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財源 陳蕾 盧澤麗 周立 唐維維 六盤水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對此課題開展更深入性地研究,本文將針對黔東南地區苗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等問題進行問卷發放,此次調查以全匿名的方式,共發出了160 份答卷,收到有效答卷156 份,總有效率為97.5%。
此次調查問卷共156人填寫,其中52.56%居住地為黔東南州外。針對通過什么渠道了解到黔東南州的旅游景點這一問題,55.77%表示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渠道,48.08%的人則表示是通過電視廣播,還有通過親友介紹、旅行社等途徑了解的;在選擇出游的形式時,則有47.44%表示會選擇私家車出游,46.79%的人選擇旅游大巴,居住在黔東南州內的人則更多的是選擇公交車及出租車等方式出行;對于黔東南州的旅游景點是否滿意這一問題,只有33.33%的人表示非常滿意;在面對對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文化展演是否滿意時,有46.15%的人表示一般,7.69%的表示不滿意。
由上可見,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黔東南地區的旅游文化,但是對于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文化這一方面的了解就略顯不足;其次是交通的便利、豐富多樣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最后針對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這一問題,通過調查數據可見,人們對于苗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滿意程度并不高,這是需要在今后發展過程中著重改善的。
就本研究有關問題向黔東南州苗族傳統體育運動中較為代表性的“斗牛”運動的工作人員進行訪問,并了解到黔東南州傳統斗牛體育的發展現狀;被訪談人為“斗牛”養殖人員——吳紹華。
經吳紹華介紹,他喂養斗牛已經20 多年了,而“牛王”也有8 歲了,以前它一年至少參加一次比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它已經兩年都沒有比賽了),比賽規模有大有小,大的二三十只斗牛,小的則五六只也有,多為節慶日以及民間組織的比賽居多。斗牛的獎金金額一般在5000 至10000 元左右,“牛王”得過最高的獎金便是10000 元,是在2018年黃平縣黃飄村古壁翁三月的蘆笙會上。吳紹華表示所獲得的獎金也全用在了“牛王”身上,給它多買點糧,多備點藥。
當問到他為什么要養“斗牛”時,吳紹華表現出一副崇敬的神情說道:“斗牛”就像是他的家人一樣,在以前是“斗牛”養活了他們一家,他對“斗牛”有感激之情。正是因為這種原因,他喜歡上了斗牛這項體育運動,斗牛也成為他的一種精神寄托,所以就一直喂養著“斗牛”。
結合調查研究顯示,如今大多數斗牛項目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現今多數活動都是民間自發組織場地,設施多數不完善,安全隱患大,加上養斗牛的人越來越少,獎金也比較少,如果解決了這幾個問題的話,斗牛項目可以發展得更好。
在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中的優勢主要包括政策優勢、區位優勢以及人文自然條件優勢這三方面。
1.政策優勢
黔東南州民委在《黔東南州著力構建民族傳統體育工作新機制》中明確指出要創新觀念,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納入民族文化產業中去著力發展;提出要有具體的發展思路,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民族傳統節日與旅游宣傳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黔東南苗族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和旅游觀光融合發展已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貴州民族傳統體育觀光節”在黔東南臺江內海、貞元初、施秉等地方成功而順利地舉行了兩屆;此外,還有在2009年舉行的首屆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節,也引來了約七萬余人前去參加。
2.區位優勢
旅游交通被人們稱為現代旅游事業的動脈。位于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地區的黔東南州處于國家貴州省經濟帶的東南部,東臨湖南的懷化經濟圈,南接廣西經濟帶柳州經濟帶,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帶以及珠三角經濟區入滇黔腹地的戰略第一站,區位優勢十分突出。目前黔東南州高速公路占貴州省近五分之一,全州柏油路通鄉率和公路通村率分別由51%和21%提高到94%和95%,公路通車里程由6766 公里增加到7112 公里。此外,并且黔東南地區還有7 個高鐵站以及凱里黃平機場和黎平機場等,能很好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提供滿意的交通方式。良好快捷的現代交通條件,為黔東南州構建起的現代公路立體客運交通網絡服務;也更為黔東南州高等級公路的客運旅游業的迅速發展而提供了區位優勢。
3.人文自然資源條件優勢
文化旅游服務產業目前的發展逐漸壯大,目前已成為推動我國現代國民經濟轉型的主要支柱型優勢產業之一,更是推動貴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升級的十大重要服務產業項目之一;有效地推進貴州少數民族體育傳統特色體育品牌與休閑旅游模式的進一步融合創新發展。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不僅能讓國內外游客朋友在健身旅游度假過程中觀欣賞到貴州省秀麗旖旎秀美的高原風光、體驗到原始淳樸多彩的風土人情;更給貴州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繼承和發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黔東南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全州知名旅游景點有“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劍河仰阿莎溫泉小鎮”“鎮遠古鎮”等等;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有“斗牛”“獨竹漂”“賽馬”“跳蘆笙”“龍舟”“打陀螺”等等。優美的自然環境及豐富多樣的傳統體育項目為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中的問題主要包括開發過度,意識不到位及傳統體育文化在旅游開發時的變質以及對于節慶日宣傳工作不到位這三個方面;
1.開發過度,意識不到位方面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開發過度主要體現在:一是景區的變化;如西江千戶苗寨是黔東南州最具代表性的苗寨,但在苗寨內大部分的民宿、旅館、酒吧等商業場所的經營者都是外地人,他們更注重的是利益而非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所以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如今許多古鎮、苗寨其原生態的民族氣息以及被濃厚的商業氣息籠蓋了,即便少部分當地居民有獨特的民族手藝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進行營業宣傳民族文化。目前國內不少旅游地的當地少數民族居民正在因逐漸地喪失著對這個寨子土地的使用權,而慢慢淪為了中國各地商人用來賺錢的工具,他們也只會一味地開發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并將其實現最大利益化,而缺乏對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
2.傳統體育文化在旅游開發時的變質方面
首先是為了滿足旅游業開發的需求,不少商家隨意改變傳統體育活動的形態。從而忽略了該體育運動背后的文化蘊涵,讓苗族傳統體育文化依附于其他旅游產品,成為單純的歌舞表演節目。其次是面對外來先進文化思潮和國外現代科技文化浪潮的強大沖擊,也會對傳統體育活動的獨特性造成威脅。隨著黔東南苗族的傳統體育藝術與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及開發,苗族傳統競技體育產品在鄉村旅游市場開發經營中也就容易受到一些外來先進文化元素和西方現代生活文化的沖擊。在進行對外旅游項目開發進程中,由于世界各地外來的文化資源和中國現代社會文化的大量頻繁往來,傳統體育藝術為迎合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需求,會被迫地融入了許多其他的文化元素,這嚴重地沖蝕著苗族傳統體育本身的文化特性。
3.節慶日宣傳工作不到位
黔東南素有“百節之鄉”的稱號,因為它每年都有上百個民族節日開展,但也正是因為黔東南節日眾多,人們對于許多節慶日的日期混淆不清。無論是苗族節日還是侗族節日,他們都會在每年特定的日期定期舉行,不同的節日進行的體育項目也有所差別。在大部分人熟知的苗族節慶日中,有“四月八”“祭鼓節”等,活動內容包括“舞龍”“舞獅”“跳蘆笙舞”等傳統民俗體育。但包含著更為精彩、震撼的傳統體育項目的其他節慶日卻鮮為人知,光以黔東南黃平縣為例,有“黃飄古壁翁三月蘆笙會”(農歷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四月八飛云崖”(農歷四月初八至十日)、“谷隴九二七(農歷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等節慶日,期間的體育活動更為精彩,有“斗牛”“賽馬”“上刀山”等動人心魄的場面,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但由于宣傳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得非本土之人對于這些節慶日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往往不能明確時間和地點準時到達目的地,經常出現活動已經結束,還有游客陸續趕來的情況,而游客們只能失望而歸。這會導致游客心中對于黔東南節慶日的期望程度降低,非常不利于黔東南州旅游業的發展。
傳統體育運動是黔東南苗族精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更好地凝聚及增強苗族人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更好地保護苗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為了苗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能更好地融合發展,必須有效地權衡好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使苗族傳統體育運動能夠可持續發展。
除了權衡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外,目前更重要的是促進傳統體育運動的商業化發展,有部分地區為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而非常排斥商業性參與到傳統體育運動中來;如臺江縣的施洞鎮龍舟節活動,雖然政府開始對其支持并在節慶期間策劃招商引資,但是還不成熟,很難使其所具有的價值充分體現。
只有正確處理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旅游、商業等經濟利益的和諧關系,發展好當地經濟的同時更完善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政策措施,做好保護與利益雙贏的策略,其獨特的核心資源才可獲得應有的市場經濟。
隨著全球化的經濟發展,特別是2008年底國家出臺的“國民休閑計劃”,旅游行業由奢侈消費轉化為普通消費,而旅游業本身的發展具有鮮明的產業鏈的特征。
黔東南州苗族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集群項目,可考慮通過從產品的自主技術創新、營銷管理的技術的創新、服務管理的技術創新等四個方面出發,來探索該集群中的多項技術創新;注重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鏈環的合理構筑,因為產業形成集群后,會以長產業鏈的方式發展經營方式,才能真正地實現支撐起區域經濟整體快速地增長;充分挖掘、整理、培育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旅游業,形成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旅游,培育各區域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在確保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原有寓意的前提下,把創意、產品、市場有機連接,通過科技、創意、文化進行融合再創造和再生產,把產品的價值提升到最大化。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苗族人民歷朝歷代都遭受到了當朝政府的壓迫,從而導致他們多次進行遷徙,這就形成了苗族文化中的“避世”特點;也因此,苗族文化給人民的印象總是戴著一層又一層的“面紗”。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人民對苗族文化的好奇程度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前段時間抖音平臺的“苗疆”變裝視頻更是風靡一時。所以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可以巧妙地利用互聯網的功能,揭開苗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神秘“面紗”,為黔東南苗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遼闊的平臺,同時促進黔東南州旅游業的發展。具體可以在抖音平臺申請一個賬號,該賬號主要內容為黔東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一些講解;除此之外,還可以向有影響力的電視欄目組推薦,做一期或系列深入的專題欄目。通過對苗族文化傳統體育文化的挖掘及渲染,打造出“神秘”的苗族特色文化品牌。
黔東南州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優勢很明顯,斗牛、賽馬、武術、龍舟、民族舞蹈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要整合優勢資源,勇于抓住發展機遇,大力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以及通過政府、社會和個人利用“互聯網”,對當地的節慶日及旅游項目大力宣傳。同時景區也應要切實認清企業內部自身存在的根源不足問題和面對外部經濟環境嚴峻的競爭挑戰,因地制宜,選擇其中幾個前景好的大項目做重點扶持開發,以點帶面形成整體產業優勢,這樣就能切實促進黔東南州旅游業的快速繁榮發展,對促進振興西部地區經濟,推動整個社會發展,都具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