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鈺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屬于慢性疾病,具有治療棘手、無法治愈、易反復發作等臨床特征,對患者的危害較大[1]。支氣管哮喘會引起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痰、喘息等臨床癥狀,且患者往往在夜間或凌晨癥狀加重[2]。目前,臨床對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還沒有特效療法,主要的治療原則是積極地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癥狀,控制其急性發作次數[3]。近年來,由于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率不斷升高,使其成為危害居民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4]。因此,積極地探討更加有效的支氣管哮喘治療方法,不斷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是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表明,在支氣管哮喘的發病過程中,有多種炎性細胞的參與,如嗜酸性粒細胞[5]。因此,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可作為評價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提高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科室應用沙丁胺醇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對患者實施治療,在改善患者療效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指標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方便抽樣法抽取于2018 年5 月~2020 年6 月經臨床確診并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108 例,以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 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9∶25;年齡36~73 歲,平均年齡(55.73±5.32)歲;病程7 個月~10 年,平均病程(5.2±2.7)年。對照組中男女比例31∶23;年齡35~75 歲,平均年齡(56.42±5.73)歲;病程10 個月~11 年,平均病程(5.4±2.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患者知情同意原則和醫學倫理原則。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解痙平喘、止咳化痰、抗感染、吸氧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沙丁胺醇(Glaxo Wellcome S.A.,注冊證號H20150673)吸入治療,1~2 噴/次,3~4 次/d。觀察組患者則給予沙丁胺醇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注冊證號H20150324)吸入治療,沙丁胺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沙美特羅替卡松1 撳/次,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咳嗽、憋喘、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緩解時間、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治療1 周后,其咳嗽、憋喘、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均消失;有效:患者治療1 周后,其咳嗽、憋喘、肺部哮鳴音均有明顯改善,且肺部濕啰音消失、三凹征消失;無效:患者治療1 周后,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變化[6]。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憋喘、肺部濕啰音、肺部哮鳴音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0.20±0.02)×109/L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0.31±0.21)×109/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比較(,×109/L)

表3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比較(,×109/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發病過程中,由于氣道炎性反應、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等多種病理變化,導致黏液栓子產生,從而對氣道產生阻塞,同時患者的小支氣管和毛細支氣管相關平滑肌發生痙攣,從而引起支氣管管腔進一步發生狹窄,導致氣道阻力增大,肺順應度降低,從而引起患者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等臨床癥狀[7]。支氣管哮喘會給患者的呼吸系統帶來較大的危害,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同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危害。積極治療支氣管哮喘一直以來都是臨床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8-10]。
沙丁胺醇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β2受體激動劑,該藥物在進入機體后起效較快,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發揮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同時沙丁胺醇還具有加強黏膜纖毛清除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調整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相關遞質等作用[11]。而沙美特羅替卡松的主要成分為沙美特羅和丙酸氟替卡松,其中沙美特羅具有改善組胺誘導的支氣管收縮作用,而丙酸氟替卡松則具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因此,將二者聯合應用,能夠協同發揮作用,以不同的作用機制協同發揮治療效果,從而實現顯著提高患者療效的目的[12-14]。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沙丁胺醇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支氣管哮喘,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且對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李愛霞等[11]的研究中,將100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其中對照組單純應用沙丁胺醇治療,研究組則給予沙丁胺醇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進行治療;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2.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由治療前的(0.49±0.27)×109/L 降低到了治療后的(0.20±0.18)×109/L;而對照組則由(0.47±0.28)×109/L降低到了(0.34±0.23)×109/L。這一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這也充分表明,該用藥方案可有效提高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沙丁胺醇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支氣管哮喘不僅起效快,且療效顯著,同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