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軍 武漢傳媒學院
結合當前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普通高校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進行的教學評價除了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外,還需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在評價時,教師既需要將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情況作為主要評價標準,也應當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指標。此外,在教師開展學習評價時,既要堅持教師評定為主,還可以適當加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不同的評價方式,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選拔功能。基于此,本次研究則重點分析了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在高校網球選項課中的實施,希望能夠借助多因素評價法更加科學的反映大學生網球學習的效果。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大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評價,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充分掌握網球技術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本次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選取了武漢傳媒學院2020級的網球選項班學生共215人,進行了為期兩個學年的實驗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
1.選擇評價指標的原則
根據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情況,我們可以依據不同教學對象的關系確立三個基本的體系結構,分別是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我。
教師對學生是在高校網球選項課開展過程中,借助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技術評定。與其他的評價主體不同,教師是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在教學活動開展時,教師可以更加詳盡的掌握學生在當前教學活動中對于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在控制教學活動開展進程的同時,掌握教學評價的主動權。
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開展的學生互評,對于教師來說,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開展時引導學生針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互相評定,以此來幫助學生互相了解。對于學生來說,學生互評機制要求自己在保證學習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主動了解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此外,借助學生互評機制,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與其他組內同學進行交流,既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也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溝通機會。
學生對自我則是更多的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反思,根據當前素質教育的全新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需要在設立評價標準時綜合不同的評價主體,既安排學生互評,也要安排學生自評,以此來提高學習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此外,教師需要在學生自評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養成主動學習、自覺反思的學習習慣,在與其他同學的評價和比較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揚長避短,克服盲目學習。
2.評價指標的具體內容
結合當前高校網球教學的具體要求,在開展多因素綜合評價時,教師要將學生的技術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
技術水平是指學生在掌握網球相關技巧時的熟練程度,包括學生在臨場發揮時使用網球技巧的動作質量。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在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技術動作的前提下,從動作的技術方式、熟練程度以及操作技巧等多角度對學生的技術水平進行評定。如果學生在練習或者比賽時出現了技術失誤,教師可以根據失誤的具體情況,適當的扣除學生技術水平分數。
學習態度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網球相關知識和技巧時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如果將其量化成物理行為的話,主要是指學生是否有較高的出勤率、是否在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是否進行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否按照教師要求完成了基礎訓練,包括學生在學習時所體現出的求知欲,都是教師判斷學生學習態度的重要指標。與其他的評價指標不同,學習態度評價指標更加抽象,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就應當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將其作為最終評價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掌握新知識時的理解速度和理解質量。一般來說,在高校網球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會在每一節課都向學生教授一個之前沒有介紹過的網球技巧,而這種高頻率的技巧教學也從側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學習效率,學生在平日學習過程中,既要在課上迅速理解新技巧的相關含義,還需要在有限課后時間內進行大量練習,以此來提高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成為判斷一個學生能否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在學生的能力評價時,也應當將學習能力作為評定的重要指標之一。
3.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體系框架
結合當前網球教學的具體教學要求,教師應當合理分配不同教學指標的比重。具體來說,無論是教師評價、學生互評還是學生反思,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依舊是學生的技術水平,在保證被評價者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評價者再考慮被評價者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而不同的評價主體在評價結果中所占比重也不盡相同,正常情況下,最關鍵的依舊是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結果。其次,在充分考慮教師評價的前提下,最終評價結果可以更多地參考學生互評,并適當的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具體結構內容示意圖如下:

為了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教師就需要在評價開始之前向學生詳細介紹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評定方式。具體來說,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技術評定主要是根據被評價者現場的發揮水平,可能會適當地考慮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但其占比不會超過20%,最主要的成績來源依舊是被評價者的現場發揮。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評價則是主要考慮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學習狀況。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教師會在平日教學過程中就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記錄。在課程結束之時,教師會回顧整個學期每位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在綜合分析全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給予每一個同學合適的評價分數。
結合高校網球教學的具體開展情況來說,教師要想借助多因素綜合評價法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就需要在評價活動開始前制作評價表格。基于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評價要求,每一位同學都應當擁有三份不同的評價表格,分別用于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在教師統計分數時,首先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表格分別發給學生,自評表格發給學生本人,互評表格發給小組內除本人外任意一名同學。學生在填寫表格時,首先要標注本表格的表格類型,接著填上學號、姓名,依據剛剛結束的評價活動來進行評分。隨后,教師再將評價表格統一收回,依據教師評價60%、學生互評30%、學生自評10%的比重計算每一個學生的最終成績。在最終成績統計出來后,教師需要再將成績統計表發給學生,通知學生針對評價結果進行復核,如有異議及時上報。
1.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各指標權重分值可以有效保證網球課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
近幾年,全新的時代背景給予了高校學生更大的學習壓力,在此背景下,絕大多數高校學生都在過高的學業壓力下忽視了身體鍛煉。為了保證體育課程的正常推進,高校體育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因素綜合評價法,針對原有的考核評價權重進行調整,以此來督促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依據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評價要求,將過去的灌輸式教學逐步轉為引導式教學,在進行網球練習時也由之前的單人練習逐步朝著集體化練習的方向轉變,在保證學生熟練掌握網球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性。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每次教學活動開展時首先將本次需要學習的基本動作和基礎難點進行分步講解,隨后引導學生將這些動作素材和技巧技法貫穿。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頻繁中斷學生的練習,只需要在學生出現錯誤或者出現問題時進行糾正即可。當然,如果教師發現班里很多同學在某一技巧使用時頻繁出現類似的錯誤,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集中起來,針對性地進行糾錯,以此來提高學習效果。
與此同時,在網球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掘學生在不同領域所擁有的學習潛力。基于當前教學中所使用的分散式練習形式,絕大多數高校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有充足的自由活動空間。這種練習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卻不利于學生間增強了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在練習過程中需要適當地增加合作或競爭環節,讓學生在互幫互助或者競爭比賽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個性。
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開展網球教學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適當的調整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在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掌握更加適合自身使用的網球技巧。與其他的考核方式相比,多因素綜合評價法不僅能夠反映學生前一階段學習成果,而且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既保證了教學活動的正常推進,確保了教學目標的完成,還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堅持素質教育思想,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網球技巧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2.多因素綜合評價法中學習態度的權重分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而且消除了基礎較差學生的體育鍛煉心理障礙
在高校網球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其他外在因素所導致自身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既沒有豐富的運動經驗,也沒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很難完成教學目標,甚至難以達到體育課的合格標準。在面對體育課時,這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不像其他學生一樣興奮和積極,甚至會出現厭惡情緒。加之當前高校的評價標準著重強調學生身體素質,在部分學生由于自身身體素質未達標而影響評獎評優資格時,他們內心對于體育運動和體育課程的抵觸感就更強。
在現代體育教學中,相關學者反復強調教學要以人為本,不僅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鍛煉,更要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已經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課程開展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傳統的評價標準下,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技巧掌握水平,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沒有適當的調整評價標準,導致這些學生的最終評價分數整體偏低,甚至有一部分學生無法達到合格標準。而學生在收到自己評價分數后,會認為自己之前的運動并沒有任何效果,從而開始懷疑自己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是否需要繼續進行體育鍛煉。這種惡性循環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可能會導致學生更加厭惡體育運動。
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則可以在進行學生學習評價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原來的技術水平評價指標基礎上加上了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兩方面評價指標。就最終成績來說,相較于傳統的評價方式,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最終成績會更加全面,分數也會更高,出現這種現象的核心原因就是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中參考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憑借25%的學習態度分值,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很輕松地就可以達到及格分數,這無論是對于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推進,還是對于學生運動自信心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其中三名運動基礎較差學生的成績評定結果進行分析:
通過表1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一些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態度的分值直接影響到最終體育成績的評價結果。換句話說,如果自己的運動基礎較差,但是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足夠努力、足夠認真,無論是教師還是同學,都會基于自己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適當的提高評價分值。雖然學習態度分值的提升無法幫助自己直接成為班級體育成績的前幾名,但是借助學習態度的分數可以幫助自己比較順利的達到合格要求。對于這些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了體育成績的壓力,學生在運動時就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對于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通過本次實驗證明,在現有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落實多因素綜合評價法既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資格,也有助于落實全新時代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因此,在接下來的高校網球選項課教學過程中,相關體育教師就需要在原有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評價要求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此來帶動高校網球選項課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