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百玲

園所文化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園所可持續發展、提升辦園質量的重要保證。對一所新型公辦園而言,如何從零出發、以最佳切入點挖掘文化起源、構建文化基調,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第三外國語學校附屬華盛觀薈幼兒園在積極摸索和大膽實踐中形成了“生命力越綻放,幸福力就越強”的幸福文化基調,讓幼兒園從一棟毛坯樓慢慢成長為現今的可愛模樣。
從鼎“立”到鼎“力”,園所生命力理念初探
開園之初,幼兒園將核心思想定位于“生命力”。自此,“有生命力的團隊是怎樣的”“有生命力的課程是怎樣的”“如何讓教師和幼兒綻放生命力”等相關問題一直縈繞我們的心頭。以此為導向,幼兒園開啟了一段關于生命力多維度、多面向的探索之旅。
鼎·立——以一顆兒童之心,做一件幸福之事。這既代表了我們對教育的向往與追求,又表達了我們對教育的真誠與敬畏。這句告白,在第一次面向社會招聘教師時就如磁石一般吸引了近700名從教者前來應聘,讓我們的同伴鼓起勇氣走出舒適區,以新人的身份挑戰能力邊界、態度邊界,進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新的邊界,其背后的力量就是成長。正是這份同頻共振,讓幼兒園在起點就確立了精神上的落腳點,成了幼兒園撥開迷霧的切入點。
鼎·理——勇于擔當、最強大腦、最高支持、最暖守護。辦園伊始,千頭萬緒,挑戰重重。跟工程、思預算、走采購、創環境,每一項工作都超出原有的民辦園管理經驗范疇,但于公辦園而言都是必啃的“硬骨頭”。我們以學為先,從“硬骨頭”出發,嚴格遵守公辦園條例法規,在無數次的認真請教、學習、調研、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逐步確立了幼兒園管理四法——勇于擔當、最強大腦、最高支持、最暖守護。行政班子則是幼兒園勇敢、堅韌的先鋒隊,同時也積淀了最核心的文化基因。
鼎·礪——開放的心、格物致知、沖鋒陷陣、樂于奉獻。作為新園,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保教隊伍成為幼兒園發展的當務之急。首先,基于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內部培訓。通過內培、跟崗、外引、自學等方式,教師們感受到了培訓的深度和價值,更積極地參與到各項培訓活動中。其次,我們積極搭建教師展示平臺,開展主題教學活動、保育員技能比賽等,給予教師多方面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讓教師在各類活動中不斷豐富自身經驗,對職業產生更高的認同感和熱情。
我們以師德師風為基礎,立足園所實際問題,制定了園本研訓一體計劃,成立了麥田讀書會。以建構園本課程為契機,以兒童哲學課題研究作為突破口,開展園內培訓40余場、園內教研50余場、外出培訓50場。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精益求精的態度,組織了別具特色的畢業季、親子運動會等活動,讓教師們以練代戰,事上磨煉,提升綜合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
鼎·勵——送你一朵小紅花,為你加持。幼兒園教師團隊以女性為主,具有內心細膩的特征。我們強調“細微之處見真情”,通過營造一種積極的氛圍使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感染。園內定期開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加凝聚力的工會活動,如教工生日會、教職工運動會、美食大比拼等,讓教職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幸福,營造出“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快樂的”良好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依靠平日的積累以及一顆顆勇猛精進的心,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順利通過區一級評估工作。這份成績的背后凝結了全體教職工的奮進與拼搏,也正是一次次的挑戰與困難讓團隊之中涌現出一批批沖鋒陷陣、樂于奉獻的先進標兵。他們的熱血與堅守,帶動了幼兒園的整體發展。
鼎·莉——離孩子越近的教育,越有生命力。好的教育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綠意清風,細嗅花香,我們希望辦一所充滿生機與芬芳、幸福感滿滿的幼兒園,這里有來自大自然的溫度、兒童內心深處的溫度、教師愛的溫度。為了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實施幼兒園課程,園內成立了幼兒園課程項目組,邁出了園本課程建設的第一步。隨著課程的深入,教師的課程意識和發展意識不斷深化,越來越能夠結合幼兒的興趣選擇更接地氣的主題,而幼兒也擁有了更多適合自己的區域活動時間和空間。目前,幼兒園主要借鑒美國高瞻課程、項目式課程、兒童哲學課程、自然教育課程,初步建構出了“福流”園本課程框架體系。循著兒童成長的足跡,幼兒園開辟了與自然情趣、社會生活接軌的“彩虹種植園”和“空中花園”,讓幼兒在自然中釋放天性、在探究中幸福成長。我們的課程故事,來自園內的楊桃樹,來自幼兒園不遠處的建筑工地,還來自師生一起曬菜干的生活細節……我們認定:離幼兒越近的教育,越有生命力;朝著幼兒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努力,能使幼兒更好地擁有幸福。
鼎·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經過幾年的摸索,從鼎“立”到鼎“力”,我們聽到了內心關于生命力的三個堅定回音:于團隊,最溫暖的生命力是擁抱變化形成的創造力;于課程,最幸福的是保持好奇心,與幼兒一起聯結萬物的有趣探索;于自己,最強大的生命力是認知自己、擴展自己、成為你自己。
從摸索到篤定,用心感悟“幸福之事”的內涵
打造一支幸福感強的教師隊伍,不僅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還是幼兒園保教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更是促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后盾。我們團隊雖然年經,但一直在路上。我們開拓進取,也徘徊糾結過。雖一路磕磕絆絆,但仍螺旋向前。如果說“生命力”的探索讓我們感受到拾級而上的振奮,那么對于“幸福之事”的追尋則讓我們感受到了柳暗花明的欣喜。
追問幸福,重塑個體。在創辦新園的諸多艱辛中,在探索高質量教學的曲折中,我們常常因忙碌緊張的工作而疲憊、焦慮。那么,“如何營造幸福生活?”在直面內心之時,我們不斷追問:幸福就是一帆風順嗎?幸福就是一成不變嗎?幸福總是在遠處招手嗎?厘清這三點,后退三步重新理解幸福,就會獲得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觀察自我、觀察幼兒。
讀懂幸福,重塑工作。回到起點,“做一件幸福之事”是大家的共同愿景。試問:缺少幸福感的教師,何談幸福教育?我們要像魚一樣,躍出水面、俯瞰工作,認識到工作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專業的提升,更是內心的豐潤飽滿;認識到只有自身擁有幸福體驗感,才能將這種幸福浸潤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進而讓幼兒也能在周圍環境中感受幸福、創造幸福。
篤定幸福,重塑組織。幼兒園管理的重要職責就是提升團隊思想境界,形成教育共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推動教師和幼兒園和諧發展。帶著這份期待,園內重點關注教師精神面貌,積極營造學習氛圍,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幫助教師制定發展規劃,著力建立學習共同體。我們要學習更加優雅地應對挫折、錯誤與障礙,聆聽生命中幸福的日常。
幸福團隊的營造是一項長期工作,任重而道遠。幼兒園從0到1,催生了幸福文化的基調;未來,從1到2,再到無限可能,幸福文化的基調也將成為幼兒園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