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蘭察臨危救駕,其功勞自然不言而喻。回宮后,乾隆問海蘭察想要什么賞賜,他回答說:“臣也沒有什么特別想要的,不過前不久注意到令妃娘娘身邊有一個漂亮又豐腴的小宮女,很是喜歡,希望陛下能賞賜。”
清朝時期,在紫禁城西側有一處用于會見邦交使節的場所,名曰“紫光閣”。乾隆當政時期曾四次在這里布設功臣畫像。有一位侍衛大臣的畫像不僅登上了紫光閣榮譽之墻,而且四次一次都不落——他就是被乾隆稱為“武臣之冠”、封爵“一等超勇公”的海蘭察。
破格提拔進皇廷
海蘭察,清索倫人(今鄂溫克族),出生于呼倫貝爾(今內蒙古自治區)。他自幼喪父,母親獨自把他拉扯大。
為了幫助母親養家糊口,尚未成年的海蘭察來到海拉爾幫人放牧。這段放牧經歷讓年少的海蘭察練就了一身非凡的騎射本領。
1755年,乾隆向割據中國西北角80余年的“準噶爾汗國”發起進攻。海蘭察所屬的索倫族群因驍勇善戰而被征兵奉調,海蘭察隨之加入清軍行列,成為西征討伐隊伍中的一名普通“馬甲”(基層兵士)。
1755年,海蘭察所屬部隊奉命追擊阿睦爾撒納叛軍首領巴雅爾,在戰斗中海蘭察與巴雅爾狹路相逢。窮兇極惡的巴雅爾欲置海蘭察于死地,卻不想被他一箭射下馬,被生擒。
隨后,海蘭察繼續隨軍參與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黑水營之戰等戰役,屢屢建功。乾隆對他極為賞識,特批將他納入滿洲鑲黃旗,直接擢升為三等內廷侍衛。從此,那個不起眼的“馬甲”海蘭察一躍成為乾隆身邊的貼身護衛。
心思縝密領皇恩
有一次,海蘭察等一眾武將陪同乾隆在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狩獵。
乾隆最喜歡的一個環節是“千人合圍”,參與圍獵的武將是他親自挑選出來的,也都在各大戰事中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就包括海蘭察。
合圍時皇帝首先要打獵,虎槍營的戰士會跟隨保護。乾隆在捕獵的途中遇到了兩只猛虎,正在他想要射殺的時候,那兩只老虎躲進樹叢中消失了。就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那兩只老虎從樹叢中躍出,朝著乾隆撲了過去。關鍵時刻,海蘭察飛快地從身后拔出弓箭,射在了老虎身上。
海蘭察臨危救駕,其功勞自然不言而喻。回宮后,乾隆問海蘭察想要什么賞賜,他回答說:“臣也沒有什么特別想要的,不過前不久注意到令妃娘娘身邊有一個漂亮又豐腴的小宮女,很是喜歡,希望陛下能賞賜。”
海蘭察提出的這個請求看似荒謬,其實是經過內心的縝密揣度。他雖然可以依乾隆所言隨心提要求,但如果提出的要求過高,其內心貪欲必暴露于外;若是堅決不接受,又會令乾隆陷于有功不賞的不義之地。所以權衡之下,海蘭察提出請皇上賞賜胖宮女,這既表明了自己的一片忠心,也委婉表明自己并不貪心。
出其不意破敵堡
1762年,緬甸入侵我國云南地區,清朝下令開展自衛反擊,中緬戰爭打響。戰爭初期,鎮守云貴的清軍不敵緬軍,戰事潰敗。
1767年,乾隆派兵部尚書明瑞帶兵南征,海蘭察被命隨軍南下。
初次帶兵的海蘭察在明瑞麾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局部作戰任務,清軍整體也一度氣勢如虹。但由于戰線過長,部隊后勤補給無法得到滿足,緬軍趁機反撲,清軍潰敗,明瑞戰死沙場,海蘭察只得隨軍回國。
1769年,乾隆派大學士傅恒再次領軍征討緬甸,海蘭察隨之二次返緬。此次海蘭察戰場表現更為成熟,他帶領的部隊在整個戰爭中出奇制勝、出其不意打破敵堡。最終,緬軍被迫議和,中緬邊境危機解除。
1771年,四川大小金川一帶土司公開對抗朝廷管理,尚在云貴處理中緬之戰后續事宜的海蘭察被緊急調往四川,隨主帥溫福予以討伐。海蘭察到達四川后,首先攻打小金川,迫使小金川土司求和,之后帶兵占領了小金川,出師告捷。
海蘭察半年內又被連升兩級。之后,海蘭察在羅博瓦山、色溯普、遜克爾宗等戰斗中都表現出色,為徹底平定大小金川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長途襲遠斷忠魂
隨著作戰經驗不斷豐富,海蘭察綜合軍事素養也不斷提升,乾隆對他越來越倚重。
1791年,我國以西的瑪拉王朝(今尼泊爾)廓爾喀人入侵西藏,乾隆又派海蘭察前去御敵。
西征廓爾喀由于海拔較高且路途遙遠,海蘭察雖然取得了最終勝利,但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在班師回京的路上,海蘭察罹患重病。素以騎射聞名的他,竟連馬都無法騎乘。回京后,乾隆立即派太醫前去診治,但已經無力回天。
1793年,一代名將海蘭察與世長辭。(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