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統籌推進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尤其重視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紅色基因的傳承賡續。革命文物是紅色資源、紅色基因的主要載體。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已經成為銘記革命歷史、凝聚奮斗力量、促進社會發展的活力源泉。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始終是文博系統研究討論的重大課題和熱點話題,對此,我們的思考從未止步,探索永遠在路上。
關鍵詞:革命文物;紅色資源;傳承賡續;活化利用
“保護革命文物,就是守望紅色起點、銘記紅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革命文物和革命文化的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紅色血脈的賡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有關章節亦重點提及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由此可見,從中央和國家層面來說,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藍圖和規劃已經構建。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對于革命文物和革命文化,只有很好地進行保護和傳承,才能更好地銘記歷史、鑒往知今、守望初心,再出發、向前進。在此談談筆者對于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些看法。
一、新時代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當下,和平和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國泰民安、歲月靜好,我們還有必要下大力氣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發揚革命傳統、傳承革命文化嗎?筆者認為,當然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要緊緊依托革命文物,充分發揮革命文物的宣傳教育功能,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力量,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向前看。通過共同的努力和奮斗,使全體人民過上更加祥和、美好的生活。
二、做好保護管理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礎
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做好修繕、修復、保護和管理,是有效開展活化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煥發革命文物的光彩。2021年4月29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其中第四部分提及“加強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管理,推進館藏革命文物認定、定級、建賬、建檔,建設革命文物專題數據庫”“加強文物展示利用,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活化利用文物資源,推進文物合理利用”等內容。我國地域廣闊,革命文物資源豐富,零散分布在全國各地。為此,需要緊緊依靠各級的文物部門,實行網格化管理,對革命文物資源開展全面的排查、梳理、認定、建檔、核定等。就廣東省珠海市而言,目前排查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6處,其中有5處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范疇,這是2021年4月份公布的第一批次革命文物信息。下一步,還要進一步開展革命文物專項調查,摸清家底,摸清每一件(處)革命文物的現狀,完善革命文物數據庫,向社會共享。而且,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其修繕、修復、保護和管理無疑是重要任務。部分革命舊址、遺址和遺跡,因長年風吹日曬、年久失修,現狀不太樂觀。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專項財政資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統籌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組織力量進行修繕,讓革命舊址、遺址和遺跡得到新生。可喜的是,近年來革命文物的修繕保護明顯提速增效。如位于上海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位于北京的北大紅樓,通過精心修繕保護,重新對外開放,煥發了光彩活力?!氨贝蠹t樓保護展示工程入選第三屆(2021)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主題展覽‘光輝偉業紅色序章’全面系統展現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光輝歷史、獨特貢獻和時代價值?!盵2]此外,在全國上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期間,黨政機關、團體、駐地部隊、學校、企業等,都前往參觀,接受教育。在廣東省珠海市,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萬山海戰遺址、淇澳島抗英遺址、蘇兆征故居等,也迎來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參觀學習。
此外,為使革命文物得到長久的保護,制定法規、建立機制無疑是很好的方式。2021年12月31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發布,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作出了總體部署;2022年1月16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臺并公布了《廣東省革命遺址保護條例》,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有了法規機制,下一步的關鍵就是抓好具體落實,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落地見效。
三、革命文物價值挖掘、闡釋和傳播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應有之義
每一件(處)革命文物,往往都代表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印記,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內涵和時代意義。為此,在保護好革命文物本體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學者對革命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時代意義進行挖掘、闡釋和傳播,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珠海市,“紅色三杰”的革命事跡由來已久。近些年來,珠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館、市博物館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對珠海“紅色三杰”的革命事跡進行了全方位研究、梳理。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楊匏安陳列館、蘇兆征故居陳列館、林偉民與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史跡陳列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集中展示了珠?!凹t色三杰”的生平事跡及革命貢獻。在珠海開展的大規模黨史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紛紛預約前往上述三個陳列館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筆者作為普通一員,也前往參觀學習,接受教育,尤其讓筆者心靈深為震撼的是楊匏安烈士的《獄中詩》及《寄小梅》(國家二級文物)。“楊匏安是華南地區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中共早期理論家,楊匏安陳列館集中展現了楊匏安烈士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公忠不可忘的高尚家國情懷。”[3]
“革命文物展覽展示是講好革命故事、發揮育人功能的基本形式?!盵4]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的重要陣地作用,發揮館藏革命文物資源優勢,聚焦建黨百年主題,服務黨史學習教育,這也正是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的重要體現。要“采用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手段進行輔助展示,化刻板說教為溫情回顧,將紅色文化融入每一位觀眾的直覺體驗,提升觀眾的體驗感、融入感、代入感?!盵5]
革命文物是革命歷史、紅色資源的重要載體,特別要發揮好革命文物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革命文物的價值闡釋、展示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中國共產黨是怎么來的,中國共產黨是怎么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英勇斗爭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2021年7月30日,國家文物局聯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實施保障。這是活化利用革命文物資源,發揮革命文物滋養教育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方式。此外,借助、運用報紙、電視以及各類新媒體手段進行傳播,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方式。2021年5月份,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在中央宣傳部的指導下,中央電視臺舉辦了“致敬國家豐碑——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來自全國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的講解員,把感動人心、豐富多彩的紅色故事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收到了十分好的宣傳教育效果。觀眾一次又一次地被一個個鮮活的紅色故事感動到落淚,無形之中深受了紅色文化教育。
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必由之路
把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無疑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民群眾開始注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在這個背景下,紅色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和選擇。為此,結合革命文物現狀,統籌梳理、推介紅色旅游景點和精品線路,有助于激發革命文物新生活力。“革命文物所承載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事跡是紅色旅游的核心?!盵6]革命文物凝結著革命精神,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每一處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個可以參觀、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耙劳懈锩f址、革命紀念館、革命博物館等革命傳統資源發展紅色旅游,一方面既能滿足人民群眾出門觀光旅游、深入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生活需求,又能滿足人民群眾學習革命歷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強烈愿望,逐步成為旅游發展新亮點。”[7]“旅游文化事業的發展會進一步凸顯革命文物的載體作用?!盵8]特別是全國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各地的革命舊址、遺址遺跡、革命紀念館、陳列館等,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參觀學習的實踐教育基地,也因此成為人民群眾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熱門打卡地,青少年亦成為紅色旅游熱的主力群體。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遺址、井岡山革命遺址,僅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就迎來了大量游客前往參觀和游覽,深刻接受紅色教育??梢哉f,依托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發展紅色旅游,實現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在廣大鄉村地區,帶動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帶動當地餐飲、住宿、商品流通等多方面的發展,推動廣大鄉村地區舊貌換新顏,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預見,活化利用革命文物,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也將在未來鄉村振興中發揮極其的重要作用。
撫今追昔,只有以歷史為借鑒,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新時代從事文物博物工作的干部職工,必將主動思考、集思廣益、不斷探索、積極作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從各方面做好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努力使革命文物煥發新生光彩。
參考文獻:
[1]褚振江.讓革命文物煥發時代光彩[J].中華魂,2019(07):70-71.
[2]第三屆(2021)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簡介[N].中國文物報,2022-03-25(002).
[3]珠海市檔案館編.紅色印記[M].珠海,2021.12.
[4]李群.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J].旗幟,2021(07):22-24.
[5]相瑞花.用好革命文物 傳承紅色基因——關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若干思考[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21(03):2-9.
[6]陳琳.發揮革命文物在紅色旅游中的作用[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07):46-48.
[7]胡和平.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N].人民日報,2021-07-19(013).
[8]趙贊.基于發揮革命文物在紅色旅游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08):57-58.
作者簡介:
劉懷明,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革命文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