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意恒
小時候常聽家中長輩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飯量大小也是小朋友發育狀況的評價標準:吃得多,肯定能長得壯。而在父母輩的童年,除了主食之外,可選擇的副食極少,肉蛋更不可能敞開吃——那是逢年過節才能上桌的稀罕物。長大后,我了解到米面這種人們口頭常說的“飯”,其含有的最主要的、可以提供熱量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這樣看起來,我們的上一輩人是靠碳水化合物長大成人的。但現在卻有一個現象,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主食。這讓人不禁疑惑:碳水化合物對于人體健康而言,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有益還是有害呢?
供能營養素的兩面性
碳水化合物可以分為單糖、寡糖和多糖。我們吃下去的米飯經過口腔唾液淀粉酶、胃、小腸的消化,從最初的大分子多糖即淀粉,變成單糖,即葡萄糖,最終被小腸消化、吸收,并經過一系列的無氧和有氧酵解,為機體提供能量。
糖類的攝入能夠快速為人體提供能量。當發生低血糖時,含服一顆糖或巧克力能快速升高血糖,改善機體低血糖癥狀。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過量食用碳水化合物的確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淀粉變成葡萄糖進入有氧酵解后,會變為乙酰輔酶A。當我們的運動耗能小于從食物中攝取的能量時,乙酰輔酶A就會開始合成脂肪堆積起來。
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單糖和寡糖,不僅對體重有影響,還會造成體內胰島素分泌異常,或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還可能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腎功能等產生損害。
什么是“好”碳水化合物?
天然食物雖然所含營養成分、水分有一定差異,但只要無毒害,均可對機體產生有益作用。不過,如果您的運動量過小,吃得過多,再好的食物也可能導致機體出現問題。鑒于目前人類生活方式出現的重大變化,如體力消耗大幅降低,飲食內容精制化程度過高,大量攝入深加工、超加工食物,為提高健康水平,建議您可以用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指數來評價碳水化合物類食物。
1.升糖指數(GI)
升糖指數又名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進入人體2個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雖然含碳水化合物的數量多,但升糖速度不一定快;含碳水化合物低的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也不一定慢。葡萄糖為所有碳水化合物GI值的參照物,其升糖指數為100,半乳糖的GI值為46,果糖的GI值為19。白糖中一半是葡萄糖,一半是果糖,其GI值為58。
GI值高的食物,會引起血糖快速上升,機體攝入后必須大量分泌胰島素,使血糖水平下降。這會導致人產生新的饑餓感,促使我們吃更多的東西,形成惡性循環。相反,低GI值的食物不會造成血糖快速波動,對機體的內分泌系統尤其是胰島素的平穩更有利。
可惜的是,我們經常吃的主食,如米飯、饅頭、面條,都是高GI值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常見主食的GI值見表1。
2.血糖負荷指數(GL)
血糖負荷指數是用升糖指數GI加權食物中可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量,得到的數值,計算公式為:食物中可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克數×升糖指數(GI)÷100。一般高于20的為高GL值食物,11~19的為中GL值食物,低于10的為低GL值食物。
有些食物的升糖指數較高,但因為含有較多水分,較少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血糖負荷指數并不高。例如西瓜的升糖指數高達72,但是西瓜的含糖量較低(約為5%),因此西瓜的血糖負荷較低。100克西瓜的血糖負荷為5×72/100=3.6。
總的來說,低GI值、低GL值食物可增加飽腹感,推遲饑餓的發生時間,避免非饑餓狀態下的隨意進餐,有助于控制進食量,避免肥胖、糖尿病等的發生發展。而高GI值、高GL值食物則相反。
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保持人體健康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不是健康和美麗的大敵。過量攝入精制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但是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同樣不利健康。研究表明,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不僅會導致低血糖、精神不佳的情況出現,還會使脂肪的完整代謝受阻,產生酮體,嚴重時會造成酮酸中毒,甚至有可能致死。
因此,我們要科學合理地攝入碳水化合物。中國營養學會提出,正常人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推薦攝入量應占總能量攝入量的55%~65%。以此為標準,我們應盡可能選用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較低的食物,以避免體內血糖快速升高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近年來的研究觀點認為,除食材本身外,烹飪手段對于機體的吸收代謝也會產生巨大影響。建議您選擇以蒸、煮等方式加工制成的食物,少吃油炸、燒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