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超長預售”正演變為商家逐利、平臺得益、消費者埋單的一場虛假繁榮?!坝X醒”的消費者不再沉默,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奮起抵制“超長預售”。
后疫情時代,全民網購已悄然成為生活常態。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網購成了消費者生活中重要的購物方式。然而,“超長預售”的模式彌漫網購平臺后,讓不少人不知不覺跌落消費陷阱,維權無門。
我的朋友珊珊正是掉入“超長預售”陷阱的人。今年3月20日,珊珊在淘寶某“網紅”店下單了一件連衣裙,下單后才發現,訂單顯示5月5日前發貨。后來,珊珊數次詢問店鋪客服何時發貨,對方只回復:“倉庫會盡快安排發出?!弊罱K,這件連衣裙在5月2日到達了珊珊的手上,距離下單已經過去了1個多月。
“我本來打算春天穿這條裙子拍照,結果現在已經30攝氏度了,新衣服變成了過季款?!鄙荷喝滩蛔⊥虏?。
有相同經歷的人,不止珊珊。我4月初在某網購平臺買了一箱桃子,當時還以為是大棚種植,現貨現發。結果等了很久沒到,我甚至忘了買過桃子這件事,突然想起來,點進平臺查看,才發現是預售,發貨時間不確定??墒俏蚁聠蔚臅r候,沒有任何信息提示我桃子是預售。
“這年頭,衣服賣現貨是違法的嗎?”“請問是下單了才開始種棉花嗎?”“預售長到什么程度?春天買的衣服,夏天才到?!币粍t吐槽“網紅”店“超長預售”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爭議。綜合網友反饋的信息來看,服裝網購是“超長預售”的“重災區”。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顯示,目前,各大網絡購物平臺均存在預售行為,等待時間一般在8至45天不等。在小紅書APP上,網友們建立了一個“討厭預售”的話題,分享預售商家“黑名單”,避免踩雷,瀏覽量已超過1000萬;微博熱搜“超長預售”有過億閱讀量;黑貓投訴上有4萬多條關于“超長預售”的投訴……可見眾多人吃過“超長預售”的虧,導致預售的底線和信任被擊穿,消費者權益遭受損失,紛紛開始發聲抗議,試圖改變這種畸形的消費模式。
實際上,預售并不是網購的新現象。早在2014年,預售模式就已經出現。早期預售多見于房地產、數碼產品或定制商品。伴隨電商平臺的發展,預售模式應用越發廣泛,從“網紅”店產品上新到“雙11”等互聯網大促銷活動,提前數個星期甚至一個月開始要求支付定金,“超長預售”應運而生。在合理范圍內的預售商品,消費者當然會耐心等待。可是如果商家事先不說明商品是預售,買完了才顯示預售,這種行為純屬欺騙;即便明確提示商品是預售,但如果預售時間過長,讓消費者望穿秋水,導致商品過了使用期,那網購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安琪是某網購平臺的店主,賣女裝十幾年。在她看來,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商家采取預售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服裝行業面臨著庫存積壓的高風險。“商家可以根據預售情況,計算一個大概的銷量,首批次上現貨,獲得實際收益,再根據后續情況來補單?!卑茬鞅硎?。
商家規避了風險,保全了自己的利益;消費者卻被迫承擔了“超長預售”的傷害。過長的預售時間,不僅損耗買家期望值,讓消費者需求延遲滿足,某些應季產品還存在“過季”問題?!俺L預售”正演變為商家逐利、平臺得益、消費者埋單的一場虛假繁榮。“覺醒”的消費者不再沉默,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奮起抵制“超長預售”。
商品可以預售,品質和服務絕不能透支。針對“超長預售”這個市場亂象,電商平臺對商家有管理的責任與義務,應當盡快完善預售機制,加強對預售商品的審核和監督。同時,電商平臺應建立特定的監管制度,敦促商家盡快整改;商家應調整預售時間,誠信經營,以質量取勝,在維護買家權益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消費者應擦亮雙眼,做到理性消費、安全消費,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