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媛 薛飛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政府對于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并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資以及外資來達到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目的。同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成果有效體現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推動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在國有企業體制轉型關鍵期、國有企業日漸發展壯大的前提之下,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趨勢之下產生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本文將針對問題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財務管理;策略
引言: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柱,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持有十分重視的態度,并且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地整頓與落實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并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活動對改革策略進行開辟與創新,保障國有企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下能夠體制呈現更加完善、生產力呈現提高狀況的趨勢。混合所有制是國家將公有資本以及非公有資本實行有效整合并通過科學地、合理地、準確地對國有資源進行分配與利用的重要體制,從而實現在國有資產整合的同時,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對國有資產產生升值的作用。故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實現經濟、體制以及發展突破的重要轉折點。而財務管理作為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因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財務目標、財務整合方式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等因素,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就該狀況,國家應當盡快出臺混合所有制發展的相關法律政策,并且加強對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力度,同時,國有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的體制協調力度以及整頓力度、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必須統一發展目標,從而解決財務管理中所存在的種種紕漏。[1]
1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當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局下,資本間未明確統一的經濟發展方向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組成部分較為多樣,如: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在經營性質存在區別的同時,經營目標也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性。如國有企業的經營受國家政府干預程度較大,同時國有企業的發展主要以社會經濟利益和國有資產的保額為主要目的,在進行投資活動時主要以風險值較低的項目為投資主體。民營企業不同于國有企業,本質上存在的最大區別在于民營企業將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利益以及主要投資目標,在投資過程中以利益最大化為重要指標進行投資,從而實現投資的利益最大化相較于投資風險則位于次要,同時,民營企業的經營形式多種多樣,關聯的產業以及產品較為多樣。外企資本在投資過程中,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進行對全球性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協調,并制定與全球市場合作的相關戰略,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以及保障國際資源的分配成果最優化。故此,三種企業形式在經濟發展目標方向上存在的差異直接決定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局面之下對財務管理方面各抒己見、各自表態的局面。例如,針對國有企業在面向財務資金投入公務建設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會注重企業自身為社會經濟效益提供的最大化,從而將財務資金進行嚴格管控與輸出[2-3]。而民營企業在面對財務資金即將投入公務建設當中時,會將投資后產出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投資理念,而將社會經濟效益位列其次,從而對財務資金的管理與輸出相對較為寬松。
1.2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素質水平較低
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大多是由會計部門以及財政部門所組成的,而這一結果導致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不能夠熟悉與掌握處理財政工作以及會計工作之間較為適宜的協調方法。同時,財務管理相關工作人員對于財務以及會計的相關理論知識尚未熟悉與掌握,加之長期工作產生的心理壓力,對財務管理這一重要工作缺乏積極性以及責任心。在國有企業的引導之下,習慣于聽從相關部門的工作安排以及政策落實,從而對于財政管理這一工作缺乏創新性應用意識以及財政管理的主動性意識,從而未能將財政管理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能夠充分發揮的優異性能呈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推動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進步與經濟效益的優化。同時,國有企業本身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提高的意識尚未充分呈現處理,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對于企業員工并未加強財務管理工作者在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當提高創新意識以及主動性意識的工作,導致財務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是完成個人工作任務以及完成企業下發任務,而未能有充足的時間對于提升自我素質水平、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意識以及培養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主動性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與研究,從而難以實現財務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質水平以及財務管理創新性、主動性的成果。[4]
1.3 國家出臺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到來使得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相互交融與促進進程尚未成熟發展,從而導致了我國法律機關在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法律條約方面尚未進行法律法規的完善與改進,同時,法律法規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產生的潛在問題以及隱患大都未能夠妥善落實好具體的法律法規措施,從而切實維護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健康發展。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體制相關法律法規中存在的不完善性以及對于合法利益的不完全保障性,對于國有企業健康發展進程更是加重了發展潛在隱患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國家出臺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條款的不完善將不利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產生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反之,有可能加重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經營負擔,不利于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健康發展。 [5-6]
1.4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結構體制尚不健全
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于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內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不負責、不真實、不合法的行為的監控管制力度尚未呈現充分的重視態度,在財務管理方面實行的資金投資初期、中期、后期中資金投資的各個流程缺乏一定程度的監督以及管控意識。這一紕漏直接導致了許多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在監督力度不夠的上層指令情況之下,對于工作職責呈現松懈的態度,導致許多工作人員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較為滿意的業績,而在會計數據表之上進行個人截取信息的行為,并且進行謊報數據的不負責行為。該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相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導致國有企業難以依據財務管理相關數據信息對投資目標以及投資現狀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國有企業的自身經營經驗,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不負責行為,容易導致企業內部財務狀況混亂,會計賬目出現統計不清的狀況,同時,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結構與體制的混亂,容易催生出財務管理人員利用能夠直接接觸國有企業資金的機會,對企業財務資金實行一系列個人謀取私利的非法行為,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因不良的氛圍而難以繼續高效完成財務管理工作,直接影響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健康運行以及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 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加強策略實施力度的必要性
2.1 能夠有效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內部結構的改善
財務管理作為國有企業管理的重要支柱,有著制約國有企業在決策方面的單一性以及主導性的影響作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下,企業間的投資主體以及行業、產品等都實現了多元化,并且通過股東大會以及董事會等手段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策劃體制和資源分配體制進行合理協調,從而保障了在財務管理體制之下,企業經濟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
2.2 實現國有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在企業發展狀況是否優異的評估因素中,一個企業的負債情況以及投資概況是較為重要的因素。混合所有制改革舉措前的國有企業財務方面的投資方式以及操作模式較為傳統,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國有企業能夠充分通過企業結構的多元化對于財務管理方面進行合理的企業資金以及企業資源的分配,從而實現企業資金以及資源的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有效促進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中財務管理體制以及配置的革新,將國有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實現最小化、經營效益最大化、負債總額最低化,從而有效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運營及發展。
2.3 有效帶動企業的發展積極性以及活躍性
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混合所有制的多元化的財務管理方式以及投資方式,能夠有效促進混合所有制企業間的融合進程,從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中投資資金的合理配置,以及投資方式的完善性以及投資資源的效益性,從而在推動非公有制企業與公有制企業融合的同時,能夠實現國有企業對于社會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優化的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業由于改革而進行的結構優化以及產業體制調整,同時企業的生產以及經營將會結合社會輿論的監督,實現根據科學發展規律以及實際經營情況對于企業經營的策略以及財務管理的整改提出正確的發展方向以及實行策略,從而有效帶動企業內部發展的積極性以及活躍性。
3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產生問題的對策
3.1 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相關人員加強培訓與管理力度
財務管理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執行部分在于財務管理工作者,而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自身的技術能力、基礎性理論知識儲備、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往往能夠直接影響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得是否順利,同時國有企業是否能夠因財務管理得當而實現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的成果等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會產生的結果。故此,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條件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能否實現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應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應當定期展開相關會議,在會議過程中,精確落實好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能,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創新意識、主動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以此實現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的提高。其次,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相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與落實好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之間進行相互性的工作交流以及管理經驗的相互學習,從而實現揚長避短以及取長補短的工作經驗分享成果。同時,財務管理相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好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學習性技能培訓,并準確部署好培訓的相關內容,同時在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總結報告中尋找與分析財務管理工作相關方面產生的問題以及使用的經驗,并且在培訓過程中篩選有效的資源,對企業員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不斷地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和相關技術能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我國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同時,其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愈發頻繁,故此,國有企業應當定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于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學習以及運用進行培訓,同時也要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外語識別能力以及外語表達能力,從而實現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相關理論基礎的認知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提高。最后,國有企業應當在進行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的同時,將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納入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中,從而降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在進行投資時的風險率以及隱患。
3.2 改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財務管理政策機制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政策機制的完善與否,在于國有企業是否有效展開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經驗交流、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匯報工作過程中存在的紕漏等工作交流活動,并根據這些方面,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相關政策機制進行完善與整頓,避免生硬的模板化政策機制的實施。同時,國有企業應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建立財務管理相關監察機關,通過財務管理的工作賬目以及財務管理成果,對于財務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同時能夠對于財務管理過程中產生的違規情況進行嚴格處罰,從而實現減少財務管理的失真性以及財務管理過程中造成的資金流失,從而有效營造良好的財務管理氛圍。另外,國有企業應當對于財務管理內部管控體制進行合理的制定以及協調工作,完善與落實法人結構、監督對象以及監督策略。
3.3 強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管控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浪潮席卷而至的時代背景之下,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相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好當下的信息技術優勢,企業間進行風險管控方式以及經驗的溝通交流,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管控能力。同時,運用好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對于市場狀況進行調研,并且推出科學的、合理的財務管理決策,將投資方向進行拓展,從而提升投資方式的穩定性。同時,國有企業應當注意建立財務管理風險管控相關體系,如風險管控相關應對辦法及策略、降低投資風險的重要指標及相關工作職能的落實等,從而達到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風險管控能力的有效提高。另外,國有企業應當照應風險管控問題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內容培訓,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風險管控意識,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風險管控能力,從而實現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有序運行。
4 結束語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效益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有序運行直接關系到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通過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技術能力、改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財務管理政策機制以及強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管控能力等措施,實現有效提高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能力水平,促進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的有序運行以及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察應國.基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19(12):124-125.
[2]盧俊,仝榮偉,葉佳敏.我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及對策——基于中信國安集團案例的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5(05):137-143.
[3]王秀芳.大數據視角下統計分析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及創新[J].河北企業,2022(01):125-127.
[4]李小虎,張弢.國有制造業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探討——以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23):66-67.
[5]杜海青.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優化國企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0):159-160.
[6]代發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財務整合問題探析[J].當代會計,2021(15):150-152.
作者簡介:亞媛,(1990-),女,本科,會計師中級職稱。
薛飛,(1986-),男,本科,經濟師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