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
(淄博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 山東 淄博 255020)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疾病,在我國發病率明顯上升,且不同性別人群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有著明顯的差異[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國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從臨床上來看,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病變范圍大多累及左半結腸。對于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大多采用糖皮質激素、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治療,但因為老年患者體質的特殊性,效果一般[2]。而且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時間較長,長時間的治療,會明顯增加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心理負擔與經濟壓力,會影響患者院外恢復[3]。因此,需要重視患者院外恢復期間的護理。本研究將延續護理干預用于老年創傷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中,對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患者進行了研究,以探討延續護理干預實施的效果。
研究已經倫理會批準,將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納入本研究中,患者就診時間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簡單數字表法隨機分組,兩組各51例。試驗組中男性與女性29:22;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65.21±2.42)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4.20±1.03)年。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30:21;最小年齡60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66.03±2.35)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4.00±0.98)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以開展本研究。
入組標準:(1)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有關診斷標準;(2)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3)無認知功能障礙;(4)無藥物過敏史;(5)對本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1)克羅恩病或腸結核;(2)伴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3)肝腎功能不全者;(4)既往精神病史或癲癇病史者;(5)失訪者;(6)臨床資料不全者。
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均接受了常規護理,包括:做好病情監測;耐心向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注意觀察老年患者情緒變化,護理時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4];囑患者治療及恢復期間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多食用富有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嚴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遵照醫囑給藥,給藥前認真核對患者的信息,耐心向患者解釋用藥方法及劑量,觀察患者用藥后是否有不良反應;做好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皮膚、口腔護理[5]。
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延續護理,方案如下:①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一名消化科醫生、護士長、主管護師以及4名護士組成,護士長擔任延續護理小組組長,主要負責護理方案的審核以及延續護理計劃的執行監督。主管護師主要負責延續護理計劃的監督以及資料表格的整理,護士主要負責執行各項護理措施[6]。小組中消化科醫生主要負責為各位患者延續護理提供建議,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等工作。②建立延續護理檔案。在患者住院期間,由小組護士根據患者或家屬提供的基本資料建立個體化的延續護理檔案,將患者基本資料以及診斷與治療情況詳細登記與檔案中,包括電子版與紙質版延續護理檔案。同時,對于能夠較為熟練的使用微信者,讓其掃描二維碼進入延續護理微信群,微信群實施實名管理,告知患者在院外恢復期間有問題可隨時在群內咨詢[7-8]。③延續性用藥指導。在患者出院當日囑患者遵照醫囑用藥,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清楚藥物的使用方法與劑量。每周一、三、五、周日在微信群內詢問患者的用藥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對于無法熟練使用微信的患者,則由護士每周電話隨訪詢問患者院外用藥情況[9]。如患者用藥后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則讓患者立即停止用藥,并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小組內的醫生,在醫生調整用藥后,將調整后的用藥方案發送至微信群內并@患者。④延續性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由小組護士在群內不定期發布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以及護理有關的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以及院外護理的認識[10]。護士耐心在微信群內進行解答,小組內醫生每周二晚八點在微信群內進行健康教育與集中答疑,解答患者的疑慮。鼓勵患者在群內進行交流,根據患者交流情況對有不良心理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11]。對于無法熟練使用微信的患者,主要由護士及醫生在每周電話隨訪過程中完成上述護理措施。
比較兩組患者炎癥性腸病生活質量量表(IBDQ)評分、治療與護理依從性、自我效能評分。使用炎癥性腸病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癥狀及生活質量,主要從腸道癥狀、情感功能等4個維度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滿分為224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癥狀越嚴重、生活質量越差。使用自我效能評分(IBD-SES)評估患者會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共計29個條目,滿分為29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差。
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經組間比較或卡方值檢驗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炎癥性腸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差異較小(P>0.05),試驗組患者延續護理三個月后自我效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IBDQ與IBD-SES評分
試驗組患者遵醫囑用藥、康復訓練等治療及護理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率高,病程長,尤其是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病情容易遷延不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2]。雖然大多數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經過系統的院內護理后癥狀明顯緩解,但許多患者出院后缺乏專業的護理很容易導致病情復發而再次住院,可見單純院內護理難以滿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延續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是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方案設計,保證患者從醫院到家庭受到連續性照護的一種護理模式[13]。現階段延續護理已經被較為廣泛的應用于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將延續性護理應用于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中。首先,有消化內科醫生護士長以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建立延續護理小組,使得各項延續護理措施能夠系統性與有序開展,有利于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14]。在此基礎上利用電話隨訪或者是人們廣泛使用的社交平臺--微信開展針對性的延續護理服務,由小組護士定期向患者發送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的健康知識,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以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治療與院外護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在院外擅自更改用藥方案,從而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癥狀,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質量[15]。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延續護理三個月后自我效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通過延續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患者院外恢復情況以及用藥方案等,也有利于護士督促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飲食以及進行康復鍛煉,還可以使護理人員及醫生根據患者恢復的需要以及其他反饋的信息調整用藥或者是飲食方案,這對于提升患者院外用藥及飲食等活動的依從性具有積極的作用[16]。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遵醫囑用藥、康復訓練等治療及護理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了上述的觀點。
綜上,在老年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延續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依存性,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感,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