通過合唱指揮發出的信息,更好地調整表演節奏與表演狀態。合唱團要想實現在表演中的良好效果,必須在訓練過程中運用正確的訓練方式與訓練技巧。從目前合唱訓練的主流方式來看,絕大多數的合唱團在訓練的過程中依舊采用了較為傳統的訓練方式,主要通過對神態表情的模仿練習以及聲音訓練等形式對合唱隊員進行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訓練技巧以及系統的訓練體系,因此在合唱訓練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問題。隨著合唱表演形式的日漸豐富,合唱團的訓練要充分結合時代背景與表演的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合唱團的訓練技巧,幫助合唱團表演。本文基于合唱指揮在合唱團的重要作用,提出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并對合唱團的訓練技巧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合唱指揮在合唱團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合唱表演過程中指引方向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合唱表演作品是通過對音樂原作的重新改編而完成的,是對原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不僅要求合唱之前對原本的音樂作品進行透徹的理解,還需要根據合唱表演的具體表現形式對音樂作品進行適當的改編,使音樂與表演形式進行良好的結合。在整個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合唱指揮作為現場合唱節奏控制的重要依據,是整個合唱表演良好開展的重要因素。在合唱表演過程中要將音樂作品進行重新詮釋,將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通過肢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等方式傳遞給合唱表演者,從而讓合唱表演者通過合唱指揮所傳達出的信息進行表演節奏和狀態的調整。
(二)在合唱訓練中的指導作用
合唱的表演形式相較于其他的演唱形式需要更高的協調程度與配合程度,因此,在合唱表演訓練中,更加強調合唱表演者演唱節奏的準確性練習以及個體與集體的協作練習,從而實現所有合唱者在合唱過程中能夠達到高度的一致和統一。而合唱指揮在合唱的整個訓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合唱指揮在整個合唱曲目以及合唱訓練中均有深度的參與,在合唱練習中,合唱指揮承擔著合唱教練的重要角色。合唱指揮要根據合唱曲目的具體風格以及合唱表演的具體要求對整個合唱隊伍進行相應的編排和調度,充分發揮合唱表演者的不同聲音特質,進行合理的演唱安排,使合唱隊伍在演唱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因此,合唱指揮在合唱的訓練過程中,不僅要對合唱表演者進行相關的演唱技能訓練,還要進行復雜的演唱編排工作,通過反復的調整與實驗將合唱團隊整體發出的聲音調整至最佳效果。由此可見,合唱指揮不僅是臺上表演中的重要指引,同時也是臺下訓練的重要指導。
(三)對合唱作品藝術價值的提升作用
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使合唱作品被賦予了更多的情感內涵,也就是對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我國音樂作品中有很多通過合唱的表演形式進行二次創作取得成功的案例,例如《黃河大合唱》。在《黃河大合唱》的演繹中,我們能夠從合唱者的聲音以及與音樂的配合中感受到非常豐富的情感。《黃河大合唱》通過對音樂原作良好的二次創作,賦予了《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新的生命與藝術內涵。在這樣富有情感和藝術內涵的作品表演中,更加需要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對音樂作品進行透徹的感悟以及深刻的理解,并將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內涵以及情感變化,通過自身的表情以及身體語言傳達給合唱表演者。由此可見,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過程中不僅發揮著對合唱表演效果與節奏的控制調節作用,同時也是整個合唱表演的情感內涵體現與藝術靈魂所在。
二、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
通過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中發揮的作用,我們能夠看出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合唱這種藝術表演形式對合唱指揮有著諸多的專業要求。不僅需要合唱指揮對指揮動作的精準訓練和掌握,還需要其對音樂作品有著深刻的洞見和理解,并通過自身的神態表情以及動作語言準確地表現出來,實現對合唱表演者的精準指揮。與此同時,合唱指揮在合唱訓練中還要掌握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技巧,根據表演者的不同特點與優勢,實現對合唱表演的科學編排。
(一)在音樂選擇和音樂編排上的基本要求
在合唱音樂的選擇上,合唱指揮要根據合唱團內合唱人員的實際情況以及歌曲演唱的難度進行綜合考量,保證歌曲的選擇能夠與合唱團的演唱能力與演唱水平相符。例如,根據合唱團中不同音域的合唱隊員數量以及聲線的不同,對歌曲進行篩選,保證在合唱的過程中,所有合唱者都能通過自身的演唱實現與團隊其他成員的完美契合。合唱指揮在音樂的選擇上,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聲音判斷能力,還要具有對音樂良好的藝術審美和準確的感知,保證所選擇的音樂充分契合合唱表演的內涵與靈魂,例如《黃河大合唱》這個曲目充分契合了愛國主義的情懷與精神內核。與此同時,合唱指揮要具有良好的音樂編排以及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能力。這就要求合唱指揮對合唱表演的內涵進行充分理解與感知,對合唱選用的音樂作品進行體會,從而實現基于合唱表演的藝術內涵對音樂作品進行恰當的改編。
(二)在合唱訓練中的基本要求
合唱訓練在合唱表演的整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也包括合唱指揮在訓練中要具備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與訓練技巧。在合唱的訓練中,合唱指揮要對合唱團當中所有成員的聲音特點以及音域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排練中根據不同合唱表演者聲音的特點進行合理安排。首先需要指揮對合唱的曲目充分熟悉,其次需要指揮對合唱團隊中不同表演者的聲線情況充分了解,最后需要指揮具備良好的音樂編排和聲音協調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編排,將合唱團所有人的聲音完美地融入合唱的音樂中。[1]
(三)在合唱表演過程中的基本姿勢要求
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中具有點睛之筆的視覺作用,雖然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中沒有直接面對觀眾,但是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合唱指揮的姿態與動作直接影響到合唱表演者的演唱節奏與演唱狀態。與此同時,合唱指揮的一舉一動對整個合唱表演舞臺的協調性與美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與影響。因此,在合唱表演中正確、良好的指揮姿勢也是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合唱指揮要保持身體直立,保證上肢的動作不能影響到整體的平衡,避免身體隨著上肢的晃動而一起晃動。同時,合唱指揮在表演過程中目光要聚集到合唱者身上,保持與合唱者從頭至尾的眼神交流,從而保證合唱者與合唱指揮之間良好的信息溝通與情感連接。合唱指揮要注意手部姿勢盡量規范,同時又不能夠過于拘謹,保證動作的放松、自然、大方,注意手臂在指揮過程中不要過于僵硬,保持一定的彎曲度,同時注意避免兩只手臂出現交叉碰撞的情況。[2]
(四)在合唱表演過程中信息傳達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合唱演出指揮時,對合唱指揮除姿勢方面有所要求外,還要求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過程中保證肢體動作傳輸信息的有效性,因為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和節奏是合唱者在舞臺中的重要表現依據,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素質不僅僅是在表演中具備標準的姿勢與動作,還要保證自己的肢體語言能夠向合唱者準確傳遞信息,包括演唱的狀態、演唱的節奏、演唱的情感等。因此,合唱指揮要對自己的指揮動作進行反復打磨與推敲,保證在合唱表演中所采用的指揮動作能夠有效、精準地傳達音樂中的節奏以及情感,從而幫助合唱者在合唱表演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地進行合唱。[3]
三、合唱團的訓練技巧提升策略
合唱為當代聲樂表演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相較于很多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合唱表演更加依賴于整體演唱的排練和協調,不同于常規音樂演唱的表現形式,表演者能夠在舞臺上根據現場的氛圍以及情緒的變化進行自由的演唱和發揮,在常規的音樂演唱形式下,表演者的自由度更高,音樂作品呈現的效果也具有多變性。而在合唱的表演藝術中,合唱表演者要按照現場的節奏與訓練過程中的演唱習慣進行準確執行,因為想要實現合唱過程的高度一致與協調,就必須保證每一個演唱者都按照節奏與約定進行精準地執行,也就是說,合唱團的訓練的最終成果就是在舞臺上的呈現效果,由此可見,在合唱團的訓練中,要使用有效的訓練技巧提升訓練的效果。[4]
(一)根據不同風格的演唱曲目幫助演唱者創建相應的歌曲情境
演唱情感的把握是演唱過程中的重要元素,正確的情感投入能夠使演唱者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變化,實現更富情感、更具靈魂的演唱。但是演唱情感的培養不同于演唱技巧的傳授,演唱的情感是一種演唱者自發的情緒,合唱指揮很難通過固有的教學方式培養演唱者的演唱情感。在這樣的背景下,合唱指揮可以采用引導式的訓練模式,根據演唱曲目的不同以及不同曲目中的情感元素,幫助演唱者構建相應的演唱情境,從而實現更好的情感滲透。例如,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合唱訓練中,由于很多演唱者沒有見到過草原的景象,也不能夠真切體會到在草原地區生活的人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很難進行準確的情感把握。這種情況下,合唱指揮就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方式幫助演唱者對草原以及草原地區人們的情感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感知,幫助演唱者構建一個熟悉的演唱情境與演唱情緒,從而使演唱者能夠根據歌曲的情境找到合適的演唱情感。[5]
(二)根據不同風格的演唱曲目采用不同的表情語言
合唱指揮的表情語言在合唱的表演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合唱指揮要在訓練中根據不同歌曲的風格以及情感采用不同的表情語言,從而幫助演唱者能夠根據合唱指揮的表情基調以及在指揮過程中的表情變化進行相應的演唱狀態調整。對于莊嚴肅穆的歌曲,合唱指揮需要保持表情的嚴肅與莊重,并通過眼神將歌曲的情感傳達給合唱表演者,使得表演者能夠快速進入情緒。在面對一些歡快的歌曲,如《眾人劃槳開大船》這類作品時,合唱指揮在訓練中要保證面部表情的放松和愉悅,從而帶動合唱者準確地感知歌曲的情感基調,并在演唱過程中將情感有效傳達。[6]
(三)根據演唱曲目的不同風格設置訓練情境
合唱指揮可以根據合唱曲目的不同風格與不同元素,進行相應的訓練場景選擇。在實際的訓練中,如果需要在專業的音樂教室完成,無法選擇相應的音樂場景時,合唱指揮也可以根據訓練場地的實際條件進行情境的打造。例如,在演唱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時,合唱指揮可以根據歌曲中的具體元素進行相關的圖片搜集,利用相關的圖片對訓練場景進行布置,從而幫助合唱者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沉浸在演唱歌曲的情境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唱指揮的專業能力水準會直接影響合唱團在演唱過程中的表演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合唱指揮必須具備相關基本要求,以保證合唱指揮在合唱表演過程中準確地向合唱者輸出信息,從而實現與合唱表演者的良好配合并打造完美的合唱演出。
參考文獻:
[1]孔蕊.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和合唱團訓練技巧分析[J].戲劇之家,2019(10):63.
[2]劉云鵬.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與合唱團訓練方式研究[J].黃河之聲,2015(22):51.
[3]王麗芳.淺談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和合唱團訓練技巧[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2):125-126.
[4]顧兆杰.專業合唱指揮是非專業合唱團健康發展的需要[J].音樂生活,2015(02):21-23.
[5]李金波.合唱指揮的素質要求及教學技巧初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
(01):187-192.
[6]周玉娟.找準定位改變方法拓展資源——普通大學生合唱團訓練方法新探[J].北方音樂,2015(6):161-162.
(作者簡介:潘進,男,新疆昌吉州昌吉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音樂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