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宇
托育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渠道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事實上,自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起,短短三年時間,國家層面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托育服務發展的“利好”政策,各地也因地制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模式探索并輔之以各有特色的“亮點”舉措,各級行業協會(學會)和專業智庫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和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雖然其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總體而言,我國托育服務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增速較上一個十年進一步放緩,3歲以下嬰幼兒數量也在減少。近年來,在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導下,托育機構數量明顯增加、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但無論是全國性還是地區性的調查數據都表明,托育服務總體短缺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機構選址難、運營成本高、風險責任大、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仍很突出,托育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廣大家長殷殷期盼的安全優質、價格適中、方便可及的美好普惠托育服務需要仍未得到有效滿足。未來五年、十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仍須在多渠道有效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方面下大力氣,這是托育服務發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推動三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地見效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
當前,我國托育服務發展正處于改善管理、提高質量的關鍵起步期,要抓住這一重要時機,在增加托育服務供給的同時注重能力建設,實現從業人員隊伍“質量并重”。要更好依托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學前教育、兒童保護、社區工作、計生、婦聯等領域的基層隊伍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鼓勵行業協會(學會)、社會組織和專業智庫研制托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課程指導標準,依托公辦托育服務機構和承擔指導功能的示范性、綜合性托育服務中心,實行托育機構負責人、從業人員定期培訓和全員輪訓制度,加強相關業務指導,建立優質高效的質量控制與行業監管機制,持續改進和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確保其公平均衡、有活力、可持續,從而更好地支持和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考慮到家庭照料仍將是主要撫育模式,應更好發揮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及公辦托育服務機構的示范性和指導性作用,開發嬰幼兒養育課程、父母課堂等,建設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隊伍,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家庭開展宣傳和指導服務,提高家庭科學育兒水平,改善家庭育兒理念,鞏固家庭育兒的基礎地位。
多渠道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必須跳出托育看托育,立足全局看托育,放眼長遠看托育。必須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國家戰略上重視托育服務,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幫助家庭實現“工作—育兒”平衡上真抓托育服務,從持續改進和提升托育服務標準規范、支持和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上辦好托育服務。必須把準托育服務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努力構建托育友好場所和社會環境,更好發揮政府投入引領和帶動社會投入的作用,進一步疏解社會力量進入托育服務市場的堵點和難點,實現托育全產業鏈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斷開創新時代托育服務發展新局面。30C83C4B-5BB8-4FEE-B03D-66D264AD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