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數學學科產生了重大影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但可以改進數學學習方式,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本質,提高數學應用能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下面筆者結合“烙餅問題”談談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應如何進行融合,落實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模型思想。
融合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引入生活原型。首先,利用白板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關鍵數學信息: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要三分鐘。然后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圈點信息中的關鍵詞語,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數學信息,為后面的學習掃清障礙。其次,找到烙兩張餅的最優方法。從簡單入手是數學建模的一種思想方法,通過把題目中的數目變小去尋找突破口,從而建立解答這種題的數學模型。這一環節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烙的、所用時間是多少,再讓學生利用白板的插入資源、書寫、畫圖等功能,進行演示和互動表達。這既能讓學生熟悉白板的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清基本策略,也能為后續探索三張餅的烙法積累活動經驗。
融合信息技術,動手實踐,感知模型。四年級學生的思維層次仍處于半抽象階段,對于建立“優化問題”的數學模型必然要經歷數量關系和數學規律的抽象過程。感知模型思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學生經歷簡化的數學建模全過程,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挖掘教材,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手段,選準有針對性的重點問題,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體驗機會。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學生提出問題:“烙三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呢?”這時,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進行總結,并用喜歡的方式記錄在學習單上。全班交流時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可利用白板進行演示。學生利用白板的拖動、書寫、圈畫、截屏等功能,記錄烙餅過程及所需時間,不僅直觀地展示了烙餅的方案與過程,也便于其他學生理解。尤其是截屏功能,不但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了解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而且在記錄、觀察的過程中,得到了最合理也最省時的烙餅方案——“每次鍋里都烙兩張餅最省時”。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能夠助力教師將枯燥復雜的學習過程轉化為簡單有趣的探究活動,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