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79-03
摘? 要? 《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充分挖掘了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達到知識育人、技能育人之外,更注重思想育人。將課程思政元素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提出從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及課程評價三個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可促進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發展,努力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育人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 思政元素? 教學過程? 三育人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大思政教育理念。為了更好地貫徹會議精神,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高校思政工作建設的文件,文件要求“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此,各高校紛紛圍繞“課程思政”進行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高校體育教學與改革作為課程思政協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更好地培養合格大學生身體素養和健康體魄的時代責任。體育課可以鍛煉學生強健的體魄,培養學生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團結協作的精神及愛國主義情感,這些都符合思政教育的內容。體育教學中所弘揚的體育精神,是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實現的教學目標,而體育精神中的核心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是高度一致的。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認為:“學校體育也要立足于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增長學生的知識見識,弘揚學生的奮斗精神,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把體育價值引領融入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并貫穿于體育知識技能傳授和體育能力培養的全過程,科學挖掘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陶冶情感、磨煉意志、提升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發揮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學校體育功能。
一、研究目的
《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它以合作意識、進取精神的激發和升華為宗旨,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趣味游戲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行為準則,增強團隊活力、創造性和凝聚力,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結合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將其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促進新時期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浙江樹人學院《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利用學校圖書館、互聯網和中國知網等資源廣泛查閱學校體育教學和體育課程思政的最新相關文件、學術論文、會議報告等文獻資料,經過分析、研究、歸納與總結,提取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促進《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思政建設發展。
三、結果與分析
提出并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根本任務的要求。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體育課程與教學領域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理念、任務、方法和過程的總和,是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的基礎工程。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學生體育綜合素養與思想政治素質同向同行和諧發展。
(一)體育課程思政的現狀分析
大量文獻資料表明,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和課程思政在對大學生的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體育課程思政的內容包含非常廣泛,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產生的內在聯系都可以成為課程思政元素,體育課程直接相關的包括愛國、誠信、友善、果敢、樂觀、豁達、合作、擔當、規則等,在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理想和信念、品行修養、奮斗精神等方面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在課程思政與高校體育課程的融合過程中,一些體育老師對體育課程思政包含的內容并不能深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育人、技能育人、忽略了思想育人,僅通過固化、傳統的說教并不能真正起到育人教育的作用。因此,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學必須積極更新教學內容,亟待開發與課程思政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與體育課程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需要改善,推動體育課程的深入改革,真正實現全程、全員及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思政元素融入《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的路徑
《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每一個的趣味游戲項目都有著課程思政的融入點,將愛國、誠信、友善、責任、果敢、刻苦、擔當、勇敢、樂觀、合作等精神品質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體系中,使《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賦予體育課程時代靈魂,擔當“健康中國夢”這一偉大使命。
1.通過《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的理論教學,培養學生愛國情懷下的民族意識、體育歷史和文化的熏陶,提升大學生最直接的民族情懷。體育歷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是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應當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基礎載體和中心環節。
2.通過身體素質的鍛煉,有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頑強意志品質和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也促進了學生不畏艱難、樂觀開朗面對生活的性格品質。
3.用競賽的方式來檢驗學習效果,是對規則的敬畏和正當競爭意識的培養,是責任、果敢、刻苦、擔當、勇敢的直接體現,也是幫助學生從容適應未來社會規則的各種要求,自覺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觀念意義重大。
4.以團隊協作方式進行的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認識合作與成功的關系,使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的平衡之道,進一步增強社會適應力。
(三)《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表1)
(四)《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
圍繞《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思政目標開展學生評價,把思政教育評價以具體的內容與形式體現出來。在分值比例分配方面,可以在30%分的平時成績里面分配10%的權重用來對學生在思政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結合思政要素在《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中的融入點及思政目標進行設置,如在游戲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參加討論與對游戲的參與度;在比賽中是否與團隊相融;在素質練習時是否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將這些思政教育內容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中,見表2。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體育運動時,個人的情緒往往會比較高漲,容易將平時隱藏在內心的心理狀態等表現出來。在該種狀態下,往往能夠更直觀真實的展現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這也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佳時機。此時就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把體育運動技能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轉化、內化、深化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旨,綜合體育教育功能中的價值共性、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思政內涵,以“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去滋養和洗滌大學生的精神與靈魂。因此,運用體育課程這一載體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愛國情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全過程完全是可行的。在《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教學內容中都能找到思政教育的融入點,《體育拓展趣味運動》課程與思政課程完全可以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為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五個領域,其基本目標也是立德樹人。因此,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決定了以“思政課程”為載體,將“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二)建議
目前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模式仍在不斷地積極探索中,在融合的過程中關鍵要解決好教師的信心問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僅要注意融入的方式方法要得當,而且要注意與學生的特點與思想現狀相適應,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增強體育課程思政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秀閣.關于“課程思政”的幾個基本問題——基于體育“課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03):188-190.
[2]夏貴霞,舒宗禮.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的構建: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20,27(04):7-13.
[3]俞慧燕.《拓展趣味》課程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體育風尚,2017(10):79-80.
[4]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9(02):114-119.
[5]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探索研究,2018(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