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華

2022年的動蕩開局不僅困擾著人們的生活,而且考驗著公民的素養。上海等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反彈使一度熙樂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全員核酸、隔離管控、足不出戶、動態清零等隨疫情興起的大量新詞標示了人們生活的“新樣態”;俄烏沖突及其演變而來的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的對陣,加劇了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民族國家勢力的重組與對立給世界發展涂抹上一層更加不確定的色彩。疫情、戰爭考驗著人類擺脫天災人禍的智慧,同時也考驗著普通人的公民素養。然而自疫情反復和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諸多與公民素養相悖的情形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認知。如疫情期間,安徽一大學生連續四天翻墻出校后感染,將同學與老師置于風險境地,還出現了因俄烏沖突而幸災樂禍的短視頻等。在邁向大國崛起和社會文明的征程中,這些現象顯然十分不和諧,重談公民素養話題尤為必要。
公民素養,是富民強國的根本
公民素養的內容盡管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呈現,但體格、心靈、知識、行為被看作是公民素養的基本維度。一般而言,良好的公民素養以具有健康的體格、廣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舉止作為基本表征。
軍事實力、卡脖子技術、大國重器,對于體現一國的“硬實力”固然重要,但公民素養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它們,公民素養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對國家體系之建構、國家形象之塑造、國家運轉之保障具有決定性意義。
首先,一個國家的公民素養水平決定了該國的核心價值,公民素養的高低決定了一個國家傳統抑或現代、民主抑或專制的制度設置。誠如梁啟超所言:“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其次,公民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國家形象的高尚程度。公民素養既塑造國家形象,也改變國家形象。此外,公民素養還是確保國家運轉的深層決定力量。政治體制剛建立之時可能近乎完美,但如果缺乏相應的公民素養基礎進行持續糾錯和完善,最終也會由于時代變遷而變得紕漏百出。反之,公民群體若具備了良好的素質,一種起初存在缺陷和弊端的政體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得以完善。
聚焦時代特征,提升青少年公民素養
公民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其具有長期性、基礎性特征。在一個人公民素養的形成過程中,青少年時期最為重要。因為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知識、情操、言行的成型階段,青少年公民素養的形成對其此后的人生階段具有決定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公民素養建立在特定的時代和社會現實基礎上,提升青少年群體的公民素養,必須以理解當今時代變化作為前提。已有諸多學者就當今世界形勢進行過勾勒,具有以下幾個典型特征——
全球化的興起。自20世紀中后期開始,由于衛星、網絡等通信技術的發展,以民族國家經濟為載體,夾雜著政治、文化等變量的全球化浪潮在全球范圍內支流四溢,人類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弗里德曼認為“世界是平的”;吉登斯認為,當今世界是“時空融合”“脫域”和“失控的世界”。這些術語無疑表明了全球化時代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曾經是一種稀缺資源,信息更新的速度也相對緩慢,人們的生存和認知建立在所謂“周遭世界”的穩定環境中。但當今時代的信息資源異常豐富且瞬息萬變,導致人們的日常生活被各種信息撕裂,本地生活與遙遠時空相結合。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瘟疫、戰爭以及其他災害并不只是晚近現象,但由于全球化的推動,它們的影響變得具有全球性,這一點在過往的歷史中是不明顯的。國內問題的國際化或國際問題的國內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重要現象。比如,一國的經濟危機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全球氣候變暖則使任何試圖獨善其身的民族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當今時代是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較之于往昔,當今時代的人類生存模式和結合方式已發生根本轉型。
作為世界民族國家體系中的重要成員,中國無疑經歷了所有上述變化,但也帶有自身的特性。比如,伴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快速崛起,公民應當如何體現大國風范?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如何使公民素養得到同步跟進?現實表明,順應時代變化、提升公民素養,仍然是當今國民建設的基本任務。2021年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表明了公民素養問題的重要性。
把握“四個維度”,培育青少年公民素養
面對巨大的時代變遷,青少年公民素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從體格的維度衡量,健康的體魄是公民素養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
其次,從心靈的維度衡量,表現在良好的道德品質上,可以分為“私德”和“公德”兩個部分。“私德”體現在自我修養方面,對于青少年群體,尤其需要注重自信、堅韌、信念、意志力等的培養;“公德”則體現在與他者的關系上,比如寬容、互助、友善等。在網絡和信息化時代,“公德”不僅體現在面對面的社會交往中,而且體現在網絡等虛擬空間中。
再次,從知識的維度衡量,體現在對知識和技能的習得上。當今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這種形勢不僅要求青少年群體形成廣博的知識視野,而且能學有專攻,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尤其是面對雜多的信息紛擾時,要能抵擋住浮躁之氣,養成平心靜氣和專注的精神。
最后,從行為的維度衡量,體現在文明舉止的養成上。體格、心靈、知識等方面的公民素養,實際上最終都落實在外在的行為上,成為判斷公民素養高低的標志。
綜上所述,社會現實和時代變化都對公民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內容。持續提升青少年公民素養,既是使個體生命意義更加充實的保障,也是使中國社會邁向更高文明程度的保證。公民素養與公民教育息息相關,學校、家庭、社會在塑造公民素養方面具有廣泛的影響,學校是公民素養的主要塑造者。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努力培育新時代青少年公民素養。
責任編輯:李香玉CFFFCB14-91F4-4F58-9969-9D4B763F81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