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興征



摘要 通過實地調查、測量、查閱文獻等方法,對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內的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規(guī)劃區(qū)內共有維管植物112科316屬580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14種,裸子植物4科8屬15種,被子植物98科296屬551種。園林觀賞植物有43科77屬110種,其他野生植物有69科238屬470種。從生活型、觀賞特性等方面對觀賞植物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公園今后的植物配置和管理提供幫助。
關鍵詞 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植物;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S7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1-010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2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Qingyun Lake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in Shandong
SHI Xing-zheng
(Shandong Province Xintai City Management Service Centre, Xintai, Shandong 271200)
Abstract The plant resources in Qingyun Lake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80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316 genera and 112 families, including 14 species of ferns belonging to 12 genera and 10 families, 15 species of gymnosperms belonging to 8 genera and 4 families, and 551 species of angiosperms belonging to 296 genera and 98 families.There were 43 families, 77 genera, 110 species of ornamental plants and 69 families, 238 genera, 470 species of other wild plan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rnamental plants from the aspects of life form,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plant dispo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ark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Qingyun Lake Provincial Wetland Park;Plant;Investigation;Analysis
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是以維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為目的,以展示和利用濕地生態(tài)功能為宗旨,以體現(xiàn)當?shù)匚幕癁樘厣氖〖墲竦毓珗@,整個公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整個公園規(guī)劃面積1 492.8 hm2,主要包括青云湖(東周水庫)、青云山、青云湖公園、濱湖廣場、清音公園等。根據(jù)濕地公園的植被現(xiàn)狀及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需求,對植物生長狀況、習性、種類等普查建檔,有利于恢復湖濱帶植被,保護濕地植物資源,全面維護青云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因此,將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打造成魯中維系水資源安全示范、生物多樣性豐富、整體形象突出、濕地景觀獨特、科普教育與濕地生態(tài)旅游兼?zhèn)洌哂惺痉蹲饔玫某鞘薪紳竦毓珗@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位于山東省新泰市城區(qū)東郊,規(guī)劃區(qū)西起濱湖路,東至龍廷河沙坡大橋,北起240省道、東湖路(XJ19縣道),南抵青云山山麓。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 ℃,極端最低氣溫-19.8 ℃,極端最高氣溫 42 ℃,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降水量730.2 mm,年最少降水量422.1 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形成春旱、夏澇、晚秋又大旱的局面。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4 m/s,主要風向為東北方向,境內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7—8月最大,為80%;1—5月最小,為57%。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445.6 h,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506.8 J/cm2。無霜期年平均195 d,最多211 d,最少170 d。作物生長期245.9 d,≥0 ℃持續(xù)期284.1 d,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冰霍和干熱風等[1]。濕地公園氣候特點與全市基本相似,庫區(qū)受山地地形、水體和森林、植被的共同影響,夏季最高氣溫低于城區(qū)1~2 ℃,年平均氣溫較城區(qū)低0.3 ℃。
1.2研究方法
首先對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分布地點、生長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并認真做好記錄。然后對前期的調查記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通過查閱《中國植物志》[2]、《花卉學》[3]、《園林樹木學》[4]等文獻以及網(wǎng)上搜索等方法,對植物種類進行鑒定、分類、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據(jù)《中國植被》的分區(qū),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地處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植物資源豐富。規(guī)劃區(qū)內共有維管植物112科316屬580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14種,裸子植物4科8屬15種,被子植物98科296屬551種,其中雙子葉植物82科225屬431種,單子葉植物16科71屬120種[5-6]。經(jīng)統(tǒng)計,園林綠化植物有43科77屬110種,其他野生植物有470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分別為銀杏( Ginkgobiloba)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均為栽培;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3種,為蓮(Nelumbo mucifera)、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濕地公園內常見的落葉闊葉林有楊樹(Pterocarya stenoptera)、槐樹(Sophora japonica)、杏樹(Armeniaca vulgaris)、山楂樹(Crataegus pinnatifida)、核桃樹(Juglans regia)等。587650CC-4F86-439D-AF3D-6888A6559DD7
2.1 園林觀賞植物種類組成
經(jīng)調查統(tǒng)計,園林觀賞植物有43科77屬110種,表1顯示單種科有21個,占總科數(shù)比例48.83%,主要有懸鈴木科、小檗科、柿科、毛茛科等;寡種科有18個,占總科數(shù)比例41.86%,主要有柏科、菊科、木蘭科、漆樹科等;中等科有3個,占總科數(shù)比例6.98%,主要有豆科、木樨科、松科;較大科有1個,占總科數(shù)比例2.33%,為薔薇科。
生活型是植物對所在環(huán)境綜合條件長期適應而表現(xiàn)在外貌上的類型,它是植物體與環(huán)境間某種程度上統(tǒng)一性的反映,根據(jù)生活型不同可以分為喬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等類型[7-9]。
2.1.1 喬木種類組成。
園林觀賞植物中喬木共22科43屬62種(表2),在所有園林綠化植物種類中占比為56.36%。常綠喬木13種,占總喬木數(shù)量的20.97%,落葉喬木49種,占總喬木數(shù)量的79.03%。按觀賞特性分,又可分為觀形、觀葉、觀花、觀果植物[10]。其中,觀形樹木31種,占喬木總量的50.00%,主要以松科(Pinaceae)、柏科(Pinaceae)、銀杏 (Ginkgo biloba)、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等大喬木為主;觀葉樹木13種,占喬木總量的20.97%,主要是樹葉形狀多樣的中型葉類喬木,或者葉色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的季節(jié)葉色類喬木,主要有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元寶槭(Acer truncatum)、雞爪槭(Acerpalmatum Thunb)、紅楓(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 )等;觀花樹種27種,占喬木總量的43.55%,春季開花樹種有榆葉梅(Amygdalus triloba)、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杏(Armeniaca vulgaris)、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日本櫻花(Cerasus yedoensis)等,夏季開花樹種有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百日紅(Gomphrena globosa)、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石榴(Punica granatum)等;觀果類植物有6種,占喬木總量的9.68%,主要是石榴(Punica granatum)、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柿樹(Diospyros)等。
2.1.2 灌木種類組成。
經(jīng)統(tǒng)計,園林植物中灌木共9科13屬22種(表3),在觀賞植物總種類中占20%。常綠灌木6種,占比27.27%;落葉灌木16種,占比72.73%。觀葉灌木共7種,為黃楊科、木樨科、衛(wèi)矛科和小檗科的灌木;觀花灌木15種,以薔薇科居多。
2.1.3 藤本植物種類組成。
經(jīng)統(tǒng)計,園林植物中藤本植物4科4屬6種,占觀賞植物總量的5.45%,應用較少(表4)。
2.1.4 草本花卉種類組成。
經(jīng)統(tǒng)計,草本花卉共11科14屬15種,占觀賞植物總量的13.64%(表5)。觀葉植物共2種,占13.33%,分別為麥冬和馬藺;觀花植物13種,占比較大,為86.67%。
2.1.5 草坪和竹類植物種類組成。
草坪均為高羊茅( Festuca elata)、黑麥(Lolium perenne)、早熟禾(Poa annua)3種混播的冷季型草坪。 禾本科竹類共有毛竹和淡竹2種。
2.2 其他可利用植物資源
濕地公園可利用資源植物種類較多,約有100種,按其性質和用途分為藥用植物、野菜資源、纖維植物、蜜源及輔助蜜源植物、飼料植物5類。
2.2.1 藥用植物。
主要有節(jié)節(jié)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木槿(Hibiscus syriacus)、車前(Plantago asiatica)、枸杞(Lycium barbarum)、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薄荷(Mentha haplocalyx)、艾(Artemisia argyi)、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蒼耳(Xanthium sibiricum)、刺兒菜(Cirsium setos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中華小苦荬(Ixeridium chinense)、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菖蒲(Acorus calamus)等。
2.2.2 野菜資源。
主要有馬齒莧( Portulaca oleracea)、地膚(Kochia scoparia)、豬毛菜(Salsola collina)、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馬蘭(Kalimeris indica)、薄荷(Mentha haplocalyx)、莧(Amaranthus tricolor)、枸杞(Lycium barbarum)、龍葵(Solanum nigrum)等。
2.2.3 纖維植物。
主要有馬藺( Irislactea pall)、桑(Morus alb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等。587650CC-4F86-439D-AF3D-6888A6559DD7
2.2.4 蜜源及輔助蜜源植物。
主要有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棗(Ziziphus jujub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等木本植物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等草本植物;輔助蜜源植物主要有白榆(Ulmus pumila)、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等。
2.2.5 飼料植物。
主要有反枝莧( Amaranthus retroflexus)、長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刺兒菜(Cirsium setosum)、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等。
3 結論與建議
經(jīng)過調查研究,青云湖省級濕地公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較好,植物資源豐富,園林觀賞植物110種,野生植物470種,主要以被子植物種類居多,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種類較少。觀賞植物中喬木種類較多,其次為灌木,藤本、草坪和竹類應用
較少。以常綠松針類喬木為背景,點綴觀葉類大喬木、片植觀花類小喬木,彩色模紋綠籬似飄帶般穿插其中,再以草本花卉作為填充,各類植物應用合理,層次分明,季相明顯,觀賞效果較好。
公園植物配置及其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①雖然植物種類繁多,但植物配置模式千篇一律,相對單調,建議多參考南方自然式群落搭配模式;②喬木大多為常色葉類,一年四季葉色大多為綠色,建議多增加一些季節(jié)葉色類,春秋兩季也能豐富園林景觀,給人以新奇感;③觀花植物花期大多集中在春季,夏秋季節(jié)觀賞效果較差,建議加大觀果類植物栽植比例,提高不同季節(jié)觀賞效果;④觀花植物花色大多為黃色系和紅色系花,可增加白色系和藍色系花的栽植量,以豐富色彩;⑤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涉及農業(yè)、林業(yè)、園林、水利等多個政府部門,有東周水庫管理所、清音公園管理所等多個管理機構,呈多部門管理的狀態(tài),缺乏具有權威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協(xié)調主體機構,以致這種矛盾很難協(xié)調,需要建立有效的濕地保護管理協(xié)調機制,完善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11-13];⑥濕地公園建設及管理涉及的內容和專業(yè)知識眾多,不僅包括生態(tài)、水利、動物、植物、地理、旅游、管理等方面,而且對人才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較高。在人員結構上,專門從事濕地保護專業(yè)的人員極少,大多數(shù)管理人員缺乏系統(tǒng)掌握生物學、動物學、自然保護等方面的知識,限制了濕地保護、生態(tài)旅游向更深層次發(fā)展,使其管理水平很難適應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王玉河.應對新泰珍珠油杏低溫凍害采取的對策分析[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4(6):28-29.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2006.
[3] 包滿珠.花卉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4]卓麗環(huán),陳龍清.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4.
[5] 童麗麗,許曉崗,湯庚國.牛首山森林公園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旅游開發(fā)[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7,23(4):76-78.
[6] 郭盛才.珠海市濕地資源現(xiàn)狀及其保護建設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2012.
[7] 李先源.觀賞植物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8] 蔣慧.基于現(xiàn)實生態(tài)位的長沙市濱水植物群落分析:以長沙市烈士公園和洋湖濕地公園為例[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5.
[9] 鄭博穎.駝梁自然保護區(qū)野生觀賞植物的研究[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0(19):45-46.
[10] 馮志堅.園林植物學(南方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11] 李夏,胡建康.城市濕地公園管理現(xiàn)狀的分析[J].低碳地產(chǎn),2016,2(18):402.
[12] 陳鈺.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存在問題與對策探析[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10(7):69-71.
[13] 張慶輝,趙捷,朱晉,等.中國城市濕地公園研究現(xiàn)狀[J].濕地科學,2013,11(1):129-135.587650CC-4F86-439D-AF3D-6888A6559D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