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宗嶺
市政工程建設是實現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國內愈發重視市政工程項目的落實,隨著現代化城市的飛速發展,為市政工程道路路基及其路面設計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眾所周知,市政工程建設是城市經濟、環境的體現,故而需要格外重視,對市政工程的建設質量、設計質量等也應加大監察力度,為交通運輸提供優質運作環境,提高城市經濟輸出水平。
市政道路路基及其路面設計與交通運輸業存在直接聯系,而交通運輸業作為支撐城市經濟穩定發展的中流砥柱,一直以來都是相關市政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故而路基與路面的設計合理性是交通運輸穩定的保障。路基與路面的穩固在于道路的荷載承受力及其抗腐蝕性,市政道路建成之后必定受車輛的長期荷載,使用壽命相對較長,為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道路裂縫、坍塌等質量問題,在施工前應結合實際情況做好路基與路面設計。
路基是市政道路的建設基礎,而路基設計的合理性決定了市政道路建成之后的實用性與安全性。在設計市政道路路基的過程中,設計師需結合城市道路網的具體規劃,勘察城市整體環境,并對施工區域的地質進行詳細的調查,市政道路路基設計必須滿足以上幾個條件,以此確保設計工作合理性。如果勘察過程中發現特殊地基,相關工作人員結合勘察結果與有關資料,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正確處理,避免在市政道路的使用過程中發生安全與質量問題。除此之外,市政道路一般建設在城區,為此設計人員必須考慮到各類地下管道線路,在不影響各類地下管線的前提下完成市政道路的路基設計,最大限度上保證市政道路路基設計的合理性。
眾所周知,路面設計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之一,為了確保后期的使用與安全性,必須在設計期間滿足對路面設計質量、安全、實用、美觀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在市政道路路面的設計過程中,材料是根本,另外設計師還需結合該城市的氣候條件、地質環境、經濟發展等多方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路面建材。一般來講,瀝青混凝土路面是現代化城市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該種路面在提高道路荷載重量的同時,也可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的抗腐蝕性,故而增強市政道路路面的實用性與堅固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是由多種材料混合而成,預混材料前,相關工作人員需嚴格篩選材料,并按照合理的配比率,遵循相關施工標準合理拌制,充分預混,最終投入建設。
目前為止,市政道路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舉足輕重,且影響著城市交通與運輸的穩定及安全,因此應盡可能避免市政道路表面出現裂縫、坍塌等質量問題。之所以出現道路裂縫,是因為市政道路在設計時所選的建設材料不合理、使用不當又或者混合配比錯誤等。其中,最為顯著的問題即為挑選建設材料時的不合理性,故而在市政道路設計之前必須認真負責地挑選施工材料。首先加強對材料塑性指標等數據的測試與實驗,尋求最為經濟、收縮度適中的施工材料,在確保該類材料塑性指標完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側重于施工材料的含水率的控制。除此之外,加強對施工材料的實驗與施工檢測,對于質量相對較低的材料,堅決予以更換,這是為了確保道路使用時不會存在風險隱患,一勞永逸。由此可見,市政道路路基與路面設計時,施工材料是首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確保施工材料的合理性與實用性,才能將施工質量、施工效率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屬于較為常見且難度較高的地基形式。如果軟土地基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在建成使用期間發生沉降等現象,偶遇暴雨天氣時便會出現積水問題,小型積水困擾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而大型積水則會影響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為了確保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質量,在市政道路路基設計時,相關人員需加強對軟土地基的重視,增強設計合理性,掌握處理要點,有效且合理地處理軟土地基。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全面掌握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并充分且詳細地了解軟土地基類型,深入勘察地質條件,以此把握軟土地基厚度、范圍和物理力學等性質,增強合理性。結合地質條件,根據勘察數據,準確地計算出相應的參考數據,促使軟土地基的處理達到相應的要求與標準。除此之外,目前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眾多,必須結合不同的地區情況,合理設計,選擇最佳的處理方式。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穩定性與堅韌程度極其重要,是確保交通運輸的前提條件,但是也會受到積水的影響,路基路面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難免會出現路面路基軟化等情況,進而導致出現沉降、跳車等問題,因此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設計中,排水問題是重中之重。路基與路面的穩定性受到積水的影響會發生軟化現象,而很多風險隱患同樣是由于受到積水的侵蝕作用導致。由此可見,市政道路路基與路面設計時,必須將排水問題放在首位。在排水問題設計中,設計師要從不同角度出發去考慮,包括農田水利設施以及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并結合該城市的整體排水規劃相互協調,以此設計出更加完善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
完善后的排水系統可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排水的暢通,并確保市政道路工程的穩定性以及與農田水利、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地下排水是當前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常見理念,其中以滲井、滲溝以及暗溝為主,眾多排水方式皆有其獨到之處,設計師可結合當地環境形勢選擇最佳排水方式。在設計地下排水之前,設計師需對野外工程地質以及水文地質參數等資料進行全面調查,并充分掌握地下水類型、補給來源以及活動規律等。排水設計除了能夠促使地面水、指降水等盡快排除路面以外,還能防止水滲入地下結構與路基,確保市政路基路面不會受到水的影響,發生安全風險。
市政道路路基與路面的排水系統必須具備一定的實用性以及經濟性,除部分必要路段之外,其他路段的排水系統基本采用自然漫流,設計過程中必須滿足當前城市對排水的實際要求,另外充分考慮市政工程整體排水的融洽性。在道路的路基排水系統規劃時,必須縱觀全局的施工特點,以此確保各路段排水系統的合理性與整體性。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設的確會影響城市的功能與舒適度,路基路面設計是市政道路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設計不合理等問題會直接導致市政道路的荷載承受力和耐久性達不到實際規范要求,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由此可見,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設計意義重大,設計過程中必須結合城市實況,嚴格挑選施工材料,科學處理軟土地基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