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蔓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人率先提出研制一種無人駕駛的小型飛機,并將其應用于戰場上。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響應,由此誕生了一種訓練用的靶機(指用作靶標的機器或裝置,屬于無人機的一種)。靶機技術經過20 多年的發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廣泛用于訓練防空炮手。戰后,退役的飛機被大量改裝為靶機或用于特殊研究,成為近代無人機發展的先驅。
隨著信號處理與通信技術、新型材料、自動駕駛儀等先進技術的加持,無人機成了沙場利器,并很快從軍用拓展到海洋、農業等民用領域。
無人機要實現自主飛行、順利地完成指定任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其中涉及到3 項關鍵技術,分別是飛行控制、導航和制導。無人機的飛行控制技術集中體現在它的飛控系統上,即飛行管理與控制系統。
無人機主要由飛機機體、飛控系統、數據鏈系統、發射回收系統和電源系統等部分組成。無人機要實現自主飛行、順利地完成指定任務,涉及3 項關鍵技術,分別是飛行控制、導航和制導。其中對無人機的穩定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精準度、實時性等產生重要影響,對飛行性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被稱為無人機“大腦”的飛控系統,即飛行管理與控制系統。
飛控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確保無人機在空中受到干擾時能夠穩定飛行姿態和飛行軌跡,按照地面無線指令的要求準確地調整飛行姿態與飛行軌跡,同時完成數據傳送、導航計算等工作內容。
懸停、垂直升降、翻滾和俯仰運動是無人機的基本動作,無人機完成這些操作時先要通過多種傳感器將自身的姿態數據傳給飛控系統,再由飛控系統進行計算和判斷并下達指令。執行機構接到指令后,才能完成相應動作和調整飛行姿態。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無人機的應用范圍愈加廣闊,深入海上防空領域也成為其發展趨勢之一。海洋擁有豐富的生物和礦產資源,海洋貿易量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占比達90%,是各海洋大國爭奪的焦點。
海上環境具有高鹽霧腐蝕、高溫濕熱的特點,要想在海上長時間活動,海洋型無人機需要具備耐腐蝕性的特殊“防護服”,所有設備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密性(在一定水壓作用下保持不透水的密閉性能、防止水滲漏的能力)等級,設備電路板需噴涂三防漆(用于保護線路板及其相關設備免受環境侵蝕的涂料),載荷設備也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相比有人操縱的海上巡邏機等,海洋型無人機在機動性、滯空時間、監控范圍、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具有更明顯的優勢,這也使其在海疆執行全天候偵察、監視、巡邏、目標精準定位等任務時得心應手,堪稱“海洋衛士”中的生力軍。903FA093-A13B-4D06-BB5A-61DD5231C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